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8月17日,湖南省委县域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长沙召开,立下发展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会议明确,全省86个县(市)将每年考核,发布榜单,先进的要奖励。

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86个县市)(1)

会议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摄

省领导朱国贤、隋忠诚、张迎春、杨维刚、胡旭晟等出席会议。

86个县(市)集体“出道”,正是湖南布局的大目标——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

贡献之大

86个县(市)GDP占全省54%

湖南有86个县(市),71%的常住人口、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

从经济体量看,2021年,县域GDP超过2.5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4%。

“网红”长沙,人头攒动。瞿记小龙虾、墨茉点心局,甚至一杯奶茶、一碗米粉吸引人们蜂拥而至。要知道,这些“网红”产品,原料多是特色农产品,它们就来自偏居一隅的县城或小镇。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形成了一批小而精、小而优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少曾经的“草根”一族,如今跃升为行业“顶流”,成为县域经济顶梁柱。

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86个县市)(2)

2021年11月27日,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生产车间,工人在加工手筑茯砖。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通讯员 刘刚贵 摄影报道

哪些特色产业在县域开花,湖南日报推出的《“草根”到“顶流”》系列报道做过详细梳理和分析。

如长沙县工程机械、浏阳烟花爆竹、醴陵陶瓷、双峰农机、新化文印、临湘浮标、邵东打火机、衡东土菜、安化黑茶等,它们成为响当当的行业“顶流”大牌,也生动诠释了湘商“吃得苦、霸得蛮”的精气神。

县域有着肥沃土壤和发展空间。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落实“三高一新”、城乡融合发展、改善民生上,要有新担当。

再上台阶

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此次大会,湖南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清晰的答案。

先来看看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均有较大提升,各县(市)竞相发展,实现弱县赶超,强县跨越,县域总体实力整体跃升。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实现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县(市)分别达到20%、65%、95%。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湖南提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城乡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五大重点工作。

产业强,县域强。壮大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各县就是要立足自身定位,推进产业发展“千百万”工程,努力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86个县市)(3)

4月20日,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地连村,村民忙着在采茶。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依托山区丰富的野生茶和古树茶资源,大力实施“两茶一药”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李尚引 摄

值得注意的是,为做强做优“一县一业”,省里将督促指导县里制定“一县一策”发展方案,通过“一县一策”打造一批综合经济强县、农产品加工大县、绿色食品基地县、生态经济示范县和外向开放活力县,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形成差异化发展。

县域经济说到底就是民营经济。湖南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GDP,当前发展困难增多。湖南主动搭台子、铺路子,将深入实施优质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税费、用电、物流、用工等成本,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气象。

考核激励

先进县(市)将获1000万元奖励

号角已吹响,86个县(市)如何“比学超赶”,我省制定了《湖南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办法》。

86个县(市)分为一类县、二类县、重点帮扶县。考核指标兼顾各地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的差异,实施分类考核、科学考核。

根据年度考评结果,每年对86个县(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排名,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湖南日报等权威媒体公布。对获得表彰激励的先进县(市)在每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考评结果作为县(市)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奖励是真金白银。获得表彰激励的先进县(市)将获得100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省财政专门安排,全部用于激励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经济。

目前,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湖南有4个,分别是长沙县(第10位)、浏阳市(第18位)、宁乡市(第25位)、醴陵市(第64位)。

放眼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很“硬核”,期待湖南出现更多“新面孔”。向着全国百强县,冲吧!

附:全省列入考核评价范围的86个县(市)

一类县(33个)

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陵市、邵东市、湘乡市、汨罗市、湘潭县、桂阳县、资兴市、湘阴县、岳阳县、永兴县、攸县、澧县、平江县、华容县、汉寿县、祁阳市、沅江市、桃源县、涟源市、桃江县、临湘市、常宁市、耒阳市、隆回县、衡阳县、冷水江市、石门县、衡南县、宁远县、韶山市。

二类县(38个)

道县、衡东县、南县、祁东县、嘉禾县、东安县、双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宜章县、衡山县、津市市、茶陵县、洞口县、临武县、新邵县、吉首市、蓝山县、安乡县、武冈市、临澧县、洪江市、中方县、慈利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辰溪县、新宁县、新田县、安仁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炎陵县、双牌县、凤凰县、桂东县、江永县、花垣县、汝城县、新晃侗族自治县。

重点帮扶县(15个)

新化县、沅陵县、安化县、邵阳县、溆浦县、龙山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绥宁县、永顺县、泸溪县、保靖县、桑植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古丈县。

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86个县市)(4)

文|孟姣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