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之时,沉默已久的同学微信群,因为有同学转发了一个抖音短视频,而再次热闹了起来这个两分钟的视频,是大家中学学校的视频看到很多中学母校的回忆昔日的青春过往,带有浓浓的岁月感,再一次用现在时尚的短视频形式重现之时,大家感慨颇多这个短视频中,居然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看到了当年大家初中上英语课的场景在那个传呼机和手机都是很稀有的年代,已记不清是谁用什么方式来保留下这些视频记得周润发的《喋血双雄》之中有句台词,我们都不适应这个江湖了,因为我们太恋旧了这句台词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写照吧,步入中年的我们,在这个剧烈的时代之中,愈发感觉到力不从心,愈发怀念当年年少的清纯恋旧也证明我们已不再年轻,岁月的无情,我们一天一天在老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生时的青葱岁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时的青葱岁月(少年不知愁滋味)

学生时的青葱岁月

今年年初之时,沉默已久的同学微信群,因为有同学转发了一个抖音短视频,而再次热闹了起来。这个两分钟的视频,是大家中学学校的视频。看到很多中学母校的回忆。昔日的青春过往,带有浓浓的岁月感,再一次用现在时尚的短视频形式重现之时,大家感慨颇多。这个短视频中,居然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看到了当年大家初中上英语课的场景。在那个传呼机和手机都是很稀有的年代,已记不清是谁用什么方式来保留下这些视频。记得周润发的《喋血双雄》之中有句台词,我们都不适应这个江湖了,因为我们太恋旧了。这句台词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写照吧,步入中年的我们,在这个剧烈的时代之中,愈发感觉到力不从心,愈发怀念当年年少的清纯。恋旧也证明我们已不再年轻,岁月的无情,我们一天一天在老去。

家乡是一个滇西小城,典型的农业大县,有坝区,山区、半山区之分。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读书就是我们走出去的唯一道路,从步入学校之时,读书就带有了很强的功利性,背负了家庭、个人的所有希望。尽管考学不是绝对的公平,但相对其他路径而言,考学是相对公平的。只可惜,这个道理,我们这样农村家庭的很多孩子,在读中学的时候迟迟没有领悟。正如陆游诗中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老师,是一个很高尚的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这个高尚职业的最好写照。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各类师范学校扩招,大量素质层次不齐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一切以经济为核心的社会大环境,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也让这个高尚的行业显得乱象丛生。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因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改变无数山区孩子命运的壮举,而为人称赞。以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张老师女子高中所在的华坪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庞大的经济贫困县,原父母官庞新秀2021年落马,受贿金额巨大,多次挪用当地扶贫款。在公开报道中,面对央视记者镜头,庞新秀讲述张桂梅事迹时,哭得稀里哗啦。华坪女子高中也是庞新秀对外宣传的重要个人政绩之一,这一切现在看来显得格外的讽刺。

自己就读的初中简称二中,家长两个舅舅也是当年在二中读的初中。学校在某乡乡政府所在地,这个乡以前算一个半山区、山区乡镇吧,现在已经撤销,辖区并入其他镇。乡政府在一个山头之上,人家不多,乡政府外有一条小小的街道,星星散散的有几家食堂和百货店。从家到学校要爬一个很大的坡,骑单车的同学们每次返回学校都要推着车走大路爬坡。从家到学校的大路真心是一言难尽,有一部分属于弹石路,一到雨天就是泥泞不堪,各种积水的坑塘很多。小路则是穿过众多的耕地,每年包谷成熟的季节,路两边高高的包谷杆,一个人走真心觉得害怕。记得当年有同学还在小路遇到地痞抢劫。路两边还有很多本地村民的墓地,每天放学的时候,众多从学校回家吃饭的学生就是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己算比较幸运的,家不远,可以每天花40分钟左右走路回家。其他家远的同学回家要走两个多小时。

二中初中部从升学率看在整个县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当年从小学考到二中,考上的都属凤毛菱角。当时别人问自己在哪里读书,自己都会自豪地讲在二中,感觉别人也会对自己刮目相看。因为口碑好,所以班上通过各种关系,缴纳费用转学来的也很多,其他不在招生范围地方同学都有。我们那年初一年级共两个班,除了语文和地理老师之外,其他老师都一样。我们班的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也是学校的副校长。他教了一年以后,就上任校长,就不再从事具体教学了。初二开始,语文换了由初一教地理的老师来教,语文老师还兼班主任。因为他是才从大学毕业,资历尚浅,所以整个年级大小事务都是年级组长一手包办。

年级组长,也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课。他在二中初中部算是名人,也是学生私下评选的学校里的四大恶人之一。他在学校算老资历了,教学质量也还可以,但现在很多同学对他评价普遍不咋地,对他诟病较多的就是喜欢动手打人、爱收东西。自己就被他比较狠地打过一次,初二那一年,因为学校建了新宿舍楼,那种单元式的,年级组长分了一套,所以要我们去帮忙搬家。他在楼上招手的时候,自己在走廊上,看到招手以为是要自己进教室不要在走廊上玩,所以自己没第一时间下去帮他搬东西。当后来自己反应过来,跟着大家去帮忙搬东西时了,被他爆粗口从搬家的队伍里赶了出来,当天晚上晚自习,在教室因为这个事情自己被他狠狠打了几巴掌。第二天上他的数学课,他把自己从教室赶出去在走廊上站了一节课,并告诉自己不要在这里读了。当时,对于自己一个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自己后来初中成绩一直下滑厉害就跟这个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整个年级,三年初中,因为成绩不好,被年级组长使用种种手段赶出学校的同学不是少数。那一天对于自己真是度日如年,左思右想,自己就偷了家里50块钱,在学校小卖部买了一条红梅烟,跑到他家宿舍,敲开屋门后,硬塞给了他老婆。晚上上晚自习时候,自己干得这么可笑的事情就被年级组长发现了,烟被他交给班主任去小卖部退了。为什么要把烟退回来,也应该是他觉得老师收还在教的学生的东西,似乎情面过不去吧。不过,他对家长送的各种土产倒是来者不拒。有个同学,家里干屠宰的,经常给他送火腿。学校所在地买菜不方便,新鲜蔬菜不好买,所以同村有个同学成绩不大好,经常被他关照,回家了采一大兜新鲜的菜带到学校来给他。初三快毕业那年,整个年级每个学生都必须要交钱买一本相册,质量很粗糙,年级组长在班上说过的狠话,多年后自己还记得起,交也要交。不交也要交,不交就不用想着毕业了。

初中三年自己还被政治老师某某打过,自己被他打的也是莫名其妙。某某大学毕业到学校,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上课他基本就是按照课本读,粉笔字写得很蹩脚,经常穿着高档的西装,皮鞋擦的蹭亮来上课,爱说大话。初二时候,换了一个个子不高的政治老师,教学经验很丰富,初三,政治老师又换为某某,当时记得全班都抵制他,要求原来的政治老师来教课。记得中考之前,他还特吹,中考的监考老师跟他如何如何熟,让大家作弊不要怕。现在想想真是觉得可笑,那个时候的我们就是小,觉得老师是不会骗人说假话的。可为了升学率,初一入学的很多同学已经被迫退学,集体作弊也是一种顺其自然吧。因为体质天生弱,自己特别怕上体育课,而体育又是中考考试项目,自己拉引体向上一直拉不起来,体育老师各种体罚辱骂也是让自己现在想着都头皮发麻,记得那年天气特别晒,在操场水泥地上,体育老师要求做同学提着自己的腿,自己用手在操场上做小推车动作,自己两个手掌被烫伤。高三那一年,自己又遇到初中的体育老师来教课,也是整得很不愉快吧。初一初二时候,每年最开心的就是学校开运动会,因为到了运动会,学校就不上课了,自己也不报名参加比赛,白天就可以趁机溜回家看电视,晚上只用回到学校上晚自习就行。

当时二中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父母整日为了生计奔忙,农村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辱骂了遇到了什么回家不敢和父母说。即使说了,家长也没有什么维权意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家庭都是好几兄妹,基本没有独生家庭,也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吧。现在真是感叹我们作为孩子青春期那种记忆力,多年后对很多老师很多骂我们的话,还是记得清清楚楚。想起网上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2018年,河南男子常仁尧在22年后当街殴打当年中学老师,被判入狱一年半。后来自己到县城高中补习时候,问过在县城读初中的其他同学,他们说没有老师敢打他们,因为学生父母很多都是县城机关单位的,老师打了他们会惹麻烦。现在想到同学的回答,真心觉得心里难过,农村家庭孩子和城镇家庭孩子怎么会在视为象牙塔的学校中差别待遇这么大呢。

人生似乎就是这么兜兜转转,大部分自己中学时代的老师,从学校毕业后就没见过。初一时候自己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现在是家乡当地教体局的局长,自己偶尔能在家乡融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上见他。多年过去了,他好像什么都没有变。打过自己,让很多同班同学多年后提起来仍然不寒而栗的年级组长、数学老师,自己高二时候,这个年级组长就调任某乡镇中学任校长,到任后也是搞得一地鸡毛。一年后,听说他从校长职位调某乡镇中学任普通教师蜗居多年。前几年,时来运转的他又调某中学任校长。现在,据说在当地教体局某部门当领导。

初一时候第一学期,每天可以回家吃饭,第二学期开始,班主任要求中午只给1个小时吃饭时间,1点钟就要回来上小自习。那个时候学校食堂的那种饭菜真是让人难以下咽,差得不行。学校食堂打饭是要饭票,可以用现金买,也可以拿家里的米来换饭票,给学校交一定的加工费就行。初中时候经常看到家里比较远的同学,骑着自行车,驮着满满一袋米来学校换饭票。初二开始,学校建了几间平房,教职工家属承包以后卖菜。学校食堂只提供蒸煮好的米饭。为了照顾学校小食堂生意,到了饭点,学校不允许在食堂打了米饭的同学到学校门口摆摊卖菜的摊位打菜。因为这个事情,学校也和附近几家在学校门口摆摊卖学生饭菜讨生活的人家吵得不可开交。记得当时家里一个星期只给自己10块钱的生活费,为了省钱,自己早上不吃早点,中午回家吃饭得一路小跑,当自己气喘吁吁跑着回到学校之时,才看到在学校吃饭的其他同学慢悠悠的走向教室。有时候自己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吃完饭回学校上晚自习,经常会遇到在学校承包小食堂卖菜的老师家属来买菜,因为到得晚,他们只买市场那些卖剩的菜,价格便宜,菜质量也差。

学校一直是学生寄宿制, 男学生宿舍很破旧,女学生宿舍相对好一些。男学生宿舍就是以前的旧教室改的,很多窗户玻璃床铺也是坏的,也只能将就住着,一个班的住一个宿舍。周末了,大家轮流来学校守宿舍。到了学期结束,大家又要把所有行李用各种方式带回家。学校所在的乡镇是在一个山头上,缺水一直是个大问题。晚上大家下晚自习以后,就要忙着去接水洗漱,经常学校里会停水。所以,有同学就自备水桶到学校外的居民打水的水井打水回来洗漱。学校里小卖部的也做起了水生意,卖热水,也卖冷水,具体几毛钱一桶自己已经记不清楚了。初中时候,因为买不起热水,很多时候冬天都是用冷水洗漱。承包学校小卖部的都是学校的各种关系户,卖各种零食文具小吃,生意很好。其中开的比较早的一个小卖部,是学校总务处老师的爱人开的,大家都习惯叫她老板娘,经常会见她背着大大的箩筐去进货,听说他家学校的小卖部挣了不少钱,在县城买了地皮,自己建了很大的一栋房子,还带好几个临街铺面,再后来听说老板娘因病去世了。

初三时候,班上走了好多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来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原来是学校把外招收的补习班也并进班级一起上课。每年都会招收初中补习班是学校创收的惯例,因为初三那一年招收的补习班学生人数不多,单独开班成本太高,于是就并进了我们应届班。一些老师把补习班的学生戏称为补锅匠,他们都来自于乡镇中学,其实成绩并不差,补习只是为中考有个好分数,考一个好的中专。我读初中那个年代,中专还是很吃香的,很多中专学校是包分配工作的,中专毕业比读大学可以早三到四年参加工作,可以给农村家中减轻很大的负担。那一年中考结束,填志愿时候也没有人进行专业辅导,自己稀里糊涂填了志愿,就在家里一直呆着,或者去同学家里玩。分数一公布,自己考的不好也不差,中上吧,也没有那种没被学校录取的紧迫感。后来,班上成绩最好的学霸考到了州属高中县招班,一个同学考到了省邮政学校,一部分考到了州师范、州卫校。其实自己最想考到县一中读高中,但那一年县一中对划片外志愿录取分数很高,整个年级考到县一中的只有三个人,自己未能如愿。初中毕业了,还是照常拍了一张毕业照,毕业照很多人现在自己还是对他们印象深刻,记得他们的种种,绰号、各种糗事。毕业后到现在,很多同学就没有再见过。可能,在自己余生之中,也不会再见。

自己是在二中高中开学的头一天才拿了自己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初中在二中读,高中也在二中读,感觉自己有点窝囊。自己读高一,弟弟和表弟来二中读初一。自己当时也没想到从弟弟这一届开始高中会这么难考。弟弟那一届学生中考结束后,中专已不再吃香,很多弟弟的同班同学中考落榜只能补习。在高中,我们初中过来的学生,跟乡镇中学的学生相比,没什么优势,甚至在很多地方比乡镇中学的学生要差。记得一个高中老师说过,二中初中教学压的太厉害,所以初中成绩好,升学率高,到了高中显得后劲不足。

学校中的一切没有太大变化,建了一个阶梯教室,每年考试、上大课都到阶梯教室里面。我那一届高一开学共4个班,高二开始分文理,并成了3个班,1个文科,2个理科。自己选择了读文科,高一熟悉的同学,高二就分到其他班了。很多同学来来走走,高中很多同学,自己真心没有太多的记忆。我们那一届,大部分教课老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居多吧,和我们年龄没有太大差距,交流没有太多代沟,没有那种让自己特别反感的老师。到现在,几个老师跟自己还有联系。同学们公认骂人比较难听的就是英语老师有个某某,教学有一套,但说话骂人超级难听。几年后,此人调入州直属高中,成为州管干部、州直属高中副校长。

到了高中,男孩子对体育的爱好突然冒了出来,那个时候特别爱看NBA。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就要看当时NBA的直播,当年乔丹复出带着奇才队为一个季后赛名额苦苦支撑。自己还爱看足球,当时的意甲联赛火的一塌糊涂,特别记得2001年,转会罗马的巴蒂斯图塔终于获得了意甲联赛冠军。2002年的世界杯在日韩举行,中午回家吃饭,还能看到世界杯的比赛转播。决赛那一晚,自己和一个同学专门逃课起看了决赛直播,在第一时间见证了大罗带领的巴西队登顶成功。爱屋及乌吧,自己很爱买各种足球杂志,杂志中的各种招贴画当时贴满了自己床边墙上。晚上上晚自习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偷偷带着耳机听广播,当时能收听到的就是央广文艺调频的各种节目,通过中国歌曲排行榜,认识了那个年代很火各个校园民谣歌手,朴树、水木年华、老狼、叶蓓等。晚上回到宿舍睡下之时,继续听《温馨夜话》,伴着主持人高阳温暖的声音沉沉入睡。

转眼之间,高考来临了,考场设在县城。到了高考才发现竞争的惨烈。一揭榜,我们文科班本科上线寥寥无几,更不要提什么重点211。而理科班本科上线的倒是很多。高考的成绩,似乎隐隐在暗示着大家人生后来的方向。多年后,二中已不设高中部。家乡的高考成绩在整个州也算比较好的,每年都听说有人考上北大、清华。福建的教育投资商还在县城建了一个私立中学,到处高薪挖角优秀老师,到处挖优质生源,普通学生进这个学校就读收费也是不低,一年初中都要花几万块钱。

多年以后,很多同学,都加了QQ、微信,建了群。加了微信几年都没有什么联络,群里没有人聊天。只有朋友圈的更新、点赞才能感觉彼此的存在。大家都在为了生计而奔忙。很多同学都是在家乡,有自己创业的,开海鲜餐厅、做烤鸭外卖、做快递驿站、黄金加工镶嵌的。也有在学校当老师,在政府机关担任领导的。当然自己创业当老板、吃公家饭的毕竟是少数,有好几个同学现在在卖保险、在超市做收银、送美团。不过,很多时候自己还是很羡慕他们在家乡的生活,收入稳定,房价不高,社会圈子也不复杂,经济压力不大。家乡的生活,远没有自己在省城这么焦虑,尤其口罩这几年。小学初中的同班同村同学,大学毕业以后他远在贵阳工作,家里父母也先后不在了,所以也不再回乡,已经多年未见。初中相处比较好的同学,读高中还经常写信,08年在北京匆匆一别,现在在北京高校中任职。

如今在省城,同学倒是不少,但是关系比较近的寥寥无几。有时相互聚在一起,围坐一团,但相聚已经无言。时间的隔阂,经历的不同,生活圈子的不同,已经显得很陌生。正如父亲说的,不是一个圈子,就不要硬往里面闯。几年前,在地铁上相遇一个儿时的玩伴,中学的同学,自己想开口跟她打招呼,但看着她望着自己一脸错愕的表情,自己沉默了,彼此之间陌生的一塌糊涂。时间就像一把刀子,改变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