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1)

大卫·芬奇的电影在主题上也呈现出对于黑色电影的强烈继承。1995 年在 经历《异形 3》(Alien3,1992)的失败后大卫·芬奇拍摄了电影《七宗罪》(Se7en , 1995),从这部电影开始他的个人风格才逐渐得到确立。

在黑色电影中城市成为 了现代主义理想破灭的地方,美国传统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在黑色电影中消失,社 会问题呈现出紊乱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2)

大卫·芬奇所处的时代与当时不同,但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电影的主题大都反映社会的阴暗面或者是 人性灰色的角落,就如同《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中泰勒在地下室所说:"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伙计们,没有目标,没有地位,我们没有世界大战, 没有经济大萧条,我们的大战是心灵之战"黑色电影的主题在大卫·芬奇那里发生了变形。

美国德裔的社会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自己的著作《爱欲与文明》(Eros and Civilizat)中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对 于人性的压抑,在他的理论中谈到"爱欲"便是我们人类的本质,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这种"爱欲"所被压抑的一种历史。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3)

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 性会被社会赋予的"额外的压抑"所挤压。在和平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和文 明都高度的发达和丰富,人们不需要再与巨大的社会变革进行对抗,取而代之的 是日复一日的现代物质文明对于人性的压抑。

黑色电影的主题在大卫·芬奇那里 成为了人性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异化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在电影中演变成了个体通过暴力和犯罪来释放现代文明对于人性的奴役。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4)

电影中都充斥了暴力和犯罪,这一点延续了黑色电影中"社会奇谭"(social fantastic)和"暴力死亡能动机制 "(dynamism of violent death),但是作为好莱坞电影大师大卫·芬奇在保证电 的叙事的娱乐性的同时将电影的主题内化,深入到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与电影中的人物同步一起去探索发生的事件。

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有 论述到,犯罪和暴力是人类社会中天生的一种本能,而大卫·芬奇的电影作为现 在美国暴力和犯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下观看者与电影中 的人物建立了强大的情感纽带,为观影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本能宣泄渠道,这也 是其电影充满魅力的原因之一。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5)

西方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善与恶其实并不是所谓对立的。上帝所创 造的一切都是善的,所谓恶其实是善的缺乏或者减少,而康德延伸了奥古斯丁的 理论,并发现了人性中向善的初禀赋和向恶的趋向。

人性中趋恶的倾向其实是在 行动的准则的层面把道德法则放置于其他动机之下,也可以叫做人心的颠倒 (perversitas)。大卫·芬奇电影中的人物具有这样的特点,电影中的人物常常没有 较为清晰的道德意识,但是并非没有人性。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6)

《七宗罪》(Se7en ,1995)中的反派约翰·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角色,在奥古斯丁的理论中人性都是向善的,而 在康德延展的理论中就谈到人都具有向善的禀赋,其中包括动物性的禀赋、人 性的禀赋、人格性的禀赋三种。

在动物性的禀赋中有包括自保本能、性本能和社会本能的三种,康德称其为“自然的,机械性的自爱”,这种自爱也属于向善的 禀赋。约翰·杜也不例外,他的犯罪是出于对于自己的自爱。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7)

从电影中警探的侦 破过程就可以发现约翰·杜是一个智商极高的罪犯,他在每一次犯罪之后都会故 意留下一些线索给主人公,同时为了确保自己不会在一开始就被抓获,约翰·杜 在实施犯罪前就割去了自己手上的指纹,所以威廉他们无法在侦破初期就确认犯 罪嫌疑人而不得不顺从约翰·杜留给他们线索去摸索,也就是这样他们一步一步 地被拉入到约翰·杜的计划当中。

电影中所有的受害人其实和约翰·杜都没有直 接的矛盾,他们都只是这个城市的陌生人而已,可是却成为了反派杀害的对象。 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存在正是约翰·杜认为这个世界堕落的证据,而这一系列的犯 罪也成为了约翰·杜的作品。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8)

当大卫在车上质疑约翰·杜是否意识到自己做这些 事情很疯狂的时候,约翰·杜极其冷静的回应“也许你把我当成疯子可能会好受些” 由此可见约翰·杜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

约翰·杜认为自己是 被上帝选中的人,对于自己的一系列行为他无法选择,他必须这样去做。他杀死 的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这个世界是肮脏的,现在人对于这样种种的“罪行” 选择了漠视和容忍,而他无法视而不见,他希望以自己的殉道来引发世人对于这 些的思考。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9)

由此可见约翰·杜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这些都是约翰·杜 向善中的禀赋“自然的,机械性的自爱”,当这些与他在社会上所见到的一切产 生出了强烈的冲突时,他的欲望就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社会日益的冷漠让他无法接受 受,他的人性也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发生了异化,他化身成了罪恶的殉道者, 此来完成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抗。

从社会法律的角度来看毋庸置疑约翰·杜斯是一个 犯人,但是他的犯罪动机是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贯彻。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10)

从他的行为准则出发, 约翰·杜更像是一个殉道者,对于他自己来说他所做的事情其实是在为自己赎罪, 甚至不仅仅是他自己更包括这个腐朽的城市,只是他在做选择的时候将自己的行 为准则凌驾于社会道德之上。

约翰·杜绝对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也很难将其定义为 一个纯粹的坏人。大卫·芬奇利用一个暴力犯罪电影的外衣包裹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思考。

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点评(大卫芬奇的电影中)(11)

约翰·杜克这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一直游走在善恶的边缘,他惊世骇俗的行为 为、看似逻辑严谨的价值理论和正常的社会价值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让观众 在享受娱乐盛宴的同时又不得不深入地思考当下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