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移胃发病率计算公式(奶牛真胃左侧移位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1)

奶牛真胃左侧移位(LDA)是指由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左移,引起奶牛消化障碍的一种常见内科病。本病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比较常见,多发于产后。本病需采用多种方法作综合诊断。预防措施为制定合理的奶牛TMR日粮结构和投料顺序,在饲粮中添加阴离子盐。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一般采用左侧单侧切开术,推送真胃并固定于右侧正常位置,可以达到根治该疾病的目的。

一、 病因和病机

近年来有些乳牛场单产提高较快,精料饲喂过多,占日粮比例过高,粗料质差量缺,以致本病成倍增加。将真胃弛缓作为病因是较为普遍而容易接受的。部分胀气的真胃沿着左侧腹壁上移至瘤胃处,最初是真胃的胃底和胃大弯发生变位,然后依次是幽门和十二指肠变位。真胃变位主要是干扰和饲料的消化和通过,引起食欲下降和脱水。真胃变位时常出现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伴有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真胃变位常继发酮病,并发脂肪肝综合征。当循环系统发生衰竭时,会同时发生由高L-乳酸血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其严重程度可超过代谢性碱中毒。

二、 临床症状

真胃左侧移位的典型症状是厌食,最常见的是对谷物食欲不振或对粗粮食欲正常或降低。患牛产奶量下降,病情迅速恶化。发生在肋骨近尾端变位时,躯体一侧呈现"凸起"状。除个别病程较长的病例外,真胃变位时瘤胃的水合作用和运动性常保持正常,但一般频率降低且收缩强度减弱。粪量显著减少,且较正常牛粪便含有更多液体。叩诊、听诊左侧腹部时,可听到砰砰声。

奶牛移胃发病率计算公式(奶牛真胃左侧移位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2)

三、 诊断

1、听诊检查:在左侧肩胛骨的下1/3水平延长线的第10至第12肋间听诊,可听到真胃内气体通过液面时发出的玎玲声。听诊时间应稍长一点,否则容易遗漏;或在听诊器平板周围的皮肤上用手指弹叩,亦可听见爽朗的空瓮声。

2、穿刺检查:在左侧腹壁听到类似叩击钢管发出声音稍下的部位,用18G×(10~15)厘米针头向腹部水平穿刺腹腔,如刺入真胃,有真胃内容物流出,可予确诊。但在穿刺前后,术部应严格消毒。

3、腹腔内窥镜检查:通过左侧胁部向前、向内侧下方呈60°角插入腹腔,正常牛仅可看到瘤胃与腹壁之间有一个裂隙。当真胃左移时,可看到两个裂隙,内侧的一个是瘤胃与真胃之间的,外侧的一个是真胃与腹壁的。且瘤胃浆膜的颜色较白,真胃的浆膜由于移位后血液循环受阻,多呈充血状态。

4、尿液检查:检查尿酮时阳性率可在95%以上,但要注意和酮尿血症的区别。

5、剖腹探查:当临诊上疑为本病但又无法用其他方法确诊时,可在手术治疗前,先在左胁部拟进行手术的部位,作5厘米的切口,如看到真胃,即可沿此切口扩创再作手术。

四、 预防措施

平时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尤其在干乳期控制精料喂量更为重要。

五、 治疗方法

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翻滚法、闭缝法、棒缝法和中药疗法。近年来采用消气灵30毫升及橙皮酊、芳香氨醑、姜酊各100毫升灌服,每天2次,连用3天,有较好疗效。故确诊为本病后,应选用药物治疗3天,如确实无效可再施行手术。

奶牛移胃发病率计算公式(奶牛真胃左侧移位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3)

2、手术疗法:取站立保定,腰旁传导麻醉。切开腹壁后,手术整复左移的真胃,并作固定。这一方法疗效确实,且不会复发。主要术式有两侧腹壁、单左侧、单右侧及腹中旁线径路四种。经过多年实践认为,选取单左侧手术径路最佳。①保定与麻醉:取六柱栏站立保定。应用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施行左侧腰旁传导麻醉。②术部:在左侧胁中部(左侧最后肋骨后缘4厘米处),上缘与肩关节水平相齐,往下切开15厘米。术部应先剃毛并消毒。③消毒:术部、术者、器械及场地按常规消毒程序进行。④手术方法:先切开左胁部皮肤、腹外斜肌,然后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并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后,即可见到左移的真胃位于瘤胃与左腹壁之间。为防止真胃的再次移位,可在真胃的大弯部浆膜上用两根长约40厘米的12号缝线,在相距5厘米处分别固定两针,除去缝针后,将线穿入前有针眼后有把手、长约12厘米的引针,术者右手持针从腹底进入右侧,在原真胃解剖位置上穿出皮肤,右侧助手将带出的缝线引出。术者再用引针将另一根真胃上的缝线穿入针眼,用同样的方法再次从腹底进入右侧,在距前一针眼4~5厘米处再穿出腹壁,助手再将术者送来的第二根缝线拉住。术者再用手将左移的真胃向下、向右推压,使真胃回到右侧,助手趁机收紧两根缝线,最终使真胃紧贴腹壁,为日后使真胃与腹壁造成人工粘连。助手将两根缝线打结于皮肤上,外置圆枕以防线头滑脱。术者缝合腹膜,自内向外逐层清理并缝合肌肉,最后缝合皮肤。术后用抗生素治疗,如普鲁卡因青霉素600万国际单位,连续治疗5~7天。经10天左右创口可取一期愈合并拆除皮肤缝线。术后2~3天即可恢复正常饲养。

作者:李玉昌 高级兽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