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孙悟空求学告诉我们:坐着乖乖的、一动不动的未必是好学生
文/齐云轲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1988年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现为汝南县教育工作者。自幼酷爱文史。2007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文学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发表作品五十余万字。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近年来,有关隋末唐初历史演义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几乎有泛滥成灾的态势,在当前题材多样、内容庞杂的影视界逐渐打出了一片天下,占据了一席之地。笔者虽然受不了电视剧动辄七八十集的冗长拉杂,很少有耐心坐下来将一部电视剧彻头彻尾看完一遍,但也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剧集,感慨颇多,其中最为之叫屈的人物是翟让——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军最为重要的一位领导人物。叫屈的原因是,他在剧中的地位实在太次,他的戏份实在太少,他的重要性实在太不明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的这方面题材的影视剧中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他完全“被消失”了,这与历史上真实的翟让以及他作出的杰出贡献实在是相差悬殊,有天壤之别。
在当前隋唐历史演义类影视剧中难觅翟让的身影,实际上也不能全怪影视剧主创人员的“疏忽”与“无知”,其实,远在古代许多有关隋唐历史演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也很难看到翟让的影子。在这方面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清代小说《说唐传》中,读者根本看不见“翟让”的字眼,仿佛翟让与瓦岗寨、与隋末农民起义彻底断绝了一切关系,“谁也不是谁的谁”了。在这部流传颇广、受众颇多、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演义小说中,瓦岗寨英雄人物灿若群星:秦叔宝、单雄信、王伯当、徐懋功、程咬金、尤俊达……一个个从瓦岗寨走出的英雄豪杰被作者塑造得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甚至神乎其神,令人读着畅快淋漓,读后久久难忘,唯独将翟让——这个最不应该“省略”的瓦岗寨领导人物给“遗漏”了。
翟让,老家在今天的河南省滑县,自幼习武,稍长便在江湖上闯荡,后来出任东郡法曹小吏。因为犯死罪,翟让被老朋友狱吏黄君汉私自放走,几经周折到瓦岗寨落草为寇。后来,单雄信、徐世勣(徐懋功)等人相继来投,便以瓦岗寨为根据地,将其部众号称为瓦岗军。但从这个方面来说,翟让可以说是瓦岗军最主要的缔造者,是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奠基人。没有他带头创立瓦岗寨这个根据地,也许就不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瓦岗农民起义。时在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
翟让听取徐世勣(又名徐懋功,后被唐朝赐姓李,即李勣。这同文学作品中的老道士徐茂公为一个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与历史人物实际情况不符。)的建议,率众进入荥阳、梁郡一带,抢掠过往船只,补充供给。许多吃不上饭仍备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瓦岗军,短短几个月内,瓦岗军已经扩充到一万余人。翟让就带领这支农民军劫富济贫,诛杀隋朝的贪官污吏,影响越来越大。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隋朝贵族出身的李密,因为参加杨玄感造反失败被迫出逃,投靠了瓦岗军。做过隋炀帝侍从官的李密比较有政治眼光,劝翟让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并向四周用兵,攻取荥阳、金堤关、虎牢关等地。李密率军在荥阳设伏杀死隋朝大将张须陀后,名声大振。之后不久,翟让将瓦岗军指挥权几乎全都授予了李密,在李密精心谋划下,瓦岗军先后攻取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天下为之震动,起义军很快扩充到二十多万人,迅速控制了中原大片地区。
隋朝政府见瓦岗军日益坐大,又恨又怕,派王世充率领大军前去征剿。李密率瓦岗起义军与之对峙百天,其间多次交锋,最后设计将隋军一举消灭近七万人,王世充被迫带领残军狼狈逃窜,给隋朝政府以重创。此后,自顾不暇的隋朝政府再也无力主动出击瓦岗军,只好采取守势,对瓦岗军和其他农民军势力日益壮大已经无可奈何。
见李密的能力确实比自己强,且在军中的威望已经超过了自己,生性豁达的翟让将瓦岗军首领的位置主动让给了李密。李密继任瓦岗军首领后,号称魏公,以翟让为司徒,初步建立了政权。此后,瓦岗军在李密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巨大,形势一片大好。
在这种情况下,翟让的一帮子老兄弟不甘心了,因为谁都看得出来,照这样的形势下去,要不了多久,瓦岗军就可能取代隋王朝,那将来新王朝的皇帝便是李密,可是翟让算什么?自己披荆斩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打出的江山拱手让人,岂有此理?他们开始不断怂恿翟让将权力从李密手中夺回来。可是,翟让压根不听,也没当回事。尽管如此,翟让的部下仍不死心,他的哥哥翟弘联络一帮人准备动手杀害李密及其心腹,替翟让夺回权力。
时间一长,这事便传到了李密耳中。李密很恼火,他明白翟让的存在,对他继续掌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加上翟弘是个大老粗,经常对李密等人出言不逊,一再扬言魏公的位置纵然翟让不坐,也该他翟弘坐,李密是个外人不该坐,得让位。李密及其心腹意识到,翟让等人不死,自己休想安生。于是,李密仿照西楚霸王项羽设了一场类似鸿门宴的酒宴,埋伏好人马,在大家喝得醉醺醺时出击,一举将翟让、翟弘、王儒信等人当场杀害,徐世勣企图逃走被砍伤脖子,单雄信见无路可逃跪下求饶,最后在王伯当的劝说下都被迫归顺了李密。这一天是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此后,李密将瓦岗军紧紧抓在了自己的掌心。
既然翟让为瓦岗军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为何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鲜有人提及呢?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翟让的能力不及李密,声望被李密后来居上掩盖了
翟让确实为瓦岗军起义奠定了基础,可是瓦岗军几次名扬天下的武装斗争几乎全是在李密的谋划下或指挥下。李密本就是隋朝官吏,祖上也是声名显赫的贵族,他的社会影响力之前就不小,加入瓦岗军后的几次战斗,扩大了他的声誉。而翟让本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法曹小吏,后被迫落草为寇,在世人眼里始终与盗贼无异,自然无法与李密相比。相比而言,在当时,李密更能为世人所熟知和接受。
二、翟让死得窝囊
说到底,翟让是被自己人火并的,与《水浒传》中的王伦相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翟让的死是咎由自取。既然一山不容二虎,他又有不少于李密的忠实部下,完全可以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或者彻底放下权力,严格约束部下,让他们服从李密的领导。他既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又约束不了部下与李密公开叫板对抗,更不想与李密为敌,分裂瓦岗军,那他的结果只能是个悲剧。他的死很窝囊,或许他真的很满足于现状,不想从李密手中夺回大权,可是他的存在,以及他那帮不甘心服从李密领导的一帮子蠢蠢欲动的老兄弟的存在,对李密而言是不定时炸弹,必须提前拆除,否则贻患无穷。所以,翟让压根不相信李密会杀他,十分高兴地赴宴了,可他还是死了,很窝囊的死了,可悲可叹。
三、李密为唐王朝的统一做过贡献
李密虽然后来决定反叛唐朝,但并未实质性进行叛乱便已经被唐朝将军盛彦师杀了。再者说,李密毕竟“弃暗投明”,带着几万军队投降了李渊,为唐王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李渊还将自己的一个表妹嫁给了李密,与李密以兄弟相称,李密是唐朝的皇亲国戚、邢国公。然而翟让,则始终是个农民起义军头领,而这又恰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最仇视、最忌恨的一种人,与为巩固唐王朝统治做过贡献的李密自然无法同日而语了。
四、作为草莽英雄的翟让远不如李密的政治韬略和眼光,李密更能为封建社会上层统治者所接受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北周时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出身于显赫贵族,又做过隋炀帝近侍官,深谙帝王之道,明白即使现在不除掉翟让,等将来自己真的成了大事做了君王,翟让等人也必须除掉;否则自己的江山就坐不稳。毕竟他李密的位置,是翟让“让”出来的,即使翟让心甘情愿,跟着翟让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那一帮人也不会情愿服从他;所以,翟让等人必须除掉。翟让之死,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看清自己的处境,没有完全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们,而李密潜意识里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君臣等级思想,这两种思想意识是无法相容并存的。
(翟让:被遗忘的隋唐英雄)
凤翔城门一开一合,要了后唐大将军安重诲的命
唐朝官员狄仁杰,为何声名远播,还风靡欧洲?
关于陶渊明我想说:《桃花源记》是一篇中国文人无力从政的投降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