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会

文/如月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1)

春节,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期盼与憧憬。年三十晚上,母亲把赶制好的新衣新帽新鞋袜分配给我们姊妹们,一人外加一方花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前襟。——这一刻,我们就知道,快乐的十五天,开始了。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2)

春节的快乐,在于吃喝玩乐,在于轻松惬意,还有一项快乐的活动,就是打灯笼。家乡的春节,须是先拜年,后送灯。“初一崽子初二郎”,初一在自家门里拜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四,女儿回娘家,外甥拜舅舅,称之为“拜年”。初五以后,亲戚反过来走 ,外婆家开始给外甥外孙“送灯”。有句歇后语叫“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大抵源于此。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3)

送灯是大有讲究的。从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开始,一直延续到女儿孩子满十二周岁,中间是不能间断的,到十二岁“完灯”,仪式更为隆重。火罐灯和富贵灯是每年必须送的。火罐灯,黄色的竹篾编成罐状的两头空的笼子,中间用红纸糊起来,寓意“红红火火”;富贵灯是竹条编成的八角形框子,上下两端糊上印花的油纸,中间是透亮的红纱,上面有金灿灿的“长命富贵”四个字,祝福外甥外孙“长命富贵”。女儿出嫁后的头一年春节,娘家除了送火罐灯和富贵灯外,还要送“石榴灯”,寓意“多子多福”。此外,还有莲花灯、马灯、老虎灯、兔子灯,花样层出不穷。除了火罐灯和富贵灯用料在当地少见需要购买,其他的灯大多数人家都可以自己在家糊。我的舅舅多且都手巧,每年都能做出别致的灯笼让我们打出去向伙伴们显摆,鲜艳的公鸡灯、雅致的莲花灯、雪白的带两个木轮可以拉着走的兔子灯,都令小伙伴艳羡不已。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4)

送灯从初五开始,伙伴们都盼着外婆家早一天来送灯。中午送来灯,晚上就可以打了。灯笼的蜡烛有两种,一种是中间带棍的,蜡烛下面的小棍子插在一块萝卜块或洋芋块上防止蜡烛倾斜烧毁灯笼;一种是不带棍的,直接用蜡油粘在底座上。每到傍晚,走亲戚回来或家里客人走了,就开始做着打灯笼的准备,盼着天黑。天一黑,成群结队的小伙伴们就打着各自的灯笼出门了,场院里,街巷里,到处是三三两两的打着灯笼游走的孩童,热闹极了。玩够了,唱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的歌谣,各回各家。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5)

这样的热闹从初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这天要“碰灯笼”,互相碰灯笼,将灯笼碰得着了火,家长们是不会怪罪的,因为这正是他们的意图。灯笼烧着了,年也就过完了。

孩子们的灯笼会,不像元宵节的灯会,“千门开锁万灯明”,没有“香车宝盖隘通衢”的热闹,没有“繁光远缀天”的盛大,也没有“花市灯如昼”的明丽。点点烛火,是黑夜里的光亮、寒风中的温暖,是亲情的传递、文化的传承。

后来每每读郭沫若的诗作《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眼前就浮现出打灯笼的场景,感觉村里简陋的场院和小巷宛如天上的街市,小伙伴们都是提着灯笼闲游的仙童仙女。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6)

现在的灯笼,以五花八门的电子灯为主,现代、新颖,类似于儿童玩具。而孩子们多沉迷于电视、电脑和手机,城市乡下很难再见到三五成群的灯笼会了,难免少了些许情趣。

孩子过年打灯笼(童年乐趣过年打灯笼)(7)

年节时分,每每回味起当年打灯笼的乐趣,便不由人怀念那份简单的快乐。

于2019年2月13日

作者简介:如月,原名尚娟。喜爱阅读,偶为文字,以诗书涤荡心灵,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