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继位那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了镇压这次农民起义,咸丰帝把所有手段都用上了,但直到他驾崩时,仍然没有看到起义平息的苗头。然而,同治帝继位不过三年,就平定了这场历时14年之久的起义。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1)

咸丰花了11年时间都没有做成的事,为何同治帝或者说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在三年时间中就办成了呢?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咸丰帝在镇压这场起义的时候,有三个致命的失误。

其一、所用非人

大清王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政权,这就决定了政治上“首崇满洲、重满抑汉”的基本国策。同治以前,这种惯有的思维从来没有被打破过。尽管咸丰帝继位时信誓旦旦地说:“朕用人行政,一秉大公,从无分满汉。”实际上这是一句空话,尤其体现在军事层面上,重满抑汉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自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揭竿起义后,咸丰帝与他的军机大臣们仍按旧例,派出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统率全军,镶黄旗蒙古都统清德、镶白旗满洲副都统达洪阿等组成了强大的军事整容,而无一个汉人参与其中。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2)

此后,随着太平军势力不断增长,咸丰帝又令满将乌兰泰、讷尔经额、琦善等支援前线。

此时的满洲亲贵以及八旗军队已经腐朽不堪,他们养尊处优、暮气日沉,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朝时就已发生,并且在嘉、道两朝已然凸显。咸丰帝自然心如明镜,但他还是不死心,依然要赌上大清的江山社稷。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八旗军队未获尺寸战功,换来的却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确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新政权,同时战火迅速蔓延至长江南北,大清王朝时刻处于被颠覆的厄运之中。

气急败坏的咸丰帝,把打了败仗的赛尚阿等一一重惩,不是革职发遣就是处以极刑。同时,包括咸丰帝本人在内的满洲亲贵,才意识到,完全靠八旗军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的。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3)

其二、调兵失度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爆发之时,咸丰帝即抽调了一万三千多精锐八旗赶赴前线,此后朝廷又从各地调兵,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朝廷已经调动了各省精兵约十万余人,并形成了围堵之势。

此时的咸丰帝似乎觉得胜利在望,在与军机大臣召对的时候说,现在钦差大臣向荣统领各路大军,兵分两路,估计很快就能拿下天京。

咸丰帝高兴得太早了,洪秀全绝非泛泛之辈,正当向荣大军围堵天京之时,东王杨秀清屡出奇兵,向长江上游的重镇发起攻击,此为西征;又派出精锐的两万广西老兵直指北京,此为北伐。

这个时候,咸丰的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可调动的兵力,因为大部分的八旗、绿营精锐都集结在向荣的江南大营,以及琦善统率的江北大营之中。江南、江北大营的目标是围攻天京,所以兵力丝毫不能削弱。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4)

北方各省的精兵强将本来已经做好准备,是要支援两大营的,但太平军北伐打断了原先的军事部署,为了保证京师的安全,咸丰帝没有办法只能任由长江中下游各省自生自灭。也就是说,兵源问题始终是咸丰帝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同时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朝廷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其三、军饷难筹

打仗打得其实就是钱,咸丰帝继位之时,国库存银不过八百余万两,这点钱最多只够两大营三个月的开销。可以说,咸丰帝继位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为太平军,二为已经枯竭的国家财政。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5)

至咸丰二年,军饷支出已经近三千万两,咸丰帝东挪西凑好不容易熬过了这艰苦的两年。至于接下来的军饷如何筹集,咸丰帝已经没有任何头绪了。所谓病急乱投医,咸丰帝铸大钱、发纸币、广开捐纳,所有手段都用上了。但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根本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前线数十万将士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没有心思打仗。

正如厘金的发明者雷以諴所言:“有饷无兵尚可招募,有兵无饷更难支持”。所以如何筹饷已经成为军兴三载之后,咸丰帝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用人、调兵、筹饷的这个问题,咸丰帝最终也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就在千头万绪之时,偏偏又赶上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战败后《北京条约》的签订,咸丰帝已经心灰意冷,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向列祖列宗请罪去了。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6)

咸丰帝驾崩后,国家面临的局面更难,年幼的同治帝继位后,形成了两宫垂帘与亲王秉政的局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孤儿寡母外加一个恭亲王奕䜣,在此后的三年中力挽狂澜,将大清王朝从灭亡的边缘硬生生给拽了回来。

咸丰帝十一年都没能镇压太平天国,虽说有三大失误,但根源还在于“重满抑汉”上,慈禧与奕䜣正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才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集团,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之后的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咸丰朝不是没有将吗,那么干脆就以湘军为主,朝廷放权给曾国藩,让其节制四省军权,便宜行事;咸丰朝不是没有精兵吗,朝廷就摒弃首崇满洲的旧制,以湘、淮军为主力;咸丰朝不是没有军饷吗,朝廷下令在各省征收厘金,把财权交给地方督抚,收多少用多少一律不问。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不怕慈禧(咸丰花11年时间都没有办成的事)(7)

解决了这三个难题,仗就好打了,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还出现了短暂的同治中兴局面。正如很多学者所预测的那样:如果道光帝传位给奕䜣,大清朝或许真不会那么早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