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邹建文 刘术勇 陈柯宇

中士范明钧把圈里最后一头猪赶上称,看看重量,满意地在炊事班的账本上记下一串数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算算,今年已经是他负责连队生产养殖的第八年,为连队提供的猪肉已经有五万多斤了。

范明钧常戏称自己是个“猪倌”,可看着战友们吃肉吃得一脸满足感,他心里就乐呵,也就不在意什么脏和累了。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范”。

老范所在的连队位于西南边陲海拔四千多米的高黎贡山,每年11月,连队就开始进入长达五个月的大雪封山期。每一个从前哨排归来的战士,印象最深的记忆就是漫天的大雪、巡逻后痛快的热水澡和老范送上来的猪肉。

当过兵唱歌的那个男生(当兵他在高山上当)(1)

正在清理猪圈的老范

对老范来说,走上养殖岗位,是入伍前的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老范家境殷实,少年时的他因为向往那身军装而来到部队。刚入军营的他在心中幻想过很多场景:成为尖兵,在比武场上斩获第一;当上特种兵,穿梭在山林中打击敌人。

但下连后,安排给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和司务长一起刷猪圈。这让一心想干“大事”的老范很受打击。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老范怕脏,扫猪粪时都踮着脚。司务长看着他,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休息时,两人坐在一块儿,老范闷闷不乐。司务长问道:“咋啦,不习惯?”老范摇了摇头说:“不是,就是干着这些活,感觉这兵当得没意义。”司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娃娃,不管在哪,能把重复的小事做好,那就有意义。”但当时的老范并没有理解司务长这句话中的含义。

后来,司务长找到老范,问他愿不愿意接手连队生产养殖的工作。老范心里并不情愿,但又不好拒绝。只是推脱说再好好想想。那年11月,老范换防上了前哨排。刚上去一个星期,山上就开始降雪,可物资却还没运上来。冬天的哨所,每天能听见的只有呼啸的山风,能看见的只有漫天的飞雪。

一天夜里,敲门声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前哨排官兵们,来的是司务长和几名战士。路被大雪封住了,司务长他们冒雪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山路给前哨排送来了大米和半扇猪肉。老范上前给快成了雪人的司务长拍落身上的雪,司务长笑着对他说:“还有一个多月我就要退伍了,给你们送点菜上来,顺便道个别。”看着司务长,老范眼睛红红的。来年三月,回到连队的老范申请承担连队生产养殖的工作。

当过兵唱歌的那个男生(当兵他在高山上当)(2)

给小猪喂精饲料

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老范是真正的“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养殖工作只能靠着司务长留下的“养猪秘籍”开始。别看猪肉吃着香,但养猪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猪崽先是不吃奶,接着又爆发了感冒,老范只能在训练之余,一有空就往猪圈跑。夏天来了,猪圈里又潮又热,蚊子也慢慢多了起来,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蚊子咬了猪崽”,却顾不上自己被叮得一身包。一个月后,望着猪圈里已经断奶的小猪,黑眼圈重得像熊猫的老范感慨道:“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可即便老范如此尽心竭力地照顾小猪,最终它们的成活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总结,老范对养猪越来越上道了。为了让刚出生的猪崽存活下来,老范甚至自掏腰包买材料熬了红糖水和海带汤。战友们都开玩笑:“看老范这细心程度,以后能去当月嫂了。”也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致和认真,让老范在养猪这件平凡的事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那一年,连队官兵的家属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年货——用老范养成的猪做的腊肠。

老范终于明白了当初司务长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重复地做好,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