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1)

趣话

庐江方言词语

01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2)

Dialect

人五人六

庐江方言口语里有“人五人六”一词,在大的方言区域内,该词也出现在老北京方言俗语中,其意思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的意思,而在江淮官话的庐江片里,其所指的涵盖面却大了很多,兼有“人模狗样”“盛气凌人”“得意忘形”“恃强凌弱”等语境的表示。也就是说庐江话里的“人五人六”在日常口语表达中,意象更是生动传神,韵味丰富。

那么“人五人六”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河北青年报》曾刊有韩旭的文章《人五人六的来历》,认为“‘人五人六’中的数词‘五’和‘六’跟数量并无关系,‘人五’可能是‘人物’的谐音,单说‘人五’两字显得单薄,再凑上‘人六’才顺理成章”,也就是说,“‘人六’也许是搭配来的,只是为了凑足音节,并无实际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该词的民间走访调查认为,江淮官话中的“人五人六”来历恰恰和上述内容相反,其中的数字才是构成该词语、词义的基础。

这里首先要提到先前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轿子”。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逐渐扩延,走平路也用它来代步,称为“肩舆”。其在种类上有官轿、民轿、喜轿等区分,在形式上有人抬和牲口抬的不同,但大多以人抬为主。封建社会严苛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在使用上同样有着严格的级别规定,《明会要·舆服上》载:“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到了清朝还规定,三品及以上官员,在京时轿夫四人,出京时轿夫八人,而“八抬大轿”在民间通常也用于新娘出嫁,所以基本上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多为有头有脸的官宦富贵人家,四个轿夫加上轿中主人合而为“人五”,有时额外增加一个搀扶主人上下轿的伺轿之人便成了“人六”,当然,如果当官不为民做主,欺下谀上,或者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加上鸣锣开道、招摇显赫等扰民行为,不被百姓讥讽为“人五人六”才怪呢。

另外一种说法是,“人五人六”源自江淮间的民间游戏“推牌九”。牌九中,一对红八俗称“红人”“人牌”,它们与任何一个七的点数相配则为“人五”,俗称“狠人五”,而两个黑八(俗称夹八)与“红人”组合则成了“人六”,按照游戏规则,“人五”“人六”组合仅比不过天(十二点)、地(两点)牌组合出的“天五、地五”“天六、地六”,其他任意牌点组合出的五点、六点都得臣服于“人五”“人六”,引用到生活中,也就是说被称作“人五人六”的人物,也不是简单的泛泛之辈,必有一定的后台势力和关系背景,诸如官府的幕僚,大户人家的管事府丁等,这一幕在本土庐剧和黄梅的戏曲剧情里通经常有淋漓尽致的刻画。

在牌九术语中,还可找到一句和它对峙呼应的话,如:“别看他整天人五人六的,我偏天杠不睬你九点,看他能咋样。”

纵上不难看出,该词算是个较彻底的贬义词,当我们在生活中每每提到或遇到,可多想想和其相对立的“宠辱不惊”“彬彬有礼”“不骄不奢”等词语,以修炼自己正直坦荡、大度宽厚的为人处世情操。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3)

02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4)

Dialect

洋不三广

服饰语言、形态另类怪异,别于常人,或处事言行嘻嘻哈哈、散漫放纵、不成体统的样子,庐江方言里常称之为“洋不三广”,也有变音作“洋么三广”等。和其相近的俗语有“洋不洋广不广”等。

“洋不三广”一词可分开解读。洋,洋货,洋气。《新华方言词典》解释为“时髦的装扮”,在庐江方言中多对“调皮捣蛋、穿着怪异不合群”人的形容,如“洋货蛋”。不,本地方言发音中的语气承接助用字,如同“嘎不流腥”“黑不溜秋”“酸不拉几”“傻不隆冬”里的“不”,主要起关联和串接作用。三广,目前通常认为是归纳了始于宋朝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行政管辖设置,即今天的广东省、广西省,元朝开始设立的湖广行省。因“三广”设立的管辖范围内,近沿海,外籍人士和物品常见,一段时期内使用粤语方言居民也较多,发声尾音偏长且重,和江淮官话存在不少的差异,加之岭南地区迥然有别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因此常被呼之以“洋”。

今天看来,服饰语言上的“洋不三广”已无可厚非,它们可算作对所处环境的适应,对新潮、前卫的效仿,对生活方式差异的接受。而为人处事上的“洋不三广”则不可取,当诫之,因为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其过程必须是勤奋、细致、扎实和坚持。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5)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庐江这项重点工作怎么做?县委书记提出了要求

■庐江这家企业拟被评为2018年度省级节水型企业,是你的单位吗?

■庐江这位农技员获省级荣誉称号!为他点赞!

■踏春而行走进庐江,尽是百花吐新蕊、五彩争斑斓

作者/张弯

编辑/汪小桃

在看的亲,麻烦点一下再走哟

庐江话日常用语300句(这两个方言词语)(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