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未期,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洹水南岸,村民耕地时,经常在土层中发掘出一些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古怪的符号,当时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这些龟甲和兽骨磨成粉当药服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到安阳看病,买药时偶然发现这些名为龙骨的药材上刻有符号,似乎还是一些深奥难辨的文字,王懿荣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古文字,于是开始重金收购。自此,甲骨文进入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

百余年来,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卜辞己达15万片,所记单字总数约4500字,这充分说明商朝文字己十分繁多。这些甲骨卜辞年代是盘庚迁殷之后到纣亡国时的遗物,大致以武丁时期的刻辞最为完整,现存的数量也最多。商朝人一般先将甲骨整治好,用时在其背面钻凿、灼烧,并依据正面裂出的兆纹来定凶吉。每次占卜的时候,都将占卜事项,占卜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刻于甲骨上,有的还把日后的吉凶结果也刻上去。这些卜辞连缀起来,组成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其内容包括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气象等方面情况,相当于商朝国家档案。

甲骨卜辞一般约为四五十字,最长的百字左右,短的只有五六字甚至一两字,后世所谓的汉字“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这六种文字构成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这说明甲骨文经过长期发展,己形成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甲骨文的出现,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一千余年。

通过释读甲骨文记载的日月食资料,结合天文学推演,考证了发生于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乙已年日食,证明殷人己经掌握交食周期,对于甲骨文断代乃至地日运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老字的甲骨文怎么写(古老的甲骨文)(1)

老字的甲骨文怎么写(古老的甲骨文)(2)

记载妇好战争的卜辞

老字的甲骨文怎么写(古老的甲骨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