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呼吁慈善永远政治正确,呼吁捐款却可能万劫不复。我只能把所见真实的记录下来,希望有真正的专业人士,去解开我所有的疑惑。

坐了一个晚上火车到了Gaya。印度火车的空调卧铺其实是相当棒的,完全不是印象中车顶坐满人的样子。空调卧铺分三档,AC1、AC2、AC3,我们买的是最便宜的AC3,相当于国内的硬卧,一排三张床,有枕头有毛毯,车虽然旧,但床铺甚至比国内的还要干净,每人床上有一个纸袋,纸袋里是洗过叠好的床单被罩,要自己铺。中间的那层床铺可以收起来,白天大家就坐在下铺。

印度人坐火车还是相当有爱的,只要有人站到旁边,大家都会自觉往边上挪一挪,给别人腾出一个座位,直到下铺坐了五六个人,实在是挤不下了。看我们是外国人,还主动把窗边的位置都让给我们。有趣的是,不管给别人挪座位的,还是坐下来的人,都是面无表情的。

这其实是印度人一大特点。

我们来了印度十天,才慢慢适应这一点。很多印度人都是表情非常严肃的,甚至在热情、高兴的时候,他们也是面无表情的。第一天到加尔各答的机场时,感觉简直一片杀气腾腾的,看见一个工作人员跟他领导互相打招呼,居然两个人都板着脸。我们到和平乡时,因为外国游客很少,走到哪里都被人盯着看,有一天我们穿着长衫和纱丽出去——两个穿着本地服装的外国人——更是感觉自己像动物园的猴子,在路上走,很多人就直接停下手上的活,一直盯着我们走过去,面无表情的,简直像分分钟要冲上揍我们一顿!

感受一下,这是主动让我拍照的人

菩提是最厉害的教育大师(菩提伽耶的免费教育)(1)

还有这样

菩提是最厉害的教育大师(菩提伽耶的免费教育)(2)

再比如这样

这神奇的表情管理!我们适应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很好打交道,印度人友好的程度,要远远超过中国,任何时候问他们帮忙,每个人都很热情——尽管有时候只是实际上很热情,看起来并不是很友好,这话听起来总是有点别扭,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他们站出来帮忙都是主动的,一次坐火车时买了瓶水,小贩找了我们一大把硬币,马上有个老人站起来跟他说了一阵,看起来有点指责的意思,后来问他,才明白是因为老人觉得他欺负外国人,不应该找那么多硬币给我们,那一大把硬币太重了。

到了Gaya,从火车站出来,我们还是有一点“哇”的感觉,这里的混乱比加尔各答又上了一个档次,无法想象那么多的汽车、DuDu、摩托车和牛能同时挤进一条两车道的土路上,厚厚的尘土一扬到空中,感觉就落不回地面了。每个人都在拼命地按着喇叭,好像声音大小就是地位的象征,印度的喇叭都经过精心设计,为了突显紧张的气氛,很多喇叭按住以后不是长鸣,而是更急促、更刺耳的警报声。赶紧跳上一辆DuDu,逃往菩提伽耶,到这里才5分钟,大家就有了默契——这两天就呆在菩提伽耶吧,不要再回这市区了。DuDu开了十公里,一路颠簸,下车时双脚都颠麻了。到了酒店,不想再出去了。网上找了一个当地人,Rajesh,约好明天带我们游览,800卢比,包摩托和讲解。

第二天吃完早餐,Rajesh已经在酒店外等我们,但意外的是,他还带了另一个朋友。问过之后,竟然800卢比是一辆摩托车的价格,而我们有两个人,需要两辆摩托车,一下就把说好价格翻了一倍!这实在不能接受,因为昨天我是跟他确认过,一辆摩托车是可以坐两个人的,现在突然告诉我们因为要去的Mahakala山有20km远,两个人挤一辆摩托不舒服,所以需要两辆车。我表示只能接受1000卢比,否则我们就不去Mahakala山了,只去看附近的寺庙,一辆车,500卢比。一番讨价还价,最后1200卢比,两辆车。

上车出发,菩提伽耶看着比加尔各答要更干旱,只有贴在地面的草皮,一半土地是裸露的沙地,有的地方甚至跟一小片沙漠似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四处尘土飞扬,看起来非常贫瘠。到处是红砖的房子,内墙外墙都是裸露的红砖。路上开始闲聊,Rajesh告诉我,菩提伽耶这个地方,没有公司,没有工厂,因此人们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农业,而这个地方气候又不好,长不了多少东西,万一碰上大旱,那连收成都没有,所以这里非常贫困。“导游只是我的副业,我是一名老师,我教英语”。

哇,这有点意外,Rajesh五大三粗的样子,居然是一名老师。

“我办了一所学校,给这里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这里太穷了,没有公司,没有工厂,孩子们付不起上学的钱,但没有教育,他们长大后还是只能留在这里,没有工作,没有机会去外面的城市“,Rajesh继续给我讲他在做的事。

“你办了一所学校?给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

“是的,我已经办了8年,完全免费。我们需要靠游客的捐赠,所以我副业就在这里当导游,跟游客说我们这里的困难,靠他们的捐款,我们给孩子办学校。”

“所以你不止是个老师,你建立了这个公益学校?”

“是的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副业要做导游。当我碰见外国游客时,就告诉他们这里的故事。这里的生活太穷了,没有游客的捐款,孩子们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突然觉得,从一出门Rajesh就给我介绍这里的生活有多么困难,就是为介绍他的学校作铺垫的。现在又反复提及学校需要依靠各国游客的捐款,也让我有点不舒服。

开了20公里,到Mahakala山,山顶的山洞是西达多(佛陀悟道之前的名字)太子苦行六年的地方,相传西达多太子从尼泊尔出发,一路寻求真理,走到这个地方停下来,在山洞里进行苦行,六年间不吃不喝。当地人看到这个奇怪的人,开始并不相信他真的在苦行,甚至有人拿石头砸它,但西达多太子并没有受打扰,后来又有美女在他身前跳舞,试图引诱他,但他依然没有睁开眼睛,这终于让当地人信服,向他道歉,从此受到当地人的尊重。菩提伽耶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这个山洞在所有佛陀悟道的故事里都是绕不过去的地方,但当我们来到这里,却发现他简陋得还不如村里的财神庙。山洞还是纯天然的样子,里面有一尊佛陀像,旁边两尊印度教的神像,再无其它装饰,仅此而已,洞口是一个非常粗糙的铁门,洞外是两座西藏风格的寺庙,非常非常小。站在这里,就像国内任何一座小山头,修了几个土地庙。这大概也可以看出佛教在印度凋蔽的程度,即使在菩提伽耶,当地人也不再信奉佛教,这里仍有很多寺庙,但都是外国人到此建造的了。

给我们讲完佛陀的故事,Rajesh又把话题拉回到他的学校,给我们看学校的照片,有孩子上课的、游戏的、吃饭的,也有志愿者陪孩子玩、给他们上课、送东西的。我留了个心眼,自己拿他相册翻了翻,一直翻到2016年的,倒是每周都有很多照片,而且极少他和别人的合照,就是他在学校时随手一拍,看起来都很真实。

我其实还蛮喜欢眼前的山洞,就是在这简单自然的地方,在山洞里静坐一会,似乎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故事的力量。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这个地方,是Rajesh推荐下我们才来的。他又告诉我们,很多导游并不带人来这个地方,但他觉得这是必须来的地方,还有两个必须去的地方,是Sujata Kuti(佛陀开始吃饭的地方)和Bodhi tree(佛陀悟道的地方),而对于各国来此地修建的寺庙,我觉得这像是个各地寺庙的博物馆,非常有意思,Rajesh却觉得没啥好看的。他告诉我们,他无宗教信仰,却非常认可佛陀的哲学,但它却不喜欢这些寺庙,因为他们给和尚建了太多的宿舍,这些宿舍比当地的酒店还要豪华,而且许多宿舍又被明码标价地用来招待游客。

当然,他还是带我们去了这些各国的寺庙。当到了那里时,确实Rajesh说得是对的——我也不太喜欢这些寺庙,它们只是一个建筑空壳,感受不到一丝庄严肃穆,而且每一个都空荡荡的,只有看门的人。仅管我们在路上看到许多各国和尚,但在这些寺庙里却一个都没看到。泰国的寺庙装饰得金碧辉煌,但却总有哪些地方不对,玻璃窗竟是教堂式的彩色玻璃,准备离开时里面响起一阵熟悉的钟声,仔细一听竟也是教堂的钟声;藏传佛教的寺庙外形特点非常好辨认,但到里面一看,却是像其它寺庙一样,空荡荡的中间一尊佛像,真正西藏寺庙进去都是感觉是有点逼仄的,密密麻麻的佛像、壁画、纹饰,有限的空间里摆下许多楼梯和房间,甚至像迷宫一般,日日夜夜的酥油灯把烟熏的气味和颜色浸入寺庙的每个角落,闭上眼睛也能知道自己身处其中。而这些,这里却一点都没有;到中华寺一看,不知道该说地道还是不地道,不地道的是,寺庙顶上正中一个车轮形状的装饰,不知道是哪学来的风格,屋顶两边各一条绿色小龙,走的是可爱路线,瓦片屋顶其实只是水泥做的形状,同样被漆成了绿色,柱子倒是中国的红色圆柱,只是这下边粗上边细的,总觉得是欧洲的柱子,整座寺庙的墙壁刷成白色,要不是有门口“大雄宝殿”四个字,整个看起来就像座中国风的招待所,很地道的是,正中一块大幅落地展板,上面写着“一带一路亚洲佛教论坛、菩提伽耶中华大觉寺国际阅藏祈福盛典”,下面小字,“回向:所有护法居士和随喜信众名单”。

好吧,我大概明白这里的外国寺庙都是怎么一回事了,也明白为什么Rajesh不喜欢了,我也不喜欢。他推荐的Rejata kuti倒确实也值得去感受一下,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点,有缅甸人捐赠做了两个雕像,正是王后送米饭给佛陀的故事,旁边一个粗糙的手写牌子,简单了介绍了这个故事——这就是另一个佛教故事绕不过去的地点了。与之相比的,一墙之隔就是一座普通的印度教寺庙,却有Rejata kuti的数倍大,看了让人不胜唏嘘。

路上Rajesh把我们带到他的学校。这里离菩提伽耶的景点有10km,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子,所有的房子都是红砖搭的,还有很多是干草做的屋顶,整个地方都是半裸露的土地,加上中午阳光暴晒,几乎就像是在沙漠里。他的学校也是红砖堆起来的一间小屋子,被隔成三个空间,孩子们就坐在地上上课。看到我们进来,所有老师都停下手头的课,其中有一个是主管老师,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和困难。

闲聊之后得知,这个学校里大概有70个学生。Rajesh在这个学校里并不领工资,但老师都是当地人,大概是一个月4000卢比的工资(约400人民币),共有5个老师。在路上我其实看到有许多学校,环境看起来要好了不少,Rajesh告诉我们,那些都是私立学校,是需要收费的,中等水平的大概一年要30000卢比,对大部家庭来说,是负担不起这个费用的,这里一个家庭平均一年的收入就是75000卢比。

打断了学生上课让我有点过意不去,但主管老师却并不太在意,似乎跟我们介绍情况才是最重要的。最后Rajesh又告诉我们,他们接受捐款的时候,都会有正规的收据给到捐款人,以证明他的贡献。

一阵有点尴尬的沉默之后,我们说走吧,去逛了剩下的寺庙。

菩提是最厉害的教育大师(菩提伽耶的免费教育)(3)

Rajesh的学校

后来,回去酒店的路上,主管老师又“恰巧”出现在路口,Rajesh停了下来,主管老师上来问我们,“How do you think ofour school?”,我说你们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我会把你们的故事告诉我的朋友。主管老师听完,说了一句“Thankyou”就退到路边了。再次启动车子时,我看到Rajesh摇了摇头,车子开了一小段后,他又一次摇了摇头。到了酒店,付了我们约定的1200卢比,友好地和Rajesh告别。

他们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其实从到Mahakala山的时候,我就已经一直在想,Rajesh说的都是真的吗?至少从在山上我翻他照片起,我就一直很警惕地留意他说的每句话,闲聊时不经意地去打听他之前的工作,是在呼叫中心接电话,因为他的英语还是有明显的印度口音,与欧美人非常不同,所以追问他是为哪家公司服务,他很自然地说Airtel——印度当地的移动运营商;我分了几次问他之前的经历,什么时候读书,工作了多久,办学校多久,今年多大年经,心里一合计,时间点也都能对上。他带我们去学校时,我也特别留心里面老师和孩子的反应是否正常——周边的村子确实是一眼就看得出非常贫穷,几十个孩子也确实正在上课,既好奇又羞涩,胆小的远远看着,胆大的过来跟我们握手、看相机,主管老师除了热情了点,也没啥异常。至少这一天没发现任何“硬伤”。

他显然很需要捐款,甚至都直接地告诉我们,他的学校非常依赖游客的帮助。如果他确实在给几十个孩子提供免费教育,我相信公益不易,8年的时间做这件事情,坚持了8年,仅这一点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也许要不是真的非常困难,他不会一天都在和我们说这些,主管老师也不会特地跑到路口来等我们。

我一度在想是不是应该把他的故事写下来?是不是应该尽点绵薄之力呼吁大家捐款?但在中国动这个念头,实在是有点危险,呼吁慈善永远政治正确,呼吁捐款却让人倍感压力,至少我有责任先把事情调查得更清楚一点。我想到应该来一点尽职调查,我可以走访一下附近的村民,如果他真的在那做了8年,应该很多人都认识他;我可以再约他喝个咖啡,现场跟他要看他的财务记录,要抽查一下他与那些老师的聊天记录;他已经办了8年,那最初的学生应该至少有上高中的了,我可以要一些联系方式访谈一下;我可以和Rajesh的家人聊一聊对这件事的态度,顺便也看看他家的条件;我可以准备一些细节问题,分别和Rajesh跟老师们聊一聊,看他们的口径是否能对上……

回到酒店我就问了老板,是否知道Rajesh和他的学校,老板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答,“我认识Rajesh,他也是菩提伽耶本地人,因为这样,我也不能向你评价他和他的学校好还是不好。我只能告诉你,他确实给孩子提供了免费的教育。但是如果你想帮助他,你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些书本、纸笔、衣服等等,但最好不要捐现金,因为你无法监控现金被怎么用的,而实物就不会被乱用了。我不是在说Rajesh滥用捐款,我不是在对他作具体评价。这里确实有很多人在帮助孩子,他们都需要依靠游客的捐款,但你没法监控所有的钱,不知道谁是真的完全在做慈善,谁乱用了一些钱”,老板还说了一个让我们意外的事,“这里还有很多其它的学校,我也是一个学校的志愿者,这个学校是一个日本人建立的,大部的捐款来自创始人国内”,他给我们看了他学校的照片,条件看起来要比Rajesh的好了几个档次,小楼房,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提供免费的午餐。酒店的老板是一个很绅士的帅哥,他给我们看照片,只是纯粹提到自己就给我们看一下,没有任何向我们介绍这个学校的意思。

我又问了Shantiniketan的朋友,他们有同学是来自菩提伽耶的,向他们求证这件事的真实性。得到的回复是,“他不是骗子,他们运营着一个非政府组织,你们可以帮助他(He is not a liar. They run an NGO. You can help him)”

当回到房间,大概是下午三点,坐下来梳理一下希望和各方访谈的问题(感觉内心深处的尽调之魂又被唤醒了),打算六点左右再邀请他出来喝杯咖啡。

但是,当抽离了那个环境,没有了Rajesh在旁边之后,感性的触动慢慢淡了下去,慢慢消化今天突如其来的信息后,理性的思考又慢慢占了上风。当我写下想要再问Rajesh的问题时,发现其中有些今天已经有提过,我仔细回味他的回答时,越来越多的疑问又占了上风。例如我们几次问他,“除了财务上的困难,你还碰上哪些困难?”,“在你开始做之前,肯定已经预见这会很不容易,但真正做之后,还有碰上意料之外的困难吗?”,他几次都没有给出任何细节回答,含糊其辞之后都是说财务是最大的困难,而我觉得不可能是这样,真正在一线做了8年的话,一定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我问他妻子、家人对他决定做这件事的反应,Rajesh只是简直地说他们都非常支持他,这并不让我信服,像一个三流的编剧写的剧情,迎合了观众的逻辑,却不真实;我问他最初是如何下这个决定的,他说因为他上学时有人曾帮助过他,所以他想回来帮助别人…..他说的都合理,但总是觉得少了点细节,像一个拙劣的演员,该哭时哭,该笑时笑,没演错,但却总觉得不够真实,表演得太过简单了。

还有Rajesh和主管老师的过度积极也让我觉得非常可疑,三番五次地把话题拉回他的学校、带我们去参观、主管老师太过热情的接待。当然可以理解成他们可能是确实财务上非常困难。实际上,我一直都在想能不能不止是给他们点钱,而是传播一下故事,所以在主管老师恰巧出现时,我拒绝了他,就是为了看一下Rajesh的反应。可是他摇头的反应让我觉得不太合理,失望是合理的,但那个摇头却不像自然的反应,明显是做给我看的,尤其是第二次摇头。我感觉明显是在施加道德压力了,这不像一个做了8年慈善的人的心态。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起初的冲动,依照尽调的经验,有些问题再问一遍也没太多意义。加上旅途上倦意袭来,我放弃了再约他喝茶的想法。旅途上往往这样,在外面玩的时候异常亢奋,实际上却透支了精力,等回酒店停下来时,精神一下就瘫了,之前在寂乡和国际大学的学生闹了三天,昨天坐了一晚的火车,今天又和Rajesh转了一天,现在一停下来,完全不想再动了。

第二天,我们听从了酒店老板的建议,买了一些纸笔给小孩送了过去。买纸笔的过程,我们又非常意外地发现,不止是酒店老板声称自己是学校的志愿者,还有我们的司机和书店的老板,都声称自己是某个学校的志愿者,然后给们看照片,他们或者每个月去学校帮一次忙,或者给孩子捐一次午餐。当然,他们都没有提任何捐赠相关的事情,只是纯粹恰巧聊到。

我们把纸笔送到学校时,已经是放学时间,几个小孩子看到我们,帮我们把东西搬到教室,他们还是和昨天一样,带着一点见到外国人的好奇、高兴和腼腆,Rajesh和主管老师都不在,只有其它两个老师在,也没有太多地表示高兴和感谢,与Rajesh的健谈相比,他俩看起来内向而不擅交际,尴尬地挤出几句话招呼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应该搬两个椅子给我们。

离开之后,匆匆赶往火车站前往瓦拉纳西,Rajesh发了两次语音请求给我,都没有接到,最后他给我发来了文字:“Thanks for coming again at school and providing not books to among students.”,“I Am Very have and I got a message from the school that you believedin the school and visited there with n.otebooks ,pens, pencil etc . thanks the childrens were very happy to seeyou again today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interest in the school.”

但我心中的疑惑却没有解开。我可以确认的是,这些学校确实都给孩子提供了免费教育,其中不少甚至提供了免费的午餐,而且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是国外游客的捐赠。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某个学校的志愿者,是因为当地人已经习惯把这种志愿工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了吗?为什么酒店老板给我们那个建议,反复提到不要捐赠现金?为什么Rajesh确实在做一个NGO,却表现得那么渴望我们的捐赠,以至于让人生疑,到底他说的有多少是真的?

最好的情况,是借着各国游客来菩提伽耶的优势,给孩子提供了教育机会。实际上印度的义务教育普及还非常有限,好的教育都是在私立学校,大量的穷人根本负担不起,只能选择公立学校,而在像Bodhgaya这样的地方,私立学校更不现实,公立教育又根本满足不了那么多的孩子,当我们问Rajesh和酒店老板政府会支持这些学校吗,他们的回答都是“政府什么都没有做(Governmentdoes nothing)”,而实际上,我们经过一所同样是红砖墙的学校时,司机告诉我们这一所是公立学校,只是看样子它也容纳不了几个孩子。

而最坏的情况,就是他们确实给孩子们提供了免费的教育,但却以这个为名义骗取游客捐款,最后有一部分就被挪用了。如果是这样,为了更好地博取同情,哪怕收到再多捐款,是否还是要保持学校条件困难的样子?

这个问题就不知道答案了,如果是错怪了Rajesh,这种怀疑总是让人非常愧疚;如果呼吁捐款,却让人陷入Rajesh的商业模式,那同样让人内疚。在网上,我把所有的想法和疑惑如实和Rajesh交流了一遍。他回复我,

“Hi thanks for yourquestions it's a very good question here everybody ask for volunteers becausewe want that the childrens know some other cultures,games , behaviour and that'sthe childrens like more and also it's good for the NGO that they get freeteacher as a volunteer for a month or days”

“The people who run NGO theyneed some how cash also because we need to pay to the teachers , for the electricitybill , for the auditor fee etc.but you are true that it's not easy to believeeveryone that's we have school in the rural areas where there is lots of needand poverty where there is lack of education”

当我问及财务透明的问题时,他的回复是,

“Here we do everythingofficially brother what we get donations from any person and what we buy forthe childrens we give all the information to the donors with photos and bill”

“I have a website butthere is no any financial statements.www.ecole-des-soleils.org, But thiswebsite is managed by French charity, by French peoples”

以上Rajesh的信息均是原文复制的,包括所有的语法错误,我怕翻译会带进了自己的态度。这一次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弄清楚那些疑问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里,不管是来提供信用背书,还是来揭露这里的“商业模式”,真正的慈善值得被广而告之,同时也应该能被放到阳光下检验,印度需要学校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每年去印度Mother’s house的志愿者蜂拥而至,也许菩提伽耶也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而且慈善不是一腔热血和一片善意的事情,我们往往只要求检验慈善的真实性,却忽略了专业性的要求,国外慈善事业管理一直是大学里的一门专业,而在中国,慈善机构收取4%,5%的管理费却经常引来指责,在菩提伽耶更是缺乏这种专业性,到处是各种机构办的学校,散兵游勇式地寻求游客捐赠,如果有更专业的机构愿意入驻,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坐在开往瓦拉纳西的火车上,依然在想着这些问题。来印度之前,各种游记给的都是印度人坑蒙拐骗的印象,来印度之后,在加尔各答与寂乡,自己感受到的却全是他们热情、友好的一面。直到来到菩提伽耶遇到Rajesh,有也这么多的困惑。不禁反复问自己,到底是印度的两面交织到了一起?还是自己始终对他们存在偏见?

欢迎关注个人头条号,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