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和一得,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全职爸爸,都经过严格的教育训练,最后都到美国留学,为什么郎朗成了钢琴家,而一得却毁灭了呢?

一、郎朗简历

郎朗:1982年生于辽宁沈阳,中国当代著名钢琴家,其父郎国任为了培养儿子,辞去公职,全身心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中,是全职爸爸,费尽千辛万苦,最终把儿子培养成功。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1)

郎朗3岁学琴,5岁参加东三省少儿钢琴大赛,7岁参加沈阳少儿钢琴大赛,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11岁参加“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大赛,12岁参加德国艾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15岁考取美国费城世界著名音乐学院,从此走上职业钢琴演奏家道路。

二、郎爸的疯狂教育

郎国任:郎朗的爸爸,军人出身,在军队里是文艺兵,专业二胡演奏员,军队转业后在公安局工作。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2)

郎朗2岁时,郎爸就让他接触钢琴,后来看《猫和老鼠》动画片,里面有弹钢琴的曲子,郎朗能模仿动画片动作在钢琴上弹出来,郎爸发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于是3岁时便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

为了更好地培养儿子,郎爸辞去公职,带儿子到北京拜师学艺,据说租住在地下车库,生活也是比较艰难,郎朗每天除了去老师那里学琴,回到家里所有的时间都是练琴。

在别的孩子尽情享受童年快乐时光时,郎朗只能整天面对墙壁和钢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残酷的。

郎朗也有厌倦、绝望和反抗的时候,但郎爸的态度是不练琴就去死,甚至又一次拖着儿子来到楼顶,说:不好好练琴就从这里跳下去,马上去死。

一个孩子没有任何时间去玩耍,每天都要高强度练琴,我们不知道一天连多长时间,按照这样的要求,8个小时也是少说的,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又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郎爸是军人出身,性格有强悍的一面,又辞去了公职来到北京,无异于一场豪赌,一旦没有把儿子培养成功,那就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所以,志在必得,吃了秤砣铁了心,对儿子的威逼可想而知。

三、郎朗没有垮掉还成功了,这是奇迹。

面对父亲的狼式教育,如果是一般的孩子,恐怕早就抑郁了,还没等成功就会疯掉,而郎朗尽管也有波折,但都挺过去了,原因在哪里?

1、郎朗过人的音乐天赋。

郎朗出身于音乐世家,祖父是音乐老师,父亲是二胡专业演奏员,郎朗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天生的音乐耳朵,能同时听出5个不同的音符,这是他能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基础。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3)

如果天赋不够,那也很难培养出色,总不能把鸡培养成鸭。

2、郎爸称职的专业陪练。

郎爸是二胡专业演奏员,虽不是钢琴专业,但对音乐也绝对是行家,由他来全职陪练陪学,无论是演奏的促练、乐理促学及效果评价等都是绝对称职。

郎朗每一天练琴达到什么水平,取得什么进步,郎爸都能准确把握,因此,拍打的节奏也会准确到位紧迫,每天都跟打仗一样。

如果郎爸不是音乐行家,那就没办法评价练琴水平的好坏,对学习节奏的推进就会一筹莫展,评价也只能是胡说八道,那样就培养不成功。

3、练琴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激发了成功的欲望。

郎朗从3岁开始,过一段时间就要参加一次地区性或全国性的钢琴少儿大赛,总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样的成果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郎爸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把儿子培养成一流钢琴家,郎朗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的提高、成果的激励,自然也就有了成名成家的志向。

4、郎朗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郎爸的强悍特点,身上有干劲和拼劲。

郎爸军人出身,身上有军人不服输的精神,这一点从他敢于辞去公职带儿子去北京求学就能看出来,儿子不用心被严厉责罚也能看出来,所以,郎朗说郎爸是魔鬼。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4)

郎朗身上也有那么一种气势,一种个性强悍的气质。他的演奏风格比较张扬,肢体动作较为夸张,带有表演的特点,这是个性强悍的一种流露。

强悍的个性一旦用于对某项事业的打拼,有利于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

5、郎朗本身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虽然练琴是枯燥的,练琴时间过长也会厌倦,但毕竟有这方面的艺术天赋,一旦功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变成对音乐的欣赏,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有极大的熏陶作用,它会点燃内心的激情。

弹钢琴时双手触动键盘,美妙的旋律会触动心灵,对大脑产生很好的刺激作用,带来很大的愉悦感,越能理解音乐,这种美妙的感觉就越明显。

天赋加上超常的教育训练,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同样是全职爸爸,老得为什么最后没有收获成功?

张一得的爸爸,广东人,人称老得,儿子1岁时开始做全职爸爸,煞费苦心,历经艰难,希望能把儿子培养成栋梁,可是,在自认为培养成功的时候,儿子却不幸过世。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5)

老得的付出和郎爸比,一点也不逊色,辞去公司高官职务,放弃了个人的职业、事业和情感,全力以赴培养儿子17年,眼看儿子成功了,却一夜之间人没了,这是何等的残酷。

张一得17岁,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哲学系大一新生,如果把考进名校作为标准来看,也可以算成功了,但结局谁也想不到。

如果把郎朗的培养过程与一得进行比较,既有共同点,也有很大不同。

从共同点来看,头顶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强悍的爸爸,都是全职爸爸,都是倾其所有豪赌一把的爸爸,都是高要求的苛刻的爸爸,而郎爸手段更强硬,要不然郎朗也不会称之为魔鬼爸爸。

然而,郎朗精神上总体上是健康的,没患抑郁症,事业上一路狂奔,而一得的生命与事业戛然而止。

不好说一得的精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和郎朗进行对比,能看出一些问题。

1、专业不同。

郎朗选择专业钢琴演奏,一得选择文化,最终选择哲学。有什么区别呢?艺术使人个性张扬,激情澎湃,而文化上过多地灌输容易使人个性萎缩,萎靡不振。

2、精神世界不同。

郎朗的思想不会太复杂,因为整天弹琴,不用多想,也没有时间去想,就是累一点,也会厌倦,但成就感会冲刷掉所有不快的情绪。

一得的思想恐怕很复杂,学文化的孩子一旦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心里有想不开的问题,就会带来长久的困惑。

你对郎朗演奏风格的看法:如果把郎朗和一得进行比较(6)

追溯不少大学生轻生的原因,有的是抑郁症,有的是空心病,想不出活着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是很可怕的。

3、性格也有不同。

郎朗性格更多的是强悍和激情,有叛逆和张扬的一面,这种性格是往前跑的性格,不容易出问题。

而一得性格恐怕偏向于温和,这种性格偏向于内敛和思考,一旦有想不通的问题困扰,精神就容易瘫痪。

结论:郎爸能把郎朗培养成钢琴家,是天赋加魔鬼训练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因材施教,师从名师,上完课回到家就看着拼命地练,教育的针对性很强。

一得的教育未必针对天赋,一个普通而略显聪明的孩子,性格上偏向于温和而内敛,针对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考虑孩子内心感受,不先去塑造孩子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灌输知识太多,管制太严,要求太高,往往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郎朗是成功的教育案例,一得是不成功的教育案例,都是押宝一样走极端的教育,都不宜提倡。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塑造成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作者简介:资深教育工作者,从教30年,对青少年成才规律有精湛研究,儿童关键期家教方案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