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子存

从丽江到泸沽湖200公里,但200公里我们行驶了8个小时。期间要翻三座大山。到泸沽湖已是下午四点多了。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

泸沽湖是东西走向,面积为50平方公里,平均湖深45米,最深处达百米,湖水最大能见度为12米。

泸沽湖被纳西族摩梭人称为“谢纳咪”。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境,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1)

关于泸沽湖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这里有个孤儿,每天到狮子山去放羊,有一天做梦,梦见一条大鱼让孤儿割身上的肉吃。孤儿醒来就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一条大鱼,他割下一块烧吃,鱼肉香喷喷的。以后,他每天都割鱼肉吃,后来被村里一个贪心人知道了。他用九头牛把鱼从山洞里拉出来。从那个山洞里,洪水喷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村庄。那时,有一个摩梭女人正在喂猪,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两个孩子乘着猪槽漂浮水面,得以幸存。后来他们成了这个地方的祖先。人们为了纪念这伟大的母亲,就把泸沽湖成为“母亲湖”,也用木头仿照猪槽做成船,叫“猪槽船”。

乘猪槽船游湖,清澈的湖面上星星点点悄然绽放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摩梭人称之为“开普”。就是泸沽湖的“水性杨花”。为了探寻世间的美妙,顺着水流漂漂荡荡,在盛夏怒放时,泸沽湖便是一片旎旖。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2)

泸沽湖划船的都是摩梭女人,为我们划船的是叫次诺的摩梭姑娘。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贴着清波轻快行驶,舟至湖心,摩梭姑娘放开歌喉唱起古朴动听的渔歌或情歌。在次诺的教授下,我学着唱起一首摩梭情歌: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鸽笑猪黑,阿妹、阿妹、玛达咪。“玛达咪”是一个语气词,像韩语中的“思密达”。但有时也代表“我爱你”或“吉祥如意”的意思。摩梭语真正代表“我爱你”的发音是“那努齐”!我唱后,次诺也不甘示弱,放开嘹亮的歌喉:

高山的鸟儿越飞越高

我思念的阿哥没有出现

金雀银雀共饮水

杜鹃花牡丹花一起开放

我思念的阿哥

何时来到我身旁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3)

次诺歌声委婉,在平静的湖面上久久萦绕。这摩梭少女的风姿、猪槽船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歌声、形成了“湖上三绝”。

在船上聆听歌声,不失为一种心灵享受。它是那么深沉、那么缠绵、一缕缕浸透了母爱的凉荫,贴着湖面飘来、飘来。似乎山是山、水是水、天是天。歌声让心醉神迷,又似乎一下子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天不是天,都化成了一股爱的溪流、情的浪花。静静品味这一片听不清歌词的音符,好像听一支母亲哼出的一曲古歌,不必听歌词,旋律才是真正的内容。不必诉说,柔情的凝视胜过千言万语,一切情调让你回味无穷。

游湖归来,参观摩梭人民居。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多为方木垒墙,以木板置顶,一般由四栋两层房组成四合院。分正屋、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向东,摩梭语称为“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居住场所。正房门槛很高,人要低头弯腰进去,以示对主人、尊者和神龛的谦卑,另外门槛是千万不能踏的,要抬脚迈过去。正房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灶台角有一神龛,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火塘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常燃象征兴旺,灭了是不吉利的。设置锅台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图像,上有日月星辰,金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房中有两根大柱子。主人让我们猜柱子叫什么?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到,主人告诉我们这两棵柱子分为男女,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砍伐两根柱子需用同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在举行成年礼时,男在左柱旁举行,女在右柱旁举行。在女柱上一般都挂有猪尿包,这有三层意思,一是杀一头猪挂一个猪尿包,意为家里生活殷实。二是猪尿包在院里晾干了,风吹会吱吱作响,提醒家人注意防火。三是男人出去打鱼时可作为救生工具。花楼和正房相对,摩梭语称花楼为"尼扎日",供年轻女子居住,以便于单独结交阿夏。花楼不允许外人进的,闺蜜也不行,是年轻摩梭姑娘的私密空间。

主人招待客人都是猪膘肉,是特殊腌制的,是摩梭人的美食,另外挂在家里的猪膘肉也象征家庭财富,猪膘肉有时能存放二十多年。在好客的摩梭主人招待下,我有幸尝到了猪膘肉,真的香美可口,不信?你来时也别忘了尝尝。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4)

在最后一个女儿国,摩梭人保留着独特婚姻习俗“走婚”,摩梭人走婚,走婚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的家庭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称"阿肖"或称"肖波"。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阿肖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由于摩梭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能用汉字“阿肖”称谓了。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接触,只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爬窗过去,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它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必须离开。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间生活若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其中一些规矩,对于外面敲门的男人,年老的舅舅是决不会去开门的,也不问是谁,家中主妇也不予理睬,家中老人或小孩会给你开门。家中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暗号或传情方式,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才会打开。

在她们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有了这些实感,人们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摩梭人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社会问题。她们有自己的性爱观念和道德标准。在她的氏族中,大多数“阿夏”、“阿注”都是相敬如宾,相互负责,只是没有其它民族明确而已。

阿肖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也不太注重对方的门第、身份和地位,看重对方的人品、才干、外貌等。在结交阿肖中女方的意愿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爱恨等取舍。“阿肖”的关系建立较为自由,而且以感情为主要基础。解除这种关系也较方便,经过一段相处,双方感觉性格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无论男女方,任何一方结束这种关系都可以。一般男方不愿意维持“阿肖”关系,只要给女方说一声“我以后不来了”就行了。或者长期不走访女方,阿肖关系自行解除。女方不愿意,就可以告诉男方“你不要来了”,或者在男方走访拒绝进入花楼,男方就理智退出。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5)

在众多民族中,时至今日均无走婚这一特殊风俗。对于“阿肖”走婚为什么能够历经沧桑后,仍存在于摩梭人之间,至今仍是一道世界级未解之谜。为此,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调查,得出结论是:一摩梭人母系社会尚未完全瓦解,二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尚未形成个体私有制,而是以家庭所有制为主,三是妇女依然充当谋取生活资料的主力,四是血缘纽结关系使传统的观念根除蒂固,五是上层土司不反对。

这种说法似乎不无道理,但一夫一妻制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有的国家离婚率高达60%以上,美国搞了一项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主张废除婚姻制度,甚至有人预言,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将不复存在,有专家预言,走婚将是许多民族、许多国家未来婚姻的选择。

哈哈,摩梭人这种“阿肖”关系,或许将引领世界潮流呢!

换一个角度,剥去那些神秘的面纱,撕去岁月的蒙尘,那感情的强大生命原色便实凸出来。不是符号,不是神话的外衣,那是曾经活的鲜烈的感情历程!

2018年6月24日  

作者简介

韩子存,河南长垣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爱的旅途》,散文集巜闻道山水间》。

泸沽湖掠影(泸沽湖拾趣)(6)

(来源:厨娘的诗和远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