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命运,就像他所写的这首诗。

去年是农历乙亥年,读完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我准备去瞻仰一下离我十公里的龚自珍纪念馆。到了位于居民楼里的纪念馆,发现正在装修,等再次成行已是几个月之后了。

位于杭州城站附近的龚自珍纪念馆古色古香,典雅清幽,园中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是一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原是龚自珍的故居。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在文字、训诂、经史百家等领域都深有造诣。尤其是他在180年前写的《乙亥杂诗》,像是一把火,照亮了晚清的文化天空。梁启超更是奉他为精神导师。梁启超说:“举国都沉醉于太平盛世,而龚自珍却能规划天下大计,实我辈导师。”

龚自珍的个性特点(龚自珍学富五车的官三代)(1)

01幸福的童年

1792年龚自珍出生于乾隆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马坡巷,祖父龚禔身、父亲龚丽正当时都是京官,虽官位不算太高,却也仕途顺畅。他母亲段训号,当时的江南才女,亦有诗文传世。其外祖父是戴震的大弟子,还仕返学,所著的《说文解字注》思大而精,足领一时风气。

关于童年生活,他后来有段自述:

童时居湖上,有小楼在六桥幽窈之际。尝于春夜梳双丫髻,衣淡黄衫,倚阑吹笛,歌东坡《洞仙歌》词,观者艳之。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龚自珍的人生便赢在起跑线上。他出生之时,清朝正处于开国以来的巅峰盛世。在他母亲这位启蒙老师的引导下,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

这样的年轻人,自然是承载了家族的希望,如果他循规蹈矩,以他的才华,他的人生顺序是走入仕途,治理天下,飞黄腾达。但是才识俱佳的龚自珍,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的科考之路充满了艰辛坎坷。

龚自珍的个性特点(龚自珍学富五车的官三代)(2)

02曲折的科举之路

1810年,19岁的龚自珍首次参加顺天乡试,考中副榜第二十八名,从此他踏上了科举仕途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

1818年,龚自珍参加浙江举办的乡试,中式第四名举人,之后,从1819年开始,龚自珍开始了会试,以后的八年间,他参加了四次考试都落地了。龚自珍越来越感受到科举这条路着实不好走。

1829年,已经38岁的龚自珍第6次参加会试,终于高中进士,人生的光明终于要来了,但在殿试时却出了问题。

他在策对中效仿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撰写了《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洋洋洒洒千余言,直陈政策利弊,言辞尺度很大。但是当时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理由是“楷法不中程”,也就是说楷书写得不好。

就这样,因为字写得不好,龚自珍不能进入培养高级官员的翰林院,自然是被挤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大好前程止步于此。

龚自珍的个性特点(龚自珍学富五车的官三代)(3)

他的理想是成为像王安石一样的宰相,实行变法。乾嘉时期的清王朝,表面太平盛世,其实暗流汹涌,王朝已逐渐走向衰退。

现实中龚自珍一直做着一个礼部的小主事,他没有放弃理想,屡屡针砭时弊,提出改革建议,但各朝廷大员却把他当作一个不切实际的书生,不懂事的愤青加以排挤。所以也就得不到升迁,政治上难有作为。在大部分人都昏昏欲睡时,只有龚自珍是个清醒者。

清初实施文字狱,到乾隆时更是到达顶峰,文字狱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禁锢思想,还造成政治上和学术上沉寂窒息的局面。所以龚自珍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和“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叹息。

龚自珍48岁时,因为谏言惹怒了上司,被扣了一年的薪俸。加上叔父做了他的上司,按规矩,他必须回避。早就对官场失望的龚自珍趁机递上一纸辞呈,踏上了南下回乡之路,虽然已经对清王朝的幻想破灭了,但仍然不愿放弃。他向统治者发出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没人愿意听他的建议。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离开时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心存感激。

1841年,龚自珍开始在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教书,对他而言,传道授业亦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方式。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同年夏天,龚自珍打算辞职去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没想到9月26日,龚自珍突然暴病去世,年仅50虚岁。

龚自珍的个性特点(龚自珍学富五车的官三代)(4)

03、盛年陷入绯闻

龚自珍盛年突然去世,引起各方对死因的猜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他与贝勒爷奕绘的遗孀顾太清之间的绯闻所引起的。

奕绘是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的孙子,年轻时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贵族公子。在某次宴会上,奕绘结识了一位清丽俊美的年轻姑娘,还能吟诗作词,让他不由地心动,这个姑娘就是顾太清。成婚后夫妻二人与京城里许多文人墨客多有结交,龚自珍也是其中的座上宾。

顾太清与丈夫共同生活9年后,奕绘就病逝了。就在她守寡的第二年,因为题诗的事得罪了文人陈文述,不成想却因为这件事埋下了祸端。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的诗后注释中提到了宣武门太平湖中的丁香花,正巧奕绘的府邸与太平湖之间就有一片丁香花丛。陈文述看到这首诗后,就起了坏心思,他以诗中“丁香花”为由头,把诗中“缟衣人”说成顾太清,而顾太清又名“春”。

陈文述这样生拉硬扯,将忆丁香花诗和记梦的词妙巧地联系起来,再稍加注释,就制成了龚自珍与顾太清绯闻的实锤。陈文述四处传播这一消息,炮制出一场无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最后成了当时京城最火爆的八卦新闻。

这其中的真相让人无法琢磨。龚自珍的离京返乡,使传闻成为既成事实。两年后离世,据说是被奕绘与前妻所生儿子毒死。

古人不像现代人通讯这么发达,一部手机可以搞定一切。俩人如果真有私情,必定绕不开佣人丫环的环节,贝勒府人多嘴杂,事情早就大白于天下。当代的文化学者马未都先生曾说过: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相比于正常死亡,人们更喜欢听到一些风流韵事,来调节无聊的生活。

龚自珍的个性特点(龚自珍学富五车的官三代)(5)

04、思想及成果

因为害怕文字狱,不少学者精于训诂考据,但对社会现实关注不够,所以造成学术脱离实际的情况。龚自珍独树一帜,不但提倡经世致用,"治天地东西南北之学"。还身体力行,研究领域涉及算学、地理学、兵学、经学、农学等。但他最有价值的却是政论

他批判拘泥祖宗之法的中庸之臣,倡议改革;他还曾提出移民西北屯垦,并要在新疆设省;“ 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龚自珍提议将西域置行省于道光朝,而卒大设施于今日。在他离世后数十年,这一设想最终被清政府采纳,可见他的先见之明。

为学术和政治相互统一,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而提出“通经致用”的思想;他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进行讽刺,揭露其弊端,并满含希望地提出相应意见试图挽救;他提倡改革,在政治上建议皇上应该合理调节君臣关系,在国家安全上建议巩固西北及东南边防,并且坚决抵制鸦片贸易及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经济上建议改革白银纳税的方法,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向前发展。

他还非常关心清朝现实社会中巨大的社会问题,指出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发挥传统经史的作用,并建议皇上要稳固边防,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安宁,虽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不明确,但他是主张改革腐朽封建主义、近代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结语:

龚自珍一生爱国,他与魏源是至交,与林则徐是志同道合之人,但是,命运总是很喜欢捉弄人,穷其一生,他未能如愿做到高官,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救国救民的理想。

但是龚自珍的变法、革新思路,影响了晚清几代人。直到光绪年间接受新学的思想家、改革家,基本都崇拜过龚自珍。这为国报效的精神,是龚自珍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