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1)

【导读】

本篇名为“谋攻”,强调的是以谋胜敌,着重论述了谋划进攻的问题,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的原则,以及“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钝而利可全”的战略指导思想,揭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的著名军事规律。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2)

【原文】

孙子日: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

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韫,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闽,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注释】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以自己实力为后盾,完整地使敌方降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攻破敌方城池则稍逊等。全,全部、完整。国,春秋时主要指都城,有时也包括外城及周围地区。

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旧说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不过,春秋以后,各诸侯国军队编制不完全一样。

非善之善者也:不是好中最好的。

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上兵,上乘的用兵之法。伐伐谋,以谋略攻敌贏得胜利。伐,进攻、攻打。谋,谋略。

伐交:指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人的盟友,现固扩大自己的同盟,使敔人陷人孤立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屈服。

伐兵:以武力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3)

修橹(fén)韫(wēn):制造大盾和攻城用的四轮大车。修,制作、制造。橹,这里指藤革等材料制的大眉牌。韫,攻城用的四轮大车,是以桃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十余人。

距阐(yīn):指为攻城做准备而堆积的高出城墙的土山。到,同“堙”,土山。

蚁附之:指士兵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

非战:指不用交战的办法,而用用“伐谋”“伐交”等方法迫使敌人屈服。

顿:同“钝”,这里是疲惫、挫折的意思。

十则围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四面包围他。

敌则能战之:指同敌人兵力相等时,要设法战胜敌人。敌,这里指兵力相相当、势均力敌。

不若则能避之:指当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时,要设法避免与敌交战。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固守硬拼,就会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4)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指导法则,使敌国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歃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歃人全伍完整地降服为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高明中的高明;不出战就能使歃人屈服的,才是高明中的高明。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5)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来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封锁、孤立敌人,再次是直接出兵击败敌人,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选择攻城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建造攻城用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费时三个月的工夫才能完成。而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花费三个月才能完成。如果主将不能控制自己愤怒焦急的情绪而驱使士兵们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士兵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所带来的灾难。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6)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不是靠交战,夺取敌人的城池不是靠强攻,灭亡敌人的国家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会劳累疲惫,又能取得完满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攻取敌人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主动进攻;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割敌人;兵力同敌人相当的,要设法战胜敌人;兵カ少于敌人的,要设法摆脱敌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的,要设法避开敌人的锋芒。因此,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固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孙子兵法谋攻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之谋攻篇)(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