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河姆渡遗址的象牙雕蚕虫#

#5000年前的甲骨文蚕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前言:

7000年前的稻谷,可以养民。浙江河姆渡人发明的丝绸,却可以富中国。

科技创新的核心精神,来源于人们对自身文明的深刻认识和反省。

人类的思想和哲学,如果不反复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技术就会落后于人!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

{上图为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至今,中国的丝绸和丝路发展史似乎还处于懵懂之中,期待着更多的发现和探索!

7000年前的浙江人在种植稻谷,其价值只可养民糊口,却无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人,在距今1万年之前就胸怀世界,孜孜不倦地将东方文明之光,洒向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1万年前开启的丝路,就是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全球化的科技工具和实现途径。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

{上图为三星堆考古}

在距今7000年-3230年之前,地球上最昂贵最奢侈的商品,就是丝绸。浙江河姆渡人及其后裔们所生产的丝绸,则可以富中国!

除中国之外,全球地区现在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和黄金加在一起,其数量可能还不及三星堆出土总体量的十分之一,这就是现实。商代的中国,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度,想必具有丰富历史学经验的读者们,不会反对我的这一说法!

河姆渡人发明创造出的丝绸,是华夏文明影响并主宰世界的“因”,而三星堆出土数十吨的铜和无数的黄金财富,则是历史最终落下帷幕的“果”。

今天,我们将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文物的指引下,由浙江宁波的鄞县出发前往土耳其,探寻7000年前甚至更早起始的丝绸之路!

一:中国最早的养蚕业,发生在距今7000年前浙江宁波市的鄞县。

西方和中国的某些学者们说,家蚕的驯养在中国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的象牙浮雕蚕虫文物,将推翻这一错误的历史定义。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5)

「寶」甲3330合6451賓組

{上图1为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蚕纹象牙杖首饰.图2为甲骨文“宝”字}

河姆渡牙雕文物上刻画有2只蚕宝宝,可以看出距今7000年之前的家蚕还不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身材苗条,体态细长,野性十足,可比现代肥胖笨拙的蚕宝宝身手要敏捷得多,它爬得非常快,善于逃串。

河姆渡圆形牙雕蚕虫文物的外型,是后期甲骨文“宝”字的造字文化源头。

蚕丝,是宝物,是可以拿到西方去换钱的宝贝。西方市场流行的货币是贝币,所以“宝”字,从“贝”字。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6)

河姆渡人编织出了芦苇簸箕,放在底下,铺上桑叶,作为蚕的家室来驯养它。河姆渡人在簸箕的边上,开有2个圆形的孔洞,给家蚕来透气。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7)

河姆渡人再将一个圆底的竹子或者芦苇簸箕倒过来,盖住家蚕,以防它们吃饱了就逃走。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8)

蚕,最怕冷。

处于完全封闭状态里的野蚕,见光的时间极具减少,长期持续地处于黑暗中,增加了野蚕的睡眠时间,蚕主食为桑叶,也可用其它的一些树叶(比如:柞树,柘树亦可养蚕)。家蚕有很强的食欲,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因而长得很快,有成语“蚕食鲸吞”来形容它。野蚕随着体重的不断加码,行动逐渐变得缓慢,性格开始变得温顺,为长期家养提供了基础。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9)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0)

{上图1为蚕。图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地理位置}

蚕,是中国北方人的方言说法和发音。

【爾雅·釋蟲】蚕:螼蚓,蜸蚕。

浙江宁波河姆渡人族群,将蚕称之为“堇jǐn引”。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开始修改商代诞生的《尔雅》文献词典,就演变成为了文字“螼蚓”。

【集韻】堇:居焮切,音靳。國名。堇子國,在寧波奉化縣東,境內有赤堇山。

河姆渡时期的宁波市鄞县{鄞州区},原始地名为“堇”。至于西汉时期,宁波市的地名才改为“鄞”。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1)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2)

{上图1,2为蚕虫在稻草上结茧}

《说文解字》堇{动词}:墐塗,塗有穰草也。

河姆渡的“姆”字,在宁波方言里是指姆妈,词义是指妈妈。中国南方称蚕虫为“娘仔”,即源于最早的养蚕人是河姆渡的中老年女性群体。

居住于宁波市的河姆渡人妈妈们,在房屋室内的墙面上,用黏土泥巴糊住稻草,以供蚕虫在稻草上攀爬结茧的方法和动作,叫做“堇”。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3)

{上图为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弓箭,距今8000年}

引,开弓也。——《说文》

“堇引{蚕虫}”地“引”字,从弓丨,本意为拉弓射箭。

杭州萧山跨湖桥出土的弓箭证实:于距今7000年前后,有一帮来自山东省身背弓箭的东夷人族群来到了浙江省,武力挟持河姆渡人女性前往山东省莱州半岛的空桑地区养蚕纺纱。“引”字,是指诞生于宁波市的养蚕业,开始在武力和弓箭的挟持之下往北方逐渐扩散。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4)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5)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6)

甬」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上图1为蚕蛹。图2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甬”钟。图2为金文“甬”字}

宁波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原始地名为“甬”字,词义是指蚕蛹。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钟,学名为“甬”钟,词义衍生为“蚕蛹”钟,由浙江宁波市从事桑蚕丝绸业的河姆渡人后裔们所铸造。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7)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8)

「宁」甲骨文,明藏440。

{上图1为中国古代的织布机。图2为甲骨文“宁”字}

河姆渡人有了蚕丝,就要织布啊!

甲骨文宁波市的“宁”字,是对新石器时代浙江木制织布机外型的素描图。

河姆渡人纺织的各种布匹上,充满了波浪纹饰,“宁波”的地名由此而来。

二:5000年前中国甲骨文字体的“蚕”字,写作“乁”。古代的埃及地名,源于河姆渡人的“乀{蚕}”字

商代的甲骨文字数有4500个-5000多个文字,目前才识读了不到2000个字,“蚕”字目前还没有被识读出来。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19)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0)

{上图1为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距今5000年前后,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图2为文字“乁”字。

中国新石器时代诞生的文字,属于写实性的素描体图案文字,人们要书写蚕虫的“蚕”字,就要依照蚕虫的外型,勾勒出它的外型象形线条。“乁”字,就是对巩义市5000年前牙雕蚕虫外型的素描,属于线条文字。

《说文》:“乁,流也。讀若“移”,移动。”

诞生于宁波市鄞县的河姆渡养蚕业和丝绸业,由浙江省往河南省逐渐实施产业转移。

甲骨文“蚕{乁}”字,词义为转移和移动的“移”字。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1)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2)

{上图1为埃及金字塔。图2为“乁”字。}

“乁”字同“及”。《説文•又部》:“乁,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也。”

1993年3月,《纽约时报》报道说,埃及在一件古代木乃伊的头发上发现了一束丝绸。

现代的考古学家们在埃及法老的墓葬里已经发掘出了距今3000年以前的丝绸残片,证实了诞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的河姆渡丝绸,已经传播到了非洲大陆。

甲骨文“蚕”的字体“jí”字,古代也读作埃及的“及”字。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3)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4)

{上图为古代埃及女性壁画,距今5000年前后}

埃及女性的耳环图案,为层层叠叠的圆圈组合图,也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陶器上出现最多的图案,此图案也叫做“缫丝图”。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5)

{上图为“缫丝”工艺}

茧丝,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m(1000~3000英尺)连续的丝而织成的。河姆渡人要将杂乱纠缠的蚕丝理顺,绑在一个木制的纺锤上,其平面就会呈现出一个圆圈套圆圈的图案。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6)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7)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8)

「壬」員作父壬尊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5966

{上图1为埃及女性壁画。图2为甲骨文“壬”字}

《说文》丝:壬丝也。

蚕丝和麻线丝,于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学名叫做“壬”丝。

在古埃及女性壁画的最左边,描绘有2个甲骨文字体的“壬”字,是指来自浙江宁波市河姆渡女性移民的后裔们,在古埃及从事纺纱织布的丝绸业。

三:土耳其出土了距今1万年前后甲骨文字体的“丝”字,说明中国现代的丝绸丝路考古,没有跟上真实“丝路”诞生的具体年代。

中国考古学家们现在对丝绸产生的源头考古,目前暂时定格在距今5000年前后。土耳其考古出土了距今1万年前后的“丝”字,说明“丝路”诞生的年代更早。

哥贝克力石阵(Göbekli Tepe),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大肚子”。位于土耳其东部乌尔法市郊近十公里处,1994年由一位库德族牧羊人在一个像大肚子的山丘上发现。经鉴定为前陶新石器时代A期,证实有关遗迹至少有一万二千年历史,甚至是一万三千年的历史,比埃及金字塔还要早八千年出现,是人类至今在地球上发现最早的文明遗迹之一。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29)

{上图为土耳其哥贝克力遗址考古出土的石雕文字符号图案,处于距今1万年前后的遗址弃用期。}

文字,是上古人类在历史深处遗留下的根源凭证。

通过识读文字,就可以朔源某个文明现象的最终源头在哪里!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0)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1)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2)

{上图1为中国现代产于苏州市的麻花状蚕丝线团。图2为哥贝力克石雕文字“丝”字。图3为中国甲骨文“丝”字}

现代土耳其国家使用的文字,叫做西里尔字母文字{Аа Бб Җҗ Чч Дд Ее Фф Гг Ғғ Хх Ыы Ии Жж Кк Лл Мм Нн Оо Өө Пп Рр Сс Шш Тт Уу Үү Вв Йй},并没有继承哥贝力克文化时期产生的象形文字。

于距今1万年前,中国人就将蚕丝挽成一个个麻花状堆放,至今依旧保持了这一久远的历史传统。土耳其石板上雕刻麻花状的线团,是最早出现的象形文字“丝”字,与中国甲骨文字体的“丝”字外型一模一样。

土耳其出土1万年前的“丝”字,说明中国蚕丝商品诞生的年代更早,还要早于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3)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4)

{上图为古埃及文字“丝”字}

法国学者商博良,将以上的这个古埃及文字读作“索”字。

在中国的南方,蚕丝的方言是“索子”。

诞生于土耳其哥贝力克甲骨文字体的“丝”字,途径伊拉克,以色列,传播至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埃及。源自中国浙江宁波市并通往古埃及的丝路,沿途出土的泥板文物上布满了形象文字“丝”字。

三:浙江宁波市,在河姆渡时期号称为“大明”和“明州”,随着丝路西去,在距今5000年前的伊拉克出现了《诗经》记载的“大明”国。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5)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6)

「明」前4.10.4合11708賓組

{上图1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图2为甲骨文“明”字}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宁波市最近考古发掘出了“井头山和鱼山河姆渡”文化遗址,加上余姚市的的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7000年前的丝绸文明得以完整体现出来,《诗经》记载当时这一靠近东海区域的原始地名别称为“明州”。

甲骨文“明”字,左边为“月”字,是指月落之地的西域和西亚。右边为“日”字,示意河姆渡遗址为东方之地,是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

明州{宁波市}的“明”字,是指河姆渡时期的宁波市,其丝绸商业覆盖范围涉及到了西亚地区。河姆渡人移居在西方的后裔们,号称为“月氏{戉氏}”人。

【易·乾卦】:天下文明。

《易经》所说的“天下文明”,是指新石器时代浙江宁波市出口丝绸商品覆盖的全球各地,都会同时出现有中文字。宁波人丝绸产业的技术移民们,也会将新的移民地命名为“明”州。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7)

{上图为伊拉克苏美尔人的石板雕刻壁画,距今5000年前后}

5000年前的伊拉克苏美尔人族群称自己为“黑头人”,他们称其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西方学者认为苏美尔语在语言学中是一个孤立语言,它不属于任何语族。起始,通过文字识读就可以得知,苏美尔语其实就是河姆渡人宁波话方言的扩展和延申。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8)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39)

{上图1为苏美尔石刻壁画上的“明”字。图2为甲骨文“明”字}

苏美尔石刻的象形文字“明”字和甲骨文字体一致,左边从“月”字,右边从“日”字。

【易·乾卦】:大明終始。

《诗经》和《易经》记载,5000年前的伊拉克被中国商王朝政府称之为“大明”国,居住着来自浙江“明州{宁波市}”地区的丝绸产业移民们。

西方的考古学家们认为: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发达的人类早期文明,苏美尔人来自何处,苏美尔文明发源于何处,目前仍是一个谜。据考证,黑头发的苏美尔人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0)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1)

{上图为杨树叶的花圈, 重新发现于伊拉克乌尔古城的皇家公墓,距今5000年前后,现在藏于佩恩博物馆}

5000年前的伊拉克不长桑树,来自“明州{宁波市}”的丝绸产业工人们就用伊拉克当地的杨树叶子,榆树叶,柘树叶,蒲公英叶子来喂蚕,纺织蚕丝。蚕丝在在伊拉克的市场价值堪比黄金,伊拉克乌尔古城遗址出土苏美尔人用黄金打造的树叶,示意人们当时顶级的职业为养蚕业和丝绸织造业。伊拉克在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原始地名,石雕文字显示为“明”州。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2)

{上图为伊拉克苏美尔少女织布图壁画,距今5000年前后}

在距今5000年前后,宁波人并不是拉着整个丝绸布匹去伊拉克销售,而是移民并定居在本地养蚕,吐丝,缫丝,建立手工作坊织布。上图为一个伊拉克的少女,她坐在竹床之上,身着露肩的薄纱衣裳,正在缫丝。她{苏美尔人},是来自中国明州河姆渡人的后裔。

这位伊拉克壁画上的少女,在宁波话方言里为“媛”。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3)

历史上真实的丝路之旅:7000年前的象牙雕蚕虫(44)

{上图为伊拉克苏美尔彩陶碗上描绘的网格布匹图案,距今5000年}

【釋名】緩,浣也。

伊拉克女性在本地纺织的布帛,描绘在了彩陶上,其纺织品名称叫做西施浣纱的“缓”字。

《甲骨文合集》记载,浙江河姆渡人的后裔们,在商代被称为“缓族人”。

伊拉克彩陶碗上描绘的丝绸布帛,其产业的发源地在中国宁波市{明州}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诗经》记载,位于东方的”明州{宁波市}“,是全球纺织技术文明的启蒙地和输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