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目前已经成为所有老师最头疼的事了,因为大家不管怎么努力,可能总有很多人是评不上的。
目前的职称,最让人痛恨的不是名额,不是评审的复杂,而是职称工资之间的差距太大太大了。
个人认为,在职称无法取消的同时,必须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唯有如此,才是对一线老师最大的尊重。
为什么这么讲呢?原因很简单。
第一:教师职称的含金量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高,因为是评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在我国很多行业都有职称,但为什么没有像教育上呼声这么高呢?大家都盼望着取消,实际原因很简单,教育上的职称含金量太低了。
其他行业如医生、护士、建筑等行业也有职称评审,为什么人家不认为不公平呢?很简单,人家的职称是实实在在考试考出来的,靠的是真本事、真成绩,谁也做不了假。就算评不上,大家输的也是心服口服。说白了,人家的职称含金量高,就算职称工资差距很大,大家内心也是认可的。
看看医院的高职称者,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人家确实有精湛的医术,可以救死扶伤。再看看教育上的高级教师,有几个是赫赫有名的教育专家,有几个真能把后进生转化成优等生。
教育上的职称是评出来的,至于评审过程大家也清楚,各种猫腻肯定是存在的。说白了,教育上的高级职称含金量太低了,既然含金量不高,为什么要拿那么多的工资呢?
第二:教师职称的评审受人为因素干扰太多,不能体现老师们的真正价值。
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审所需要的材料基本都是靠人为评的,只要是人为评的,就不可能做到很公平合理。比如:
各种荣誉,学校会考虑老师们的教学成绩,但也不是所有教学成绩好的老师都能获得相应的荣誉,有些不上课老师还有优秀班主任证书和优质课证书呢?怎么讲?各校都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优质课赛讲,什么样的课叫好课?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什么这样的赛讲却被认为是对老师最合理的评价呢?关键是,真的不能作假吗?
比如各种课题,民意测评等等,哪一样能做到非常的公平合理?
我们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复杂。这种靠评出来的高级人才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呢?
第三:教师职称工资差距太大,已经远远引起了大家的公愤!
80年代也有职称,为什么那个时候大家对职称也没什么意见呢?就是因为那时的职称工资差距不大。就算是高级与一般老师待遇上差别也不大,大家也都能接受。再看看现在的,比如我校:
同样的教龄,干同样的工作,中高和中一职称的老师,每月工资可能相差1000多元,除了工资,公积金、各种保险、取暖补贴、物业补贴、住房补贴也都相差很多,算下来一年至少相差20000多元,如果和中二职称老师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老师们本来工资就不高,一个月也就3000多元,因为职称的不同就相差近2000元,大家心里怎么可能平衡?
评上高级的教师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工作量也不是最重的,为什么在待遇上与其他老师差别那么大呢?这才是引起大家对职称不满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职称如果不能取消,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必须是缩小因为职称不同导致的待遇差距。
职称含金量不高,为什么待遇差距却很高呢?建议以后这么改:
中二与中一,中一与中高,职称之间的待遇差距每月不超400元,一年不超过4000元。至于公积金和其他方面的差距也要相应缩小。
职称高,可以适当提高工资,但不能高太多,不然真的不能体现老师们的价值。高级的不配低级的认为不公,严重影响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也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