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脱贫攻坚战中,各民主党派既是监督者,更是参与者。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以及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长期深入基层,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脱贫目标不遗余力努力奋斗。在躬身脱贫实践的同时,他们还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脱贫攻坚前线的生动场景和感人故事。

团结报团结网即日推出栏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的扶贫故事”,刊登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脱贫攻坚好故事。

从眉山市驱车出发,下高速,走过2个热闹的场镇,穿过槽渔滩水电站,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此行的目的地——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就快到了。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案例 我的扶贫故事致富路(1)

2016年3月25日,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眉山市委会主委祝明洪一行深入精准扶贫联系村——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

关顶村是我的定点扶贫联系村。2015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彼时,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草木葱茏、茂林修竹,但地处偏远、交通落后,再加之山高缺水,林多地少,导致产业不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8户、111人都已脱贫。

脱贫,改变贫困户的生活

“搬下山,儿子就能‘出门务工’了,生活都顺利起来。”这是脱贫带给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天强最直观的感受。

他家的脱贫故事,别有一番周折。

以前,郭天强一家住在关顶村3组的山上,独门独户,房子破旧。今年63岁的郭天强自身患病,干不得重活,妻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和白内障眼疾,行走不便。儿子要照顾父母,不能离家太远,只好在周边打零工,家里再种点田地,维持生活。

在扶贫工作之初,通过摸排、识别,我们要把郭天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却遭拒绝。“戴上贫困户的帽子,儿子不好找媳妇。”

2016年,易地搬迁政策开始落地施行。想到郭家的住房条件,我和村干部再次上门,郭天强再次拒绝上报易地搬迁名额。2018年,郭天强突然说想搬下山。“以前是我想法不对,你们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

我一直关心关注着村里和国土部门的沟通进度,并出资帮助郭家修建新房。当我前去了解新房修建进展时,郭天强热切地和我聊起对将来的规划与盼头,“修3间卧室,一厨一卫……”

2019年11月,郭家搬进山下的新房。山上的地还留着,一直种有4亩绿茶,每年收入4000元左右;村里还为郭天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600元;由于出行便利,邻居也能帮忙照看双亲,儿子郭建岗终于可以放心地外出务工了。

脱贫,长了贫困户的志气

赵加斌,是关顶村6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但很快就“摘了帽”。

“现在,他可是我们村里的致富能手。” 村民们纷纷夸赞。

赵加斌家里3口人,母亲连续吃药十多年,儿子正在上学。2013年,本是家庭顶梁柱的赵加斌被诊断为肠癌,手术后10余万元的欠款,让这个家庭陷入极度贫困,也因此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根据全村产业情况,我们为赵加斌制订了发展茶产业计划,先后为赵加斌免费送去黄金茶、白茶等茶苗30000多株,该镇、村也常常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教赵加斌种茶、制茶技术。从无到有,赵加斌如今已经坐拥7亩茶园,成了关顶村小有名气的生意人。现在,赵家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0000元。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案例 我的扶贫故事致富路(2)

2020年3月23日,精准扶贫联系村——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脱贫致富名人赵加斌喜获丰收采茶忙

“又要还债,还要养家,若不是政策好,这房子修不起来。”移步到新房里聊天,赵加斌更是兴奋。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政策整合,给赵加斌帮扶10余万元,让赵家2017年就搬进了新房。

“今年要新发展2亩茶园,还想买2台机器,建一个家庭式的小型茶叶加工作坊,把鲜叶制成成品,收入能再翻一番……” 谈到未来打算,赵加斌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脱贫,改变了全村的面貌

以前的关顶村,主要产业是林业和茶叶。原本的1300亩茶叶,都是普通绿茶,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015年,初到关顶村,我逐户走访贫困户,与村委会反复沟通论证,一致认为:关顶村海拔在800米至900多米之间,生态良好,当地群众又有种植茶叶的经验,非常适合种植黄金茶等高端茶叶。由此,为关顶村规划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以茶叶种植、加工产业为核心,辅助发展生态养殖,带动开展乡村旅游。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案例 我的扶贫故事致富路(3)

2016年3月18日,民建眉山市委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祝明洪的带领下,参加扶贫攻坚联系村——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茶园建设活动

种植高端茶,村民有许多顾虑。于是,我号召眉山民建会员来到村里现场捐款,筹集60余万元,作为第一批茶叶苗木购买等的启动资金。再细细制定贫困户产业发展一户一计划,助力他们脱贫。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案例 我的扶贫故事致富路(4)

2016年3月25日,祝明洪在精准扶贫联系村——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主持召开精准扶贫社会服务工作现场会,会员企业家现场捐款60.3万元

抓好硬件设施建设——为解决关顶村用水难题,我组织民建眉山市委会协调各方,建成三级提灌站,引来青衣江水;为解决群众出行及农产品运输难题,协调洪雅县交通局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修建关顶村村公所至原赵山村2组1.9公里道路。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案例 我的扶贫故事致富路(5)

2016年8月9日,祝明洪率队深入精准扶贫联系村——洪雅县槽渔滩镇关顶村察看民建引资90万元修建的关赵路施工情况

扶贫不忘扶智——积极协调资金,帮助关顶村适龄儿童就读的槽渔滩镇竹菁小学修建食堂,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帮助村委会修建会议室、食堂等,完善村老年文化活动中心。

五年来,关顶村的变化,一遍遍在我脑海里回放:全村22.8公里道路全部硬化;34.5万余株黄金茶等陆续投产;养殖的生态家禽家畜销路不愁;原来的贫困户搬进了新家……

我常常与民建会员谈起参与脱贫攻坚的感想。我国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步伐从未停止。“人心齐,泰山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合作初心,积极传承民建老一辈光荣传统,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助力脱贫攻坚战役,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对个人来说,能成为脱贫攻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脱贫事业添砖加瓦,我深感幸运,倍感幸福。(作者系四川省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眉山市委会主委祝明洪)

作者 _ 祝明洪

本期编辑 _ 刘雪松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