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办公沙龙”!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1)

遵守规则,似乎不言自明。但职场中人,实际上屡屡犯以下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虽然原因各不同,结局都相似。

“自以为是”症

曾经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兼不入流的歌手,四海为家,天马行空,人近中年仍然狂放不羁,穷得丁当响。他的一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决定拉他一把,让他到公司做文案。这个职位通常让别人兼任,这次完全因他而设立,因为按照他的能力也只有这个工作适合他。待遇就不用说了。可是诗人却以老板哥们儿自居,吊儿郎当。一进公司就把老板的经营管理说得一无是处,带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签到,迟到早退是常事。

逮着公司的顾客就侃大山,合同屡屡因他仗义而吃亏。但他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公司每个女同事还像上个世纪 80 年代那样对诗人想入非非,今天和这个谈诗歌,明天约那个看电影,还帶着形迹可疑的女人到办公室里谈人生⋯⋯老板规劝了他几次,可惜诗人改不了秉性。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找他谈话,说他文人习气太重,不太适合公司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妨碍他的事业,他还是应该到更加广阀的天空和海洋去翔翔,去呼吸•••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2)

曾小姐在一家杂志社工作,颇受老板信赖。有一次,老板交待给她一项工作,她认为那是件无意义的工作,内心很抗拒,一直不去做。老板打來电话问,她很坦白地说没去执行。老板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忽然毫无征兆地劈头盖脸地训斥了曾小姐一顿。她强忍眼泪但没忍住,跑到会议室去痛哭了一场。回到办公室,同事们同情地看着她,说老板刚才找了她几次,叫她去办公室。曾小姐红肿双眼去了,在老板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

她的直接上司也在,曾小姐不敢抬头,怕眼泪会不可抑制地流下来。老板说了什么她都没听进去,只听到最后老板很努力地放缓语气说:“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你应该明白,会上确定的东西就应该执行。”那一刻曾小姐才明白,真的是自己错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而人的天性,渴望绝对自由,面对冰冷的“紧箍咒”时必然有某种心理抵触。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个性当做不可侵犯的原则,更会厌恶和藐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中那些不能让你的个性自由发挥的条款。

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适应公司的管理,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开始就没有必要进去,那对你是一种折磨:既然你成为公司的一员,你就不应该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加入某个团队。当然这并不排除你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但在你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和实施之前,你没有任何理由获得“豁免权”,更不能在同事面前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在老板看来,那无异于动摇军心,妖言惑众。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3)

“缺乏诚信”症

小丽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以她的文笔、对时尚的关注、对生活的兴趣,马上就被确立为公司文案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小丽呢,对公司提供的学习资料,完全只凭兴趣翻翻,根本不动脑子。公司交给她一个服装展的形象包裝与宣传项目,她的方案交上去,老板差点没背过气,她竟然抄装业内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品。老板批评她拿公司声誉当儿戏,她也承认了错误。

没多久,又有一个运动鞋的广告,小丽交上来的广告语,居然又是早已经在各种媒体上耳熟能详的另一品牌运动鞋的口号。于是,小丽的试用期就这样结束了。

须知在职场中,最需要的就是责任感,这是很多人成败的分水岭。担当责任,绝非是公司高层的专利。责任有大小,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何况除了公司之外,还要对自己负责。要想对得起自己,先要对得起别人。

职场中人,如果不能对公司负起责任,公司的损失大概也就是付给他们的那点工资,顶多也就为他们的失误支付一两次学费,最大的损失,还是自己。广告公司老总曾对不同的员工进行这样的比较:有些人用公司网络来工作,保持及时联系、搜索必要的资料,资讯、业界动态、上专业网站学习,等等。而有些人上网就是聊天灌水,有时还偷偷玩点小游戏什么的。几年时间过去。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4)

第一种人多数已经有所成就,其中有些已经晋升或跳槽到知名公司的管理层;而第二种人大多辗转来去依旧默默无闻,一边做着底层的工作,一边偷偷的上网聊聊天。

有些经理人,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推:"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

有些经理人,—遇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就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人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别人头上。

推卸责任的一个潜在心理意识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所以往往公司搞培训的时候,大家群情激品,有如醍醐灌顶,可是一回到工作中,该犯的错继续犯,因为培训老师讲的问题他全分析到别人头上去了,出了问题自然是别人的责任。

缺乏责任感的人,往往也是没有诚信的人。太多的人说谎跟玩似的,进了企业对同事不讲诚信,对老板不讲诚信,对客户不讲诚信。西方人开会,会上可能有10 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 种声音。

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小会了。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蔑视制度的人。很多中国企业的制度不少,就是基木上没人遵守,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

现在流行一句话:做人要厚道。不过国人常常是拿来要求别人。在职场中,不要耍小聪明,老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要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一切人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摘得越来越狭小,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

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爱耍小聪明贪便宜者,必吃大亏。我们要记住:职场上永远都会有起伏成败,你做得再聪明,迟早也会遇到挫折。但规矩不能坏了,信誉不能坏了,否则很难再爬得起来。遵守规则就是诚信的表现。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5)

“好人错误”症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人不多,就像真正的好人不多一样,但国人很喜欢用“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企业行为。

小徐在一家商场做主管,手下有位员工,为人很诚恳,工作也很踏实,话不多,说叫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但是同事们普遍覺得他进入状态慢,工作不很专业,所以对他印象一般,平时也很孤立。后来这名员工犯了错,被小徐的上司勒令离职,小徐很难过,因为这个员工人品很好。他心里想:商场真无情,职场真无义。

这种情形到处可见,公司要炒人,就会有员工说:“他人很好,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但大家要记住,企业是盈利机构,不是道德法庭,如果一个人搞婚外情或者同性恋,那是他的价值观和性取向的问题,并不能以此判断他对公司的价值。但如果对公司没有价值,雷锋来了企业也不会要。

职场扎心潜规则做得越多死得越快(职场中人屡屡犯的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症)(6)

真正的错事,10 件中有9 件是好人犯的,小人并没有多少犯错的机会。国人往往给“好人”一个错误的定义,然后用它来掩盖事实真相。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好人”,与员工讲情义,这绝对是一件好車。但如果是速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好人”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其实在当“好人”的背后,掩藏的本质是经理人缺乏责任感,严重一点说,缺乏职业道德。

有家公司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有5%的员工被评为不合格。公司最初定的是 10%,但后来所有的经理都反对,只好降低标准。即使是 5%,经理们也不愿执行,他们说:“如果我的部门员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个 5%,怎么办?我只好安排员工轮流坐庄了"。说得理直气壮,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好人,对得起身边的兄弟们。

我曾经拿下面这道题征询很多朋友的处理意见。公司有名女工偷了同事 10块钱,按厂规应子开除。人事主管找你,向你汇报了调查经过:这个女工没有父母,是她哥哥把她养大,他哥哥要结婚了,她手里只有 40 块钱,她想凑够 50 块钱寄给她的哥哥表个心意。

人事主管请求不要开除这个女工,给这个女工一次改过的机会。但你所了解的情况与人事部主管掌握的情况根本不符,这个女工的父母都还健在。你是否会批准人事主管的请示?出乎意料,一半以上的朋友都认为可以原谅女工和人事主管、最多批评罚款了事,厂规什么的,也得考虑人情嘛。......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