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杭洲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再讲一讲孩子发烧时如何运用柴胡剂。上节课讲到孩子的发烧,讲的内容很多,因为孩子发烧是由很复杂的原因所造成的,有这样的原因,有那样的原因,但归结到一点:就是怎样维护孩子的正气,不伤害孩子的正气。也就是孩子发烧不做过度的干预和治疗,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正气有个反应,使得正气和邪气交争,稍助之以辅助,使正气产生一种有力的态势,从而把邪气驱逐出去,孩子就自愈了。这样的孩子自愈之后很少感冒发烧,体质会明显增强,这就是培补孩子正气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们以前强调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但是有一种情况,如果按照上节课提到的那些方法,孩子发烧时,用葱姜水(或者葱豉水、或者薄荷水),处理了两天后,孩子依然没有退烧。这时候的孩子因为高烧,或者因为正邪交争,会精神萎靡不振。或者因为胃中津液的耗伤,胃气不振,而没胃口,精神也不济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用发散的方法。而是需要给他进行一点补助正气的成分。这时的矛盾是外来邪热还没清,渐渐入里;而里面正气又虚了,不足以达邪外出。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治疗呢?就要用上小柴胡汤(中医上汤头叫小柴胡汤,中成药叫小柴胡颗粒)。

中医有个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这个方歌说明了小柴胡汤是有和解的功效。什么叫和解?中医上讲不能大发汗,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去治疗这种正虚邪气稽留的发烧,这种发烧的特点就是往来寒热。因为胃中虚,所以还会产生了肠胃道反应。这时候就要用和解的方法,有补又有泄,两边都要兼顾,既顾邪气又顾正气的补足,这就叫和解,就是一种兼顾平衡的意味。这种情况,中医上一语道破了这个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什么叫血弱气尽?就是血不足,气也不足,(即人体津液不足,津液是气血化生之源)孩子的正气卫表的防卫功能差,邪气就从表入里,入的深,就入到脾胃,就会造成脾胃的症状。《伤寒论》有一句条文,厥阴病篇三百七十九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孩子出现了干呕或者呕吐,同时又加有发烧,这种情况就要考虑用到小柴胡汤。这是他的一个指征。方歌里面说,“少阳百病此方宗”,这个有点扩大化了,小柴胡汤并不是治疗百病的,主要治疗外感病邪气入里,正气不足,兼有胃气不和的一类证。在孩子发烧的过程当中,首先提到小柴胡汤,而柴胡剂是很大一个剂群,如中成药有——“正柴胡饮颗粒”、“柴银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等,它包括一个很大的剂群。我是研究《伤寒论》的,《伤寒论》中很多柴胡处方的,叫柴胡剂群。比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至于有四逆散,这些都是含有柴胡的剂型,那是专业学术探讨的范畴,在这里咱们不做过多的探讨。主要以含柴胡的中成药为主,便于孩子生病时父母们能具体在日常中辨证运用。

首先,在临床上不要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用小柴胡,这个是不对的。必须有症状,什么症状呢?1、呕而发热,这个情况下用小柴胡是对症的。而且这时候孩子发烧有个日子的进程,不要一看到孩子流鼻涕发烧就用小柴胡,这个也不对。必须经过,一两天、两三天,有时候三四天、有时候五六天,孩子还发烧,同时脾胃又不好了(以呕为主),这个时候用小柴胡汤,准灵!2、看舌苔,这种孩子的舌苔一定不是红赤的舌苔(即伤阴的舌苔),而是舌淡(即气虚的舌苔)。舌淡又表明血不足,这些针对的病机就是血弱气尽,这种情况是可以用的。《伤寒论》上还有一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小柴胡汤证具”。即说明感冒五六天以后,呕而发热,既有发热又有呕吐,就是小柴胡汤主症了。这里一再强调让妈妈们了解他的这一症状,反映的一个病机——血弱气尽,这时候就用这个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的成分里面,半壁江山都是补的,人参、甘草、大枣,这些都是滋胃中的津液,来滋充他的不足的。就像一个国家,比如八年抗战,打的不就是国力吗?我们国家损失了几千亿美元,牺牲了几千万人的性命,这场战争不是我们挑起的,但是因为那时我们积贫积弱(正虚),别的国家(邪气)就要来侵犯你。象这样的战争带给人的灾难是深重的。同样反映在孩子身上,孩子发烧持续不退,是耗正气的,正气虚弱后,你不给他补充,他就没有资本再去抵抗,邪气就会长驱直入,有时就会留下来,潜伏在那个地方,就会发生一系列其它疾病。比如感冒引起的肾炎,孩子感冒老是不好,神疲乏力,一查尿里面有潜血、蛋白了。这种情况很多见,治疗时,不能只从肾治,要从上焦宣,从少阳这个途径切入,给他通利气机,扶正驱邪。即解除他的郁热和伏邪,孩子的肾炎就好了。现在治孩子的肾炎有一个误区,上手就要补,什么六味、什么八味,这个不行!不能用六味地黄丸,还要从孩子的脾胃和肺气去调理。所以当孩子在正邪斗争、疾病过程、发烧几天后给他用小柴胡(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相当于助了孩子一把正气,正气一足,邪气自然就退了,还不容易导致其它的问题,能有效地预防感冒并发症的发生。3、小柴胡运用的一个指征是热型,这种发热不是一直的烧,比如说上午烧下午就退了,或者下午烧起来了晚上又退了,这是一种往来寒热,在烧的过程中,烧一起来的时候孩子的胃口就不好(或呕吐),精神萎靡了。但烧了一段时间又降下来,这个就证明邪气不是很盛,正气又不足,这就成为一个正邪拉锯的状态,时好时坏。这就反映出一个病机的存在,即:血弱气尽,正邪又不足,又在相争,这么一种状态,这个时候就要扶正祛邪(中医上的一个专有名词,辅助正气祛除邪气)。小柴胡汤里就是用柴胡加黄芩——疏解少阳郁闭的邪气;用人参、甘草、大枣——助胃中津液,助正气。(正气在浅表一层,就是人体的津液,在深一层就是人体的肾精),一般孩子不会病到耗损肾精的这个层次,而只是高烧耗了胃中的津液,这种情况用人参、甘草、大枣补就可以;生姜——解半夏的毒,半夏是有毒的,加生姜可以制约半夏的毒性(以前炮制没有那么好,所以生半夏就要用生姜去制。现在药房有姜半夏,法半夏、轻半夏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生姜又是止呕圣药,能有效缓解孩子发烧所伴有的呕吐。半夏——和胃化饮,也是止呕圣药,能与生姜共同起效用。

总结一下,即孩子在发烧过程中,如果已经耗了几天,胃口又不好,或出现呕吐的情况,用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效果肯定好,按照说明书上的说明运用就行,比如:三岁以下用三分之一袋,六至七岁用半袋,七岁以上用一袋,一天吃三次,无需三个小时吃一次。为什么呢?不是以发汗为目的,小柴胡汤不是一个发汗的方剂。需要强调一点,今天讲了小柴胡汤,不要什么孩子都给他使用,比如说阴虚的孩子(舌头有裂纹、舌红、少津、少苔)不适合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不是万能的,用错了会出现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就出现小柴胡汤事件。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西方,废除了中医,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医才被重新扶持起来,他们称之为“汉医”,但是有个缺点是废医存药,没有医学理论去指导药物的运用,所以在用药物方面就有点走极端,对着症状用药,精选了很多中医里面经典方剂制成中成药,很是风靡一时。但他们有个缺点,就是不把握病机,不辨证论治,这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一看小柴胡汤可以治疗胁痛,就认为治肝炎会很好,所以一切的肝病治疗都服用小柴胡。前面已经阐述过,阴虚的病人不适合用小柴胡汤,而且他们又是长期服用,有时候服用几年,(因为肝病是个慢性病,如乙肝,肝硬化等),服用小柴胡汤,一服几年,不仅对这些阴虚的病人没有利,反倒伤了阴。最后造成了八九十例病人患间质性肺炎。为什么会患间质性肺炎?因为小柴胡的发散作用耗伤了人体的津液,这时候他不仅助不了正气,而且是耗散了津液,这叫“柴胡劫肝阴”,中医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用柴胡把肝血给耗了,肝血不足它就急,它急了就迫肺,它的火就往肺上发展,就是一个生克乘侮的关系,这是五行生克,咱们就简单解释到这里。所以久服小柴胡剂会造成间质性肺炎,其实就是阴液的耗损所造成的,造成粘连,造成微细的肺泡里的不张,随后纤维化,导致功能失去了。所以他们过度使用小柴胡,不辨证运用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还产生了十几例的死亡案例。在那时候,日本就对小柴胡的运用提倡就反过来了,原来把它的效用捧上了天,最后反而视其如毒药。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就因为他们没有辨证,才导致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引以为鉴才对!所以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对孩子的发烧同样,主要的思想就是辨证,从第一课我们在讲孩子的外感,一直在渗透的过程中就是辨,辨什么呢?就是辨孩子的寒热,风寒怎么治?风热怎么治?以后还要根据中成药再仔细的去讲,不断的、反复的去讲,让大家有针对的运用,不要用错。大家家里可以常备小柴胡,但不能给孩子乱用小柴胡,所以用柴胡还讲究孩子有柴胡证,或孩子是体质。什么是柴胡体质?就是孩子反复感冒,平时脾胃功能不好,又加之他脾气不好(肝火大),身体里面正气虚,又有郁热,这种情况家里可以常备小柴胡。为什么呢?孩子感冒后,病专走熟道,往热的、虚的地方发展。这时候给他服用小柴胡颗粒,就是对症的。主要症状是呕而发热,呕有时候是不想吃饭,精神不济,舌头是淡的,不是太红,这种情况仍然可以用小柴胡,这是主要的一些分辨点。这样反复的说就是让大家学会如何去运用。

上面讲了小柴胡汤,中成药有个叫“小柴胡颗粒”的,大家可以给采用,甜甜的,孩子多能接受。其实在中成药里面,运用也要分风寒和风热,在针对孩子柴胡体质的情况下也要分辨风寒和风热。针对这个方面有两个药,一个针对风寒的——“正柴胡饮”,或“正柴胡颗粒”,这个药店基本上卖的不多了。但这个药确确实实针对孩子的发烧,是个退烧的好药。他里面的药物组成:柴胡、赤芍、防风、陈皮、生姜。陈皮、生姜——和胃,虽然不像小柴胡汤用人参、大枣去补胃,但是陈皮和生姜可以化痰,可以和胃,针对孩子平时胃口不好,吃饭挑食的情况;柴胡、赤芍——解里面的郁热,也就是孩子平时的脾气大;防风——散风寒,防风叫风中之润药,他是偏于温的,温而不烈。这种情况孩子发烧了,症状又不是太明显,稍微流点鼻涕,胃口不怎么好,但没有到呕吐的那种状态,舌头淡,偏于寒的这种情况下,孩子喜温喜暖,给他加点衣服就感觉好一点,针对风寒性的感冒发烧用“正柴胡饮”效果是非常好的,药店没有卖的话,可以在网上去买,最好在家里能常备点,大人也能吃。相对于风寒就会有风热,孩子平时内热就比较重,嘴壮、口壮、脾气大,就是大胆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热象表现比较突出,比较热,比较壮,一上来就走气管,咳嗽、咽红,这种情况就不能用辛温辛寒的方法,不能用风寒的药给这种孩子吃,吃完以后对他没有利反有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要用清热的药,有个中成药叫“柴银口服液”,这个药也不容易买到,但确实是好药。这个药是怎么发现的呢?这个药是成人药,一般没有想到给孩子用,这是我工作以后,在临床上,医院里面正好有这个药。我一看说明,特别适合内热盛、正气比较足、肺里面有郁火的孩子,一感冒就上气管,引起发烧,这个时候用“柴银口服液”,有很好的截断病势的效果。为什么呢?这里面也含有柴胡、黄芩这两味药,可以解热疏郁;同时又有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鱼腥草,这些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鱼腥草可化痰,也很安全,也可以当做菜来吃;另外这个药里面还有桔梗、杏仁这一类的,可以宣肺,作用在气管。小柴胡汤、“正柴胡颗粒”对咳嗽的作用不大的。风热直接犯肺,因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孩子只要是感受风热,多是一上来就上气管,所以“柴银口服液”也应该是家里面一个常备的药,可惜药店里也不多见了,经常有些妈妈反馈说买不到,这个药是好药,可以在网上买到,也可以在家里常备。虽然他不是孩子用的药,但是他是中成药,对孩子没什么妨碍,中药相对来说比较和缓的,只要是对准他的病机用药,还是可以的。“柴银口服液”是20毫升的,一般的孩子用半支就行了,三岁就用三分之一支,还是上面讲的那种剂量的要求。“柴银口服液”还含有茵陈,这个药也很主要,因为茵陈可以清肝胆湿热,正好针对孩子的少阳之体。为什么孩子火大?因为孩子是两有余,三不足(即:心肝有余、脾肺肾不足),心肝有余就包括胆气,胆气不断在生长而产生热,少阳主气,少阳是少火,永远是温温煦煦一把小火在那里烧着,如果火大了就烧过了,锅就会糊底子,锅底就会烧焦了,这种情况下就得泄这个火,清这个郁热,“柴银口服液”既有柴胡的疏散,又有银花连翘去清热,还有桔梗、杏仁顾肺宣肺,鱼腥草清肺,茵陈清肝胆的郁热,从小便利邪气,这是一个好药。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对这些药怎样去给孩子运用就有个初步的了解。“柴银口服液”是针对风热,“正柴胡饮”是针对风寒,所以寒热是必须要分明的。中医辨证论治,辨的就在这个点上。掌握这个,父母就能掌握一个基本点,在家里对孩子用一些小的中成药,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偏差。

另外再讲一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药店里很容易买到,但不是所有发烧的孩子都能适用。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等等。其实这是《伤寒论》的变方——柴胡桂枝汤,是治什么的呢?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伤寒论》一百四十六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改良了这个方子,把里面的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去掉,加上葛根、蝉蜕、浮萍这类的,葛根、浮萍是透疹子的。如果孩子在发烧过程中有疹子,烧不退,可以针对性的运用此药。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药的说明书,“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说明书是有问题的,它里面说的见证可以见到发热、身体痛,这个都没问题;但它里面提到的口渴、咽干、溲黄,便干,说明爱喝水,嗓子干,大便干、小便黄,这种情况下不能用这个方子。它里面有桂枝,桂枝是辛温药,中医上有一句话,是讲伤寒上的禁忌证的,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如果孩子发烧、咽喉嗓子疼,直接犯气管的情况下,用桂枝,就给他温阳通支络去了,就有点背道而驰了。这个时候不能用“小儿柴桂颗粒”,就得用治疗风热的“柴银口服液”。所以说,药店里面最常见的,最容易买到的,反而不是孩子最常用的,这是一个很有问题的事情。“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建议大家可以备上,针对孩子出疹子,烧起来了,浑身疼这种情况下使用。西药里面那些退烧药,如:美林、泰诺林,可以解决孩子浑身疼、发烧的问题,叫解热镇痛药。中医里面也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就是一种,但是一般要对症用。有疹子,流鼻涕的时候用,偏于治风寒性的感冒。怎样发现有疹子?孩子发烧时,后背发凉,眼泪汪汪的,基本上要出疹子。掰开嘴唇,内侧第二磨牙对应口腔黏膜上面有个白点,就是要出疹子的倾向。有的孩子出疹子是拉肚子,皮肤上的疹子是毒邪外发,肠道和皮肤是相应的,肠道里面有疹子的时候,就会拉肚子。为什么会眼泪汪汪呢?其实就是结膜充血造成的刺激,就会眼泪汪汪。这些都要观察孩子,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可以用这个药。但是同样不适用那些阴虚的孩子(舌头一伸出来是红舌,舌头没有苔,或者舌有裂纹的情况下)。还有一种,猩红热的发烧绝对不能用这个药,用“柴银口服液”还可以,温邪首先犯肺,这种情况不能用辛温药。不仅这个药不能用,“正柴胡饮”也不能用,“正柴胡饮”虽然温和,也是针对风寒的,针对这些热证也不能用。但是有一点,这个药可以给大人用,父母们在家里,可以备着这个药。如果父母在感冒过程中出现了肢体烦疼,恶寒、头疼、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因为在大人的药物运用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药,如柴胡桂枝汤,没有这个药,所以可以用它来代替柴胡桂枝汤使用。这个反而是另外的一个效果,这个不是网上流传的,是我自己通过理论推敲的,我想应该是有作用的,对于大人过敏性的体质不错,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都可以试试,主要是偏于寒性的这一类。

今天强调柴胡剂型对孩子发烧的重要性,是因为孩子是少阳体质,少阳就是小阳,是一个生生不绝、生生不息,而又容易闭郁的状态,闭郁就会化火,这种情况下就得考虑少阳病。所以,用柴胡剂切入治疗,基本上孩子一半的发烧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完全可以不用去医院。嗓子疼,风热时可以加点清热解毒药(可以加点半包的板蓝根,加点双黄连口服液,这都是可以的)。“柴银口服液”本身就有双黄连,针对风热性的感冒效果非常好。而且孩子又以风热的为主,为什么以风热为主?先要看看得伤寒的都是什么人?《伤寒论》是张仲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写的,那时候战火纷飞,人民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很容易得伤寒,因为腹中很空,没有正气,没有滋生的津液气血,内在的正气少,这时候容易得伤寒,即容易受寒。现在孩子生活优越,吃得更饱,穿得更暖,是家里的一个中心点,不可能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所以偏风热的多。一般“盛世病温,乱世伤寒”,这是有一个规律性的。这种情况之下,需要考虑孩子风热偏多,又兼有少阳的郁火,所以“柴银口服液”可以在家里常备着。但是虽然不缺吃喝,有的孩子从小挑食,脾胃功能不好,小时候拉肚子,没有把脾胃功能调过来,孩子在感冒时可能就偏虚寒,再比如一吃凉东西就拉肚子、肚子疼,这种情况就要在家里常备“正柴胡颗粒”,这是偏于风寒的,偏于虚的,这种虚又不是真正的虚,他体质偏寒,就要用温一些的药,“正柴胡颗粒”相对于“柴银口服液”比较偏温,他是治疗风寒的。风寒风热是主要要分辨的。是在初期运用,如果在初期没有很好地解决,随着孩子进一步发展,他又产生变化,比如从“正柴胡颗粒”体质偏于寒性的状态发展到“小柴胡汤”,有呕吐,消化更不好,发烧持续反反复复,烧不退,这种情况下由寒发展而来的偏向于“小柴胡汤”。由“柴银口服液”,风热发展来的,热是伤阴的,入肺化热,又伤阴,大便干,还可以用“柴银口服液”加上养阴清肺就行,这种情况下体质偏实。所以偏风热的孩子体质是偏实的,偏风寒的孩子体质是偏虚的,寒热里面贯穿的是虚实,这是中医上所形容的八纲。寒和虚都属于阴,热和实都属于阳,所以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是中医所说的“八纲”,都能在孩子身上对照辨别出来。孩子疾病过程中的发烧,出现呕而发热了,小柴胡汤直接上就行,舌头应该是不红的,不是特别的红赤少津,就按这个方式去运用就行,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主要以前面讲的三个柴胡剂,“小柴胡汤”、“正柴胡颗粒”和“柴银口服液”这三个药为主怎样去运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一般不要去运用,这对孩子一般不会有益。为什么呢?上述三个药主要针对的是两个方案,第一次讲的小儿外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正柴胡颗粒”是偏于感冒兼有消化不好的、偏于寒性的感冒;“柴银口服液”主要是针对孩子的气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一上来就咳嗽的,舌头是红的,舌边界是红的,舌苔是黄的,或薄黄的,这种情况下就用“柴银口服液”,这也是我在临床上运用这个药比较多的一个心得,一般孩子的感冒就能够解决了,他就不往下发展了,就不会发展成肺炎等其它疾病。发烧是人体邪正相争的一个阶段,有向里发展的态势,咱们以上的辨证治疗就可以把它截断了,把邪宣散出去,病就好了。“柴银口服液”里面还有芥穗,也是往上面去宣透,治疗孩子的头疼,风热上扰、热郁发生的头痛都可以治疗,所以一定想方设法的家里面备一点,以便不时之需。“正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柴银口服液”这三个药是最主要的,那个“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备不备无所谓,我在临床上不是太看好它,对孩子来说,这个组方不是太好。大家可以根据上面讲的,有针对的去给孩子选取。

所以是不是孩子一开始感冒、流鼻涕,不发烧的情况下就开始用柴胡剂?不是的。一定要按照对症去用,“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呕同时伴随着发热这种情况才用小柴胡汤。其他的情况,光有一个流鼻涕,分风寒风热,按咱们上次提到的感冒清热颗粒或者是银翘胶囊,这些去运用就可以。以后咱们还可以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再讲一讲风寒和风热初期怎样去治疗,不是柴胡剂的那种类型。今天为什么把柴胡剂提到前面来讲?因为孩子是少阳之体,容易化郁,又容易胃气不足,“两有余三不足”嘛!脾肺肾不足,然后心肝火有余,胆郁了就化火,这种情况下就按这个方案去运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用好柴胡剂,孩子发烧的一大半都能够解决。柴胡剂是比较适合孩子,但一定要用辨准、分阶段运用、分病情运用,不要一上来就是小柴胡汤,其他的感冒类型都不知道了,这不对。这也不是咱们的错,现在在中医界也存在这个问题,给孩子看病一上来就用小柴胡汤加减,这个是不对的。比如《伤寒论》有一条,论伤寒和中风转化的,“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这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孩子如果本来体质虚,发烧就不是一直的发烧,起起落落,往来寒热,一阵恶寒,一阵发热,就像打摆子一样,打摆子就是疟疾那种感受,冷起来加几床被子都不行,热起来又想把衣服全都脱掉,这就是明显的往来寒热。证明人体的气机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正邪在交争着。如果孩子不出现发烧,老是流鼻涕,这时候就没有正气虚的表现,就把邪气抗在呼吸道上部,流点鼻涕就好了。不要怕孩子流鼻涕,孩子流鼻涕是正气抗邪的一种反应。如果是往来寒热了,说明孩子正气虚了,不流鼻涕了,直接出现呕了,胃气不足了,表明邪气入里了,这种情况之下就不是表症了,就要用到小柴胡汤。所以小柴胡汤是和解的功效,半表半里,虚实之间,这种状态用小柴胡汤才能够治疗,不能够用感冒清热颗粒和银翘散。这是一个疾病发展的过程,有个日子经过,一定要在孩子发烧经过时日之后,产生一个萎靡不振、呕吐、饮食不是太好的状态,就可以用小柴胡。如图舌苔,红赤或无津液的这种舌苔就不适合用小柴胡,这种舌红少苔或少津,这种伤阴的舌苔,用小柴胡汤就一定要注意了。毕竟柴胡是一个发散药,里面含有半夏、生姜都是耗胃阴的,这个时候就不要用小柴胡汤了。即使用小柴胡,也应该给他加上养胃阴的药,就是养阴清肺,这是一个规矩。人体以津液为根本,用养阴清肺就相当于给孩子输液,补充体液了。但这种补充体液不是那种上吐下泻的,上吐下泻的那种吐和小柴胡汤的吐还是不一致的,那是因为吃坏东西了,胃肠道感染了,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用藿香正气,以后咱们会逐渐来辨别。小柴胡汤只是呕,不会有下痢的这种情况,又吐又下痢这种发烧,比如说痢疾,中毒性痢疾这种情况之下用小柴胡汤是没用的,必须给他和肠,不能够和胃了,这时候用其他另外的方法,以后会讲到,可以用藿香正气加上黄连素之类,比如加上香连片啦,都是可以的。这是要辨别的一点。今天柴胡剂就讲这么多,关于小柴胡汤怎么运用?运用的阶段是什么?指征是什么?柴胡剂针对孩子的少阳之体,也分风寒风热,风寒是什么?风热是什么?大家根据讲课的内容分别去运用就行了。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0bfb40102wl3z.html

小孩8岁发烧可以吃小儿柴胡吗(孩子发烧常备柴胡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