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电动车“立规矩”是近2年来十分受关注的话题,电动车作为我国在保有量上第一大的交通工具,它享受到了从2003年“爆发式”增长,没有过多的管理约束带来的“红利”,如今,它俨然已经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交通工具,无论是从法规,还是从它的现状来看,电动车都该迎来本就应该属于它的“规矩”。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1)

从现状来看,电动车作为道路上的主要车型的成员,无论是非机动车道还是机动车道,都有“电动”车的身影,因此,每年的交通事故总结中,都会有和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根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17年到2019年,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从18144起逐年递增为29049起,而这个时候,新国标还未实施,非机动车主要的成员就是电动车。

从法规来看,早期设计的电动车,主要是用来替代自行车的车型,无论是在车辆的重量、时速、动力都有比较严格的标准,但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发展,现在电动车的车型变多,时速变快,动力变强,不少车型已经达到了机动车的标准,因此,加强电动车的分类,为不同的车辆上路“立规矩”就很有必要。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有什么区别

在道路行驶的车辆,无论车型有多少,但在交通法规中只有两种,那就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上路门槛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2)

非机动车的特点是时速慢、动力差,因此,它的上路比较简单,像自行车、脚蹬三轮车,什么要求都没有,只要骑行就能上路,而像电动自行车,也只是上好牌照就能上路。

机动车的特点和非机动车相反,它的时速更快、动力更强,官方定义是:指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它上路需要持证、上牌、交保险,缺一不可。

而如今电动车立规矩,凡是符合以下3个标准,就属于机动车,它们的上路不再是“买了就能用”,需要驾照、牌照、保险才能上路,并且,这样的规定不像戴头盔一样,只是部分地方在实施,它们是写入了道交法的规定,全国范围都应该实施这样的标准,所以,小行家提醒全国电动车车主都要注意。

标准一:时速大于25公里的两轮电动车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3)

两轮电动车是道路上能够看到最多的“电动”车型,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超过3.5亿,比被公认为第一大交通工具的汽车,保有量还要高,而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受欢迎,便宜、实用、门槛低是核心关键,但随着电动车新国标的实施,其中的门槛低发生了变化。

根据电动车新国标对于两轮电动车界定,时速大于25公里/小时的两轮电动车,并不属于非机动车,而是归类于机动车,属于摩托车的管理范畴,这样的两轮电动车如果想要“合法”上路,必须要驾驶人持有驾驶证,车辆上好牌照,缴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标准二:电力助力的三轮车

三轮车虽然相比两轮电动车有些小众,但它的数量也并不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三轮车数量超过7000万辆,而大部分都属于电力助力的三轮车,人力或燃油的三轮车基本上被淘汰出局。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4)

而电动三轮车的分类也比较多,包括了代步的休闲电动三轮车,代步的带篷三轮车,客货两用的皮卡三轮车,纯拉货的货运三轮车,但无论是那种三轮车,只要是非人力驱动的三轮车,根据《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的定义,它们都属于“机动车”。

电动三轮车属于机动车的身份,不像两轮电动车那样,还存在争议,但之所以电动三轮车一直没有强制按照机动车标准要求,需要持证、上牌、交保险,一来是因为这些三轮车之前很多车型都属于非标车,无法正常办理,二来是因为,这类车一直都属于“弱势群体”所使用,受到一定的“照顾”,但随着电动车管理的规范化,有法必依成为治理的准则,小行家要提醒各位电动三轮车主,车辆上路需要持证、上牌、交保险,尤其是在城市使用车辆的车主。

标准三:四轮的老年代步车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5)

四轮的老年代步车在道路上也很常见,它的外观和汽车十分相似,无论从时速、动力、操作难度等等,它都绝对的符合机动车标准,对于购车的用户来说,对于它是机动车的属性应该心知肚明,甚至不少车主购车之后,还会主动的去上牌、考驾照。

但就目前真实的现状来看,四轮的老年代步车在持证、上牌、交保险的制度上还未形成,目前官方还没有已经实施的相关标准,来明确四轮老年代步车该如何持证、上牌、交保险,而且,在大部分地方,也没有承认它能合法上路的身份,所以,选择这类车就有2个选择,要不是等待标准实施之后,遵守规定持证、上牌、交保险上路,要不是拒绝使用这类车上路行驶。

电动车新买没上牌可以上路吗(电动车上路立规矩)(6)

结语:以上是常见的3种“电动”车,它们在电动车规范管理之后,上路门槛发生的变化,其实说是变化,小行家认为,它只是把每种车的身份定义清楚,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家对于车辆的属于含糊不清,而定义身份的用途,就是用来区分管理。

作为机动车在道路行驶,它的安全风险是大于非机动车,一直以来,全部的电动车都属于模糊不清的管理状态,无法做到精准性的管理高风险的车辆,这样的措施,就是能够更好的降低,电动车带来的事故问题。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给车主带来一个影响,以后使用电动车,无法做到“鱼与熊掌同时兼得”,想要享受机动车带来的舒适、速度、动力,就要付出更高的持证、保险等标准,这一点也是很多车主诟病,尤其是很多老年人,由于考驾照对于他们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觉得这样的提高他们青睐的老年代步车的门槛,觉得不够合理。

那么,对于这些达到机动车标准的电动车需要更高的上路门槛,您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关注电动车小行家,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资讯和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