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

近日

某知名品牌牛奶中

检测出丙二醇

引发了不少网友们的担心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2)

据各新闻报道

被检测出的丙二醇还带有低毒性

这让大家更是焦虑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3)

丙二醇到底是什么?

加了丙二醇的牛奶真的“有毒”吗?

对身体有危害吗 ?还能喝吗?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4)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5)

丙二醇是什么?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无色、几乎无味,溶解性好,与水、乙醇及多种有机溶液混溶。在塑料、注射类药物、合成树脂、化妆品、食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6)

◾根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丙二醇的功能为: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丙二醇被国家标准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在生湿面制品和糕点中的用量限值分别为1.5g/kg和3g/kg。

◾此外,丙二醇也是“允许使用的合成香料”,很多香精香料也以它为溶剂。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7)

有的媒体称之为“低毒类添加剂”,这样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丙二醇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是通过了广泛的安全评估,只要是在规范使用的摄入量下,就算长期食用也不会对健康有任何危害。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8)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9)

丙二醇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为何该品牌牛奶有问题?

丙二醇虽然不至于危害健康,但依然是“不合格产品”。因为国标中允许使用丙二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两类食品不包括纯牛奶,所以添加了就是违法。

国标也不允许纯牛奶添加香精香料,所以作为“香精”或者“香精溶剂”进入纯牛奶的丙二醇,也还是违法的。但参考丙二醇的“毒性—剂量”关系,以及在其他食品中允许用量,这两批次牛奶中的丙二醇不至于造成危害。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0)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1)

喝了含丙二醇的牛奶怎么办?

在1974年粮农组织/世卫组织专家委员会第十七次报告里,给出了丙二醇的ADI值(每日容许摄入量,指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无任何已知的不良效应的剂量)是25mg/kg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2)

按一个成年人60公斤计算,每天喝5升检出丙二醇含量为0.32g/kg的奶,才能达到这个每日容许摄入量。所以即使喝过含丙二醇牛奶的朋友们也不用太过焦虑

有些家长也非常焦虑,自己家的宝宝喝了这款牛奶会不会有问题。

我们以1岁宝宝来举个例子,按照平均体重10.0kg左右来计算,每天丙二醇的中毒剂量是0.25g以上。

这次曝光的牛奶被检出的丙二醇含量是0.32g/kg,换算下来,如果体重在10.0 kg的宝宝要达到中毒的剂量,至少每天要喝下758ml牛奶,也就是一次要喝够 3.8盒。

一般来说,宝宝一天是很难喝够这个量,大一点的孩子体重基数更大,“中毒”可能性就更小。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3)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4)

牛奶并非越“香”越好

如何挑选靠谱的纯牛奶?

不少人挑牛奶是奔着“味浓”购买,事实上,牛奶味不是越香越好。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青年委员李大鹤表示,如果仔细阅读食品配料表,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打着“味浓”旗号的牛奶,加了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虽然味道香浓,但热量也很高。

血脂高、需要控制体重和体力活动较少的人,少喝这种特浓牛奶。

这次事件是一个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除了可以多关注这些食品安全的新闻,那日常如何挑选靠谱的牛奶呢?

大家选牛奶时候

要更多关注营养成分

不要过分追求口味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5)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6)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7)

来源:丁香医生、科普中国、健康汕头、生命时报、科普广州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解密牛奶中的丙二醇(知名牛奶检出的低毒性)(18)

免责声明:

(一)福建科普公众号以向公众开展公益科学普及为宗旨,无任何商业目的;

(二)凡本服务注明 “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网页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原网或归属权利人。

(三)福建科普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稿件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主观意见。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公众号标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为“福建科普公众号”的稿件,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

(四)福建科普公众号的内容可能会使用来源于互联网的部分素材、元素,如果您对相关内容的版权问题存有异议,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