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1)

旅游不只是休闲,还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拓展,我很推荐大家多去远方走一走、看一看。但是,连暑假都要过去了的下半年,却又没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时间。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到达向往的远方呢?

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2)

岁月流转,暑假也进入倒计时了。今年这个暑假,朋友圈几乎一半的人都在大美新疆、多彩云南。我们之所以喜欢旅游,是因为路上有风景,也有我们自己。当我们在远方遇见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会在其中遇见与过去不同的自己,这一切都是对都市病的疗愈。

但也不是总有那么多的机会和时间,走到远方看看别人的浪漫。好在远方的诗意就绵延在我们的生命里,一些简单的举动就能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

· 静静你的心 ·

从古至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无数人的座右铭,可真正做到这句话并从中获取力量的人却很少。相比于“静”,不少人更喜欢“动”,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动起来,成功才会越来越近。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面对眼前的烂摊子,想要逃避到远方,可如果心还是静不下来,那再好的旅游也不过是满怀心事的走马观花。

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3)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我们,忙于社交应酬,忙于赚钱养家,忙于家庭琐事,忙于学习进修……每天好像有一万件事情要做。而人类的信息传播,已从最初少数人才拥有的纸媒、广播,发展到如今人人一个的手机终端。我们的虚拟空间信息爆棚,而我们的现实空间也被海量的信息包裹。喧嚣之中,“静”变得奢侈。

人若不能专注于平淡的生活,而永远置身躁动的喧嚣里,那么他的内心便是贫瘠的、恐惧的,无法看清真相,也就走不稳致远的前路。我希望大家永远有让自己静下来的能力。如果你能够给自己挤出一点点静一静的时间,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安顿自己,“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不着急、不焦虑,保持这样的心态,我相信远方会有的,成功也会有的。

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4)

· 读读诗与书 ·

喜欢诗词歌赋的人,日子是与众不同的。诗意永远都是相通的,开卷有益,你读过的内容可以让你在某一刻心接万物,冲破眼前的苟且,看见远方、抵达远方。

和旅行一样,你翻开一本书,目录就像是即将抵达的站点,认识一首诗、一篇文,就是认识了一个人,也就认识了一种态度。古时的诗人,也能让你看到当下。苏东坡写下“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了,那就是九九重阳;月光正好,那就是中秋佳节。也就是说,他把每一天都过成节日。可这时候的他,恰恰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晚年时期,历经世事坎坷,却能够好好对待每一天,还可以说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这几年,事事多磋磨,东坡先生的诗句便是一种生命的滋养,他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5)

书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永不背叛的,人是通过书走向世界的。书一页一页翻过去,人生百态尽在眼前,警醒我们、疗愈我们。书里的远方,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的未来。从书里抬头,我们会把当下的路看得更清,哪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也会觉得更有力量。

· 看看那月亮 ·

有些远方,不在物理意义上的远处。比如,你有多久未曾留意头顶上的那一轮月亮了?我们总是追逐远方的风景,却忘了身边也有美丽和诗意,能把人的目光与神思引向远方。

古人便有赏月的智慧。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吧,困顿之时,月亮总是追问求索的对象。张若虚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太白也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苏东坡更是端起酒杯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一轮明月,承载了世世代代多少追问呀。也正是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或是迷茫、或是欢喜、或是忧伤的心,慢慢地被月光照亮。

人生本是一场荒凉的旅程(远方不远只需要从)(6)

千百年前,李白在对月的追问中得到了答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若在明月亘古不变的流光中计较眼前的是非坎坷,会发现它们再平常不过。与其怨怼,不如珍惜当下,对酒当歌,这才是生命真正的逍遥。

和谐、宁静、朦胧、淡泊的明月,在望朔之间阴晴圆缺。这种变化无定比太阳更贴合我们的生命状态。因此,赏月是在欣赏可一种心灵的映像,抬头追问月亮便是在扪心自问,而月亮教会我们在时光悲欢离合里保持人的平常心。忙了一天,到了晚上,就别捧着手机不放了,抬头看看月亮吧,它会把你带到月光落下的任意一处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