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是个风流才子。很多人认为:《莺莺传》里面“负情”的张生,就是才子元稹的化身。

元稹一生,的确和很多青楼歌伎都有交往,他少年时代和自己表妹,一个叫“双文”的女孩子交往亲密,并留下很多艳诗。

如“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等。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是谁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1)

元稹的《离思五首》经常被认为是“悼亡诗”,但其实是艳诗,表达对心目中爱慕女子的情意。

我们可以看出元稹这两类诗风格区别明显:

对家中妻子,只称颂其勤恳持家的贤德美德,无溢美轻浮之词,情感真挚,这是端正恭敬的态度;

而写艳词,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诗人心中的“红玫瑰”,初恋的表妹“双文”美丽多才,性格活泼,也和元稹有很多欢爱记忆。

“双文”是点燃元稹爱情之火的恋人,元稹对她非常喜爱,这段恋情也让元稹追忆许久,几乎一生未忘。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是谁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2)

但是古代士人娶妻是有门第要求的,也有品德上的要求。

看看可怜的“抗婚不成”的白居易就可以知道。

元稹向现实妥协,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韦氏为妻,韦氏端庄有德,门第尊贵。

元稹对于和他有过恋情的“双文”,他保持了很多美好记忆,《离思五首》这一组诗,诗风风流浮艳,如“万树桃花映小楼”;“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等,写的是他和表妹的浪漫恋情。

《离思》其四尤为脍炙人口。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是谁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3)

《离思》这首诗,表达了元稹对爱慕女子深深的回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孟子·尽心》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观览过大海之水的辽远,很难做井河之流的狭窄,聆听过圣人学说的高智,很难再说自己浅陋的言论。

“巫山云”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写楚王和巫山神女相逢为欢,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用“巫山云雨”比喻君王和神女的幽会与爱情。

和你曾经有过的爱恋之情,如同沧海之水,除此之外难以遇到更浪漫的恋情;和你曾经产生的缠绵情怀,如同巫山之云,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这么曼妙的情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是谁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4)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取次,随意,任意。花丛,美女佳丽之群。

即使置身于众多美女花丛中,也懒得回头去看一眼。这一半是因为修道的缘故,另一半,就是因为你的缘故。

此时的元稹,和白居易一样,都接受了佛家的思想,“欲离烦恼三千界,不在禅门八万条。心火自生还自灭,云师无路与君销。”

他们都在练习那种“头陀法”,也叫“抖拣”,像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样,让尘缘舍断,追求心念的清净,使心无挂碍。

白居易称之为“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用这种办法忘却深爱而抱恨的湘灵;

元稹则是“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来摆脱这种爱情的痛苦,所以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来双文是他心头所爱,和双文的那段爱情,对他一生都有深深的影响。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是谁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5)

这首诗最为惊艳的两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用了两个美妙的典故,描写诗人和那位爱慕女子之间美好浪漫的爱情,如同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美而不可再得。

这两句诗营造了一个朦胧而曼渺的意象空间,将爱情描述得浪漫幽邈,缠绵悱恻,不可捉摸而深情款款,历来为人传唱。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见过沧海溪水浅,会过神女不思凡。庸脂俗粉懒去看,修道未舍与君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