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叫三省六部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叫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意思)

为什么叫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如果门下省发现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应驳回。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无其他权利。这样严密的中央机构的设置使他们有监督和牵制。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

六部的详细分工:

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全国的户籍和土地赋税;礼部主管礼仪和科举;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

1.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利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代基本沿袭了这个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早期演变:

三省六部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唐朝才出现的,而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至隋朝时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尚书省形成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至隋唐时期职责完善和清晰。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到唐代演变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