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邹城4月21日讯这天晚上,本应平静如水的邹城唐村镇西颜村被几声嘈杂的吵闹声搅得颇不太平。当时,尚未退休的乡贤齐如松仍在单位上班,骑自行车下班回来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感觉情况不寻常,齐如松把自行车随意一停,赶忙上前查看情况。

原来,黄家和齐家两户人家因为小事起了争执,渐渐吵得不可开交,互相推搡着闹了起来。齐如松拉了黄家人,又推开齐家人。“都十点了还吵吵,不打扰别人家睡觉啊?有什么事明天再说。”齐如松简单的三言两语后,本来怒火冲天的两家人竟然都消了气,嘈杂的村庄重新归于一片宁静。

4月20日,记者来到邹城市唐村镇,发现乡贤文化已经浸润渗透到乡村民生、党建、移风易俗、镇域经济等方面,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乡贤传承家训以德服人 乡村探索“垂衣拱手而治”

“一勤无难事,百善孝为先。贤孝承祖训,诚信秉家传。”谈到家训,乡贤潘玉科立刻滔滔不绝起来。潘玉科老人今年已经72岁,仍然每天奔走在传承家训的路上。

济宁乡村振兴路径(邹城唐村开启德治新模式)(1)

潘玉科老人介绍,在潘家人中,很多问题靠充分理解家训和传承家训就能得到解决。之前,本家人有位大爷丧偶,又找了一位老人结婚生活在一起。没想到两年之后,大爷竟先走了。大爷的儿子因与继母没有血缘关系,拒绝赡养。乡贤潘玉科得知此事后,找这家的几个孩子仔细讲述了家训“百善孝为先”。

“我给他儿子做工作,说就凭她这么大的年纪,就得有同情心。她和你爸爸是合法夫妻关系,是你的继母。从她来到你家那一天,就是。”经过乡贤潘玉科几番做工作,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记者看到,村民家家户户都在门口附近挂着自家的家训,传承的同时惕励警醒。

如今,乡贤潘玉科仍在潘氏家祠忙着为前来参观的大人和孩子解释家训。“给孩子讲和给大人讲不一样,给孩子讲一定要讲故事。”潘玉科说。在乡贤的言传身教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成为了“小乡贤”。

王炉村是镇驻地村庄。因近年城镇发展占用村级土地较多,很多农民的坟地需要迁挪,为解决这一难题,村支部找到乡贤,由两位新乡贤出面主持操办,召开村民会议确定公墓场所,组织抓阄分配墓地位置,移风易俗精简办丧事。

“同样的一件事,由支部提出来,村民处处质疑,但由乡贤提出来,群众却积极响应”。唐村镇王炉村支部书记王令田介绍。一个令村两委头疼的事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解决了,老百姓心里踏实了,村支部的威信也提高了。乡村风清气正,村民安居乐业,渐渐呈现出“垂衣拱手而治”的良好势头。

乡贤参与共谋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西田泥塑艺术体验馆,记者立刻被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泥塑吸引。这些传统手法制作的泥塑手工艺品,被称为“泥咕咕”。正在现场制作泥咕咕的惠计怀告诉记者,近几年泥咕咕重新焕发生机,势头强劲。

济宁乡村振兴路径(邹城唐村开启德治新模式)(2)

“我今年69岁了。年轻的时候跟着老人们学做泥咕咕,学了十年。后来就没有人做了。这几年重新做起来了。这个泥咕咕中间是空心的,需要一定手艺。”惠计怀师傅说。

原来,“泥咕咕”的重生也和乡贤有关。正是在乡贤的主导和参与下,西田村对传统技艺“泥咕咕”进行了传承创新并推向市场,目前正做大做强泥塑文化创意产业。

据唐村镇党委书记高胜介绍,新乡贤由于扎根农村、熟悉乡情,对资源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唐村镇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镇率先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三年计划,各村将党员和群众召集到一起,群策群议摸清家底,“唤醒”村级闲置土地、传统技艺、历史文化等资源,制定全镇三年工作指标体系,各村分别拉出了乡村振兴三年计划。

在乡贤的主导或参与下,西颜村整合流转了1500亩土地招引大户开展林果种植;秦刘村12户闲置宅基地户主与村集体达成协议开发农家乐项目;对闲置矿校进行盘活再利用,打造了梦想小镇众创空间,目前入驻创客团队达到110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随着这些低效闲置资源的不断激活,给镇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不仅如此,唐村镇还开展了“外出拜乡贤”活动,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与在外乡贤沟通联络,赢得在外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通过这些在外乡贤的牵线或直接投资,目前已招引科威电力、洲鹏机械、岩固石膏新型建材、天蓝彤城生态园、聚顺源生物等一大批企业落户唐村,带动技术回流、人才回归,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