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兴国

一则“七夕文会”公告,牵动我浮想联翩,于是乎军人情结、西藏往事、家国情怀、儿女情长等漫天思绪像得到集合令似地齐聚脑海,继而汇集成本篇小文,应该没有跑题吧?

我最喜欢哼唱的歌曲是至今五十多年传唱不衰、堪称“东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草原之夜》音域雄浑粗犷宽广,音色醇厚甜美动听。描写的是新疆伊犁中哈边境可克达拉草原上,一位小伙子孤独地在夜色下弹琴,流露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曲调悠扬,意境极美。因为歌曲与我那时的状况和心境特别吻合,所以那一时期以至直到今天,我都特别偏爱这首歌曲,经常哼唱它,用以寄托和怀念自己身在西藏高原,思念家乡亲人,憧憬美好未来的凡人情愫。

《十五的月亮》横空出世的时候,我和妻子已被我们凡体肉胎看不到的“王母娘娘”,划定在银河两岸,万般无奈地加入到“牛郎织女”大军行列,我所喜爱的歌曲也接二连三增加,《望星空》、《血染的风采》等一大批军旅歌曲,都随之成为我的最爱。

所谓“牛郎织女”,按当年的中国国情,基本上是特指军人与军嫂,很多时候,不仅社会大众,而且我们自身,也戏谑、苦涩地互相这般称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思想大解放的文学艺术鼎盛期,也是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时期之一。集文学青年与革命军人于一身的我,对文学的狂热追求,对无私奉献价值观的自觉崇尚,与那时军营里的大多数人基本无异。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1)

那时节,先是李存葆宣称“叫石头人流泪”的 《高山下的花环》,唤醒我沉睡的文学之梦;接着包括唱响老歌、红歌、军歌在内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则逐渐圈定我“甘当老牛郎”,扎根西南边疆,报效祖国的男儿之志。

《十五的月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夜走红,信息相对闭塞的西藏也不例外,实在是时代的力量所致,国家的幸事一桩。当《十五的月亮》在军营风快传唱之际,一天,四川乐山籍文友、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干事宋黎明,给我送来一纸他亲手抄录的《十五的月亮》歌单,我欣喜若狂地拥抱着他原地转圈,雀跃欢呼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2)

《十五的月亮》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它好在旋律时尚空灵,优美动听;歌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好在将边关军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感情把握得精准到位,加上董文华嗓音柔美、声情并茂、完美无瑕的演唱,真是不脍炙人口、不“火”都难。

《十五的月亮》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而歌曲最大的创新和亮点,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凡写军旅歌曲,就只写战争、只写战士的套路与局限,破天荒将军嫂“你”作为主角,暗喻军人是本身不发光的“月亮”,自然凸显了军嫂(战争年代后方群众首当其冲的代表)“太阳”的地位和作用。歌曲直接用“你”营造意境,将“你”作为抒发、倾泄真挚情感的不二对象,并最终升华、揭示出“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一朴实而深刻的哲理。

《十五的月亮》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一封”发自肺腑的“情书”,是军人倾情演唱给军嫂的一首情歌。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3)

难怪军中男儿唱起它,总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军嫂军属听着它,往往潸然泪下,情难自抑。当《十五的月亮》风靡大江南北时,有的军嫂,由于顶不住精神物质的双重压力,本来已痛苦地提出与丈夫离婚,但在《十五的月亮》感召下,愧悔交集痛哭一场后,毅然撤回离婚申请。有的本来已与即将上前线的战士“拜拜”的原军人未婚妻,被《十五的月亮》所震撼,心灵受到庄严洗礼,便又主动与回归心中的“他”取得联系,决定马上结婚,誓言白头偕老……这样的事例,我们西藏部队有,全军自然更多。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用现在时兴的话来说就是:一首主旋律好歌能够释放出始料未及的巨大正能量。

记得大影星刘晓庆曾说过如下意思的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则难上加难。我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她的句式并添上一句: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军嫂则难上加难,做西藏军嫂就比登天还难。

那些年,只要《十五的月亮》的优美旋律响起,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幕幕典型场景和如烟往事:

共性场景一:隆冬的深夜,一个六神无主、焦急万分的年轻妈妈紧紧抱着发着高烧的孩子,在空辽的乡村田野或寂静的城市大街上大汗淋淋地奔走……天气十分寒冷,而女人却浑身热气腾腾,脸上流淌的不知是泪水多些还是汗水多些……

共性场景二: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轮船码头,军人在即将离站的车或船上向妻儿、亲友们依依不舍频频挥手;孩子声嘶力竭哭喊着:“爸爸,我要爸爸抱,爸爸不要走……”军嫂则侧过身,掩住面,低声抽泣不已;在场的亲友也饱含热泪,声音哽咽地与军人挥手告别……

啼笑皆非的个案实例:政策规定,军人子女的户口应随其母,但因军嫂“不懂事”,不仅没按潜规则事先“感谢”不啻是王母娘娘化身的经办人,反而屡次与之据理力争,便招致儿子都快四岁了还没有上上户口,成了“黑人”的尴尬事。军嫂为此伤透心,不知在人后偷偷哭了多少回。军人几经周折,最后通过部队组织,将状告到当地纪委,很快得到“马上给办”的答复。不巧的是,若想当年解决问题,就必须抓紧剩下的最后几小时,否则,得待来年。更不巧的是,军嫂上班的“山上”交通不便,末班车早已“下山”。军人别无选择,经人指点后抄近路跑步下山,两趟崎岖山路跑下来,待夜深人静回到家,军人的腿脚一时间竟无法动弹,吓坏了军嫂,以为军人从此只能以轮椅为伴。事后,军人自我解嘲道:这不过三十来里山路对野战部队的官兵来说,算得了什么?我只能羞愧自己是地方部队的“机关老爷兵”……

绝无仅有的特殊情况:西藏部队的军人和军嫂,休假探亲交通非常不便,坐汽车进出西藏路途遥远、路况险恶,安全堪忧;乘飞机虽然既快又相对安全,但一票难求。选择坐飞机进藏,由于僧多粥少,,在成都等候的时间,长得令人难以置信。妻子第一次带着儿子去拉萨探亲时,在川办一分所一住就是48天,才有幸被安排飞抵拉萨。其间,所带“粮草”两度告罄,规定的探亲假也早已成几何级数被“透支”成为负数。要知道,这还是因为我有“当和尚都在大庙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垫底,还是经正在成都开会的时任军区副司令员、不久后的司令员姜洪泉将军亲自“干预”,才“这么快”的。若硬等,三个月能进藏纯属幸运,五个月后飞拉萨真不稀奇。在这难熬的等待中,都带着孩子挤于一室的众多军嫂,若有一个因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境况而伤心落泪,很可能就此引发一场互相感染的哭声一片……这种苦不堪言的境况,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验的。就这样,“牛郎织女”们的几个辛苦钱,都如此这般无谓地丢在艰辛备至的探亲路上和休假途中。好在“肥水没流外人田”,无意中为国家的交通运输业、餐饮旅店业等行业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4)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跨入21世纪,“牛郎织女”也早已不是军人军嫂的专利。当代董永与七仙女遍地皆是,无计其数。打工经济催生“农民工”这一新生代“牛郎织女”,成为“银河”两岸的主力军。换言之,“牛郎织女”的生活,已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常态,并随之衍生出人世间千般万种的纷繁复杂……行文至此,“老牛郎”我突然想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想到他曾有过的一个定论:“流血的与流汗的不能相提并论”,对此不知该如何理解?同时又忆起当年就听人传播过的如下小道消息:《十五的月亮》这首歌曲的作者,创作这首歌曲只得了十六元(元的大写为“圆”)稿费。因而多少有些怨气地戏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元)”。歌曲作者是否只得了十六元稿费,我们无从核实,而“歌曲作者所得的报酬远远没有歌手们那么多”,在几十年一贯制、仅凭字数多少计稿酬的中国国情下,是完全可能的。仔细想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仅在自然界是一个规律,很多时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也算是一个共同规律吧。否则,哪会有“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来钱”等种种怪现象发生呢?从这一层面上讲,我前面并非“煸情”的实情讲述,老军人、军嫂们已经的付出和新军人、军嫂们正在的付出,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呜呼,“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么,这多出的“壹圆”(现在只有香港、澳门与台湾还在用的繁体字)就算是我们为祖国、为人民,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作出的奉献吧!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5)

注:本文原来的题目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多出的壹圆算奉献》,但顾忌太长,故决定只取后半部分。

最大过盈怎么求(多出壹圆算奉献)(6)

作者简介:刘兴国,湖北荆州自由撰稿人,曾在西藏军区司令部工作18个年头。1987年转业地方,2007年按国家相关政策提前退休。退休后,曾应聘加盟湖北《江汉商报》等媒体。

业余爱好写作,在各类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发表过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论文、杂文、文艺评论、新闻等各类作品若干。其中,《传奇将军的小酌》获全国有奖征文唯一的一等奖;《乡镇企业近亲繁殖现象透视》获湖北省企业家论文竞赛一等奖;《“天使”助我度危难》获荆州市“医者仁心”主题征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