4月11日,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国有企业,以“已具备破产原因但具有重整价值及可行性”为由,分别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目前,法院对上述企业的申请正在进一步审查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企破产案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企破产案例(曾经风光无限的千亿国企破产)

国企破产案例

4月11日,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国有企业,以“已具备破产原因但具有重整价值及可行性”为由,分别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目前,法院对上述企业的申请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说到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那可是重庆市最大的国有能源企业。2007年由原重庆煤炭(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三家强强联合,整合而成,注册资本100亿元,2016年末资产总额1086亿元。

它也曾经风光无限,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重庆企业100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成绩十分亮眼。

可如今,这家巨无霸国企濒临破产重组。

官方解释,煤矿关停的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庆能源集团的发展。同时表示,“就目前来说,地方国资的实力并不是特别雄厚,引入央企进来,对于重庆能源集团涅槃重生,并且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形成突破将起到促进作用。”

滴水不漏,层次分明,回答近乎完美。首先归结为市场原因或政策调控所致,接下来则态度谦虚,信心满满。但恰恰忽视了,这损失谁来买单?这教训如何吸取?

重庆能源集团是大型国企,从事的又是光鲜的能源行业,享受政策和市场双重红利,照理说众星捧月,不愁吃穿,可偏偏就是这样的明星企业说倒就倒。

如果单纯技术性破产重组,自然情有可原。但无数经验告诉我们,走到破产的境地,原因显然不止一个。

不出所料,从相关信息来看,本次破产重整并非突如其来,至少最近十余年来,重庆能源集团的领导层前后经历两次重大“震动”,前后两任负责人被查,对集团运转影响不小。

“企”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止,意为离开人,企业将止步不前。说千道万,企业竞争的根本还是人才的竞争。

有人说,国企干部是“三位一体”:商人 党员 官员。也有人说,国企干部是“三无人士”:无存在感、无兑现感、无安全感,因为理论上,任何人实名举报都可一票击杀。

前者怡然自得,后者失意落魄,得失转换间,突显的是国企如何科学选人用人,以及如何加快塑造企业家精神。

说到底,国企不仅创造价值,也必须有社会责任感,输出价值观。

不找市场找市长。长期以来,国企习惯向上级汇报,找组织解决困难,从而忽视作为一个企业法人,首要的是生存发展,自我造血,同时满足需求、创造美好生活,追求更健康、更品质、更高效率。

行百里者半九十!

决定国企制胜的是“正确的决定”。

解决千亿国企破产之类的疑难杂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近来国家正加大对国企的监管,各级人大也陆续将国有资产纳入监督范围,但这还远远不够。

应下决心做减法,优化国企的数量和层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推进政企分开,取消国企的行政级别,去行政化和官僚化,完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

灯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国企属于全民所有。国有资产巨额损失和低效运行,不能长期由纳税人来买单。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坏人嚣张,而是好人沉默。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国企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