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圆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1)

《风声》结局龙川肥原之死,匪夷所思不合常理,全剧最大的败笔!

谍战、烧脑、悬疑热播剧《风声》收宫,遗憾的败笔,龙川肥原不应该这个结局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2)

《风声》剧情跌宕起伏。全剧以我党卧底“老鬼”与敌斗智斗勇为主线,经历重重考验,最终击败敌人,出色完成了传递情报的任务。身份伪装,卧底潜伏,谍报机密,敌我高智商博弈的各种暗战元素充斥其中,具有鲜明的谍战烧脑剧特点。其中,龙川肥原的扮演者周一围不负众望,演技出众,角色塑造入木三分,刷爆荧屏。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3)

龙川肥原是上海派遣军特务机关长,阴柔诡诈,歹毒无情。外表英俊,气质风流。诗人之才,巨盗之贪,间谍之诈,兼而有之。

随着剧情的推进,龙川肥原落入了一个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中。此时的裘庄,本该上演一出高潮好戏,编导却让其变得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4)

在这场大结局的戏份中,总共有七个人,其中两名是日本军官,其他五人都是中国人。同样是“裘庄捉鬼”,由上次的“一对五”,变成了这次的“五对一”,所有几个中国人都在对他进行审判,他一个日本人无力为自己辩驳,而他的老师鹫巢侯爵显然成为旁观者,成为一个理性的看客,不合常理之处在于,编导将日本侵略者塑造成为理性的讲道理的人。此为败笔之一。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5)

其二,语言问题。几位中国人心有灵犀、配合默契一边倒地指控龙川肥原。几个人提供的线索以及分析推理,使很多观众都会产生疑惑,何况龙川的老师鸠巣。

现场没有翻译,五位中国人说的都是中文,即使鸠巣是一位中国通,也不可能立刻理解那么多的分析和推理。而鸠巣不单听明白了眼前这些中国人的谈话推理内容,更顺着中国人的思路,分析出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接受了中国人的推理结果,让龙川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了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体面地死去,岂不怪哉!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6)

其三,龙川肥原的死亡方式匪夷所思。

剧中交代,龙川肥原是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眼中这是一种谢罪,但也是一种荣耀,这是比较体面的死亡方式,编导安排这样的方式结束一名侵略者的生命,观众觉得”大快人心“的同时,有点迷惑不解,龙川肥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吗?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7)

龙川肥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观众都知道,为了逃离生母“艺妓”不光彩的阴影,他把母亲的钱偷窃一空,并恶语相加,逼得母亲上吊自杀;为了得到裘庄宝藏,不惜杀死深爱他的妻子;为了达到个人私欲,不惜杀死两个舅子。至于军统中统还有我党人士,杀起来更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8)

就是这样一个杀人魔鬼,会心甘情愿选择剖腹自尽?显然是不可能的。

什么方式更贴近他的个性?

五对一”对决失败后,龙川肥原立刻掏出枪来垂死挣扎、负隅顽抗,在包括鸠巣在内的众人的乱枪扫射中结束罪恶的一生,这样才显得合情合理。

您以为呢?

被低估的三大谍战剧(谍战剧风声最大的败笔)(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