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脏防患未然#

我们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会有喜怒哀乐,每当遇到过分伤心的事情,则时常会表达出“好伤心啊,我心都碎了!”,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说这句话只是为了表达我们极度伤心的心情,并不会在意心脏会不会真的碎了。可是临床工作中,还是能遇到很多因为过度伤心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被叫作“心碎综合征”,其实它的临床名称叫“暂时性左心室心尖气球综合征”,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发生发展是暂时性的,只要积极调整,还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它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在产生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心碎综合征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了,一般2到4周就能完全恢复。但是,如果对"心碎"放任不理,血管痉挛厉害,也会使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猝死。

伤心太多是真的会哭不出来吗(原来伤心过度人真的会)(1)

它的发病基础是儿茶酚胺产生过量

由儿茶酚胺诱发的广泛微血管痉挛或功能障碍引起,并由此导致心肌顿抑;或者由儿茶酚胺相关的心肌毒性直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尽管“心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但临床检查冠状动脉造影通常显示无阻塞性病变,只有少数患者在乙酰胆碱激发下会出现冠状动脉痉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有明显的区别。

好发人群,心碎综合征好发于中年女性,以30到50岁为主,这一年龄阶段承担的感情负担和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另外,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类型的人会更容易患上此病;而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的人则较少发生,所以性格的养成和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要。

该病的治疗,该疾病的症状虽然严重,但是危险性相对不大,一般数周或数月后,随着病人情绪平复,同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其心脏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所以“心碎”了不怕,就怕放任不管,不去调解情绪、不去寻求医生帮助,那就可能危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