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文化艺术交流策划经验(让艺术成为打开上海的最美方式之一)(1)

任海杰

艺术节对一座城市来说,是一张生动鲜活的文化名片,一种尚而有品的生活质地,一个领略生活之美的节庆平台。如正当时节的红色枫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明天将带着它的热情与丰盛而来。从美不胜收的本届“菜单”来看,进入第19届后,长驻上海的这一个国家级艺术节,已经开始进入它的成熟期。它的新鲜、美丽与厚重,足以成为人们打开和解读上海的最美方式之一。

90后和“90岁 ”领航

创新是认识“艺术上海”的名片

一个大型艺术节是否有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出新”,即是否有新意、有创新,有自己新策划新创作新制作的节目,尤其是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的国家级艺术节来说,推举艺术水平向更新更精处发展,更是一种责任。

近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每年都委约创作新作品,今年格外受人瞩目的就有由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上海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作演出的交响合唱《启航》。明天将为艺术节揭幕的这一新作,将是年轻作曲家龚天鹏的第九交响曲(作品54号),它以古典浪漫主义的交响大合唱形式写成,气势颇为宏大。一位90后的新作领航开幕式演出,一众上海的艺术院团合力托举,且是诞生于上海的新作举行全球首演,节庆主办方的眼光和雄心由此可见一斑,也向外传递了“艺术上海”的魅力所在。

不久前去世的作曲家朱践耳,其高尚的人品艺德和其特殊的音乐价值,越来越得到音乐界内外的重新认识。本届艺术节将上演的《天地人和》朱践耳作品音乐会,从曲目安排上,就宛如为几十年耕耘音乐天地的朱践耳先生画了一张艺术油画——其中既有展现人间温情的《灯会》、充满现代技法的《天乐》,也有多民族风情融会的《黔岭素描》《纳西一奇》《南海渔歌(选曲)》,另有中国风格与西洋赋格曲的糅汇之作《壮士行》,饱含深刻寓意性哲理性的《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以及充满人性呵护的《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作曲家在无调性、十二音等现代技法中,巧妙渗入中国民族音乐素材。分量如此厚重的创作,能够让中外观众领略真正属于中国风格的现代交响乐,以及一位花甲之年后在上海重启交响乐探索之旅的伟大音乐家的创造力量。

为人生的艺术,能够托举题材创新。以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科学家经历为题材的原创民族歌剧新作《呦呦鹿鸣》,讲述的是中国中医药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故事。它独特的地方或许在于以“内心视角”贯穿全剧,展示主人公数十年如一日忘情、钟情于医学世界的心路历程和细腻的情感世界。该剧是走出宁波走上上海舞台的第一次,能否经得起观众检验,值得期待。

《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克里斯蒂安·约斯特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的专场音乐会。一位外国作曲家写上海印象,该是一部视角特别、多元音乐元素碰撞的新作,这样的演出,无疑要比只演观众烂熟于心的曲目来得有难度,但在上海这个国际艺术融会的大平台上,值得给予赞许的目光。

艺术离不开创新,创新当然会有成败得失,而所有这一切,只能经过舞台演出实践的检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一个展示台和孵化器,对检验新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期待,掌声和议论声,声声热烈、入耳,让艺术节的名片更加新鲜亮眼。

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齐聚“看经典”是打开上海舞台的方式

对于翘首以盼艺术盛宴的观众来说,艺术节的主干节目,无疑是那些享有盛名、堪称经典的优质演出。笔者眼中,本届艺术节的华彩篇章恐怕毫无争议——世界古典乐坛的两大巨头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将齐聚上海滩,分别由人气正旺的指挥新贵安德里斯·尼尔森和上海观众早已熟悉的大师西蒙·拉特执棒,且各演两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规格的音乐盛事更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激动的呢?多年以后,两大乐团一节聚首的现场画面,将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记忆。

由苏格兰合奏团与安德森舞团合作呈现的《哥德堡变奏曲——失眠的三种模式》是一台非常有特色的演出。舞台上,11位音乐家及5位舞蹈家身穿生活化的服饰奏乐和起舞,让观众“看见”音乐、“听见”舞蹈。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来了,他的号召力自不待言,李云迪与吉尔伯特携手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如日中天的世界著名男高音约纳斯·考夫曼的独唱音乐会也来了,在艺术节上遇得到世界艺坛炙手可热的名家大师,真是生逢这个时代的观众的一种幸运。

在林林总总的演出中,笔者尤其要提到艺术节闭幕式大戏——由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雅纳切克歌剧《马克洛普罗斯案件》。

莱奥什·雅纳切克是捷克当代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其作品的独创性、民族性和现代性,已越来越得到世界乐坛肯定,作品上演率也越来越高。记得2014年笔者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观赏过他的歌剧《狡猾的小狐狸》,上座爆满,且连演几轮。由于雅纳切克除了在布拉格和维也纳短暂留学,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布尔诺度过的,大器晚成的他写作的歌剧全部都首演于布尔诺,因此,此番其歌剧代表作之一《马克洛普罗斯案件》来沪,真是原汁原味,观赏机会难得。这次上海大剧院的艺术节闭幕式版本,是捷克著名导演戴维·拉多克为纪念雅纳切克诞辰160周年而制作的2014年布尔诺雅纳切克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获得过捷克“水晶奖”及其他多个奖项。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长生不老的超现实故事,与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意大利、法国和德奥歌剧不同,它更像是一部悬疑剧,又像侦探片。在这里建议一下:事先了解一下剧情,对观众的现场观赏会大有帮助和收获。

舞蹈一直是艺术节一大热门观赏内容,本届艺术节值得格外关注的有云门舞集《稻禾》、法国比亚里茨马朗芭蕾舞团《美女与野兽》、捷克布尔诺国际剧院芭蕾舞团《黑与白》、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魔笛》、悉尼舞蹈团《反向》、荷兰舞蹈剧场I团《狩猎我心》、英国老地方先锋派舞蹈团《雾都孤儿·费金》、立陶宛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天鹅湖》……这些演出中有古典芭蕾,更有现代元素和民族个性的呈现,它们将以更具开拓性和现代性的面目出现在上海舞台上。

戏曲抢滩演展铺开“大众节日”是分享生活之美的平台

本届艺术节的戏剧·戏曲板块引发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观众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这么说?随着近年来戏曲演出市场复苏、戏曲观众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戏曲实在是值得所有国人展露自信和骄傲,并且应当大力传承弘扬下去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更多着眼于借鉴和尝试的中国原创歌剧才刚刚起步,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步子还期待迈得更大,那么,中国戏曲则已经是一个历史传统悠久、相对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百花齐放的艺术体裁。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音乐、中国歌剧如果要探宝,这个宝藏就在中国戏曲中。本届艺术节集中上演的中国戏曲精品,值得推荐:浙江昆剧团《十五贯》、河南省曲剧团《阿Q与孔乙己》、北京京剧院《大宅门》、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河南省湘剧院《月亮粑粑》、广西戏剧院壮剧团《冯子材》、上海评弹团的评弹专场《寻找·蒋月泉》、上海京剧院《浴火黎明》……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秦腔,这是起源于西周、也被学术界认为很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那种慷慨激昂、刚劲有力、气冲云霄、一往无前的范儿,常常唱得令人热血沸腾,在其中观众听得到中国人的根与本,也会被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敢爱敢恨、气贯长虹的能量所震撼。

每年,艺术节都会亮出“人民大众的节日”的旗帜。这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今年艺术节总体300多场演出活动的巨大体量所带动的观演观展人流中,它也体现在邀请450多家国内外机构参加演出交易会、举行10场论坛活动所引发的“中外演出大码头大市场”效应,它更通过设置无锡、宁波、合肥3个分会场,举办喜剧节、魔术节、朱家角水乡音乐节、上海(嘉定)互动戏剧节等7个节中节的“地毯式”铺开,让上海周边辐射至长三角城市的民众,共享黄浦江畔艺术盛会的热烈与美丽。笔者近年来多次到欧洲观赏艺术节、音乐节、歌剧节,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这些艺术活动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有了体量与个性兼顾的艺术平台,参与和分享艺术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提高了大众的生活品位和生命质量,也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措施和理念,是善于拿来他山之石,走向规模更大、涉及面更宽,势必将吸引各层次、各阶层的大量观众参与,使得艺术真正成为人们打开中国上海、感受艺术之美和生活美好的最佳方式之一。

最广大人群的汇聚与分享,这是艺术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节价值的最根本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