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第16章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桓公:即齐桓公,姜太公吕尚的第12世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

春秋时期齐国第15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在位,共计42年。

齐桓公晚年昏庸,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被饿死。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1)

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时期,公孙无知叛乱,恐遭杀害,于鲁庄公八年(前686年),携管仲、召(shao第四声)忽奔鲁(鲁桓公夫人文姜是他的妹妹,鲁庄公夫人哀姜是他的侄女)。

襄公(曾和妹妹文姜乱伦)被堂兄公孙无知杀害后,齐国内乱,鲁国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同时,流落在莒(ju第三声)国的公子小白也想回去争夺国君之位,途中,公子小白被管仲射中衣带扣,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国报捷。

鲁国于是就不紧不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结果出奔莒国的公子小白已经先回齐国,并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威胁庇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感到害怕,所以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回齐国,听候发落。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2)

未仁:即“不仁”的意思。未,味也。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未”字像树木枝叶重叠繁茂的形状,一说是翘曲而生的古代一种树冠枝条向上翘曲而生的树木,枝叶都带咸味,未是“味”的本字;一说与“木”是同一字;一说是“蔚”的初文。

未后引申指“十二地支的第八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十二生肖中的‘羊’”、“五行中的‘土’”等意。未也有“没有,不曾”等意。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3)

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史记》记载:“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春秋谷梁传》记载:“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甄(音zhen,第一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juan第四声城县)召集宋、陈、蔡、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次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

不以兵车:不用武力的意思。

管仲之力:管仲的功劳。

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4)

全文理解为: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不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举行会盟,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该章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主张行仁义,甚至杀身成仁,但他反对没有价值的牺牲,行仁义不能刻板、僵化。

为了小仁小义牺牲生命是不值得的,人生还有很多“大义”要去面对。也就是说,管仲没有为主人殉节,而且还为曾经的仇人效力,确实是让人难以接受。

但这不妨碍他心怀天下做“仁人”。人应该有“忠”心,但不能“愚忠”。

管仲在他的《管子》中也提到这事,他说他怎么能为一个人死呢?他要为齐国社稷而死,“夷吾生,则齐国利。”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5)

《论语-雍也》篇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在孔子看来,能够博施而济众的人,不仅仅是仁人,应该算作圣人。

管仲相桓公,有大功劳、大贡献于天下,堪称博施济众,唯计其有器量小、不节俭、不知礼等缺陷,故终不以圣论,而以仁论。

由此可知,孔子以仁许管仲,既有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事实根据,非轻易之谈,属于深思熟虑之定见。一贯惜字如金的孔子连用两个“如其仁”,可见孔子对他“仁”的肯定。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6)

襄公及瓜不代惹祸

齐僖公有个侄子叫公孙无知,齐僖公把他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宠爱,他享受的俸禄,服饰,生活待遇都和太子诸儿同等,因此太子诸儿难免心生嫉妒。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顺利继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即位后,立即降低公孙无知的各种待遇,公孙无知因此怨恨齐襄公。

齐襄公是个道德败坏的人,他即位之前就跟妹妹文姜乱伦,文姜嫁给了鲁国的鲁桓公之后,他们依然不懂收敛,经常约会,有一次被鲁桓公发现,齐襄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乘妹夫鲁桓公喝酒后,把他杀死。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7)

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后,还让自己的叔叔、大力士公子彭生顶罪,并在鲁国人的压力下杀了公子彭生。文姜不敢回国,一直住在齐国遥控鲁国政权。

齐襄公家风也不好,他的女儿哀姜嫁给鲁庄公后,竟然跟小叔子庆父偷情,鲁庄公去世后,由于她没有儿子,想立自己的妹妹叔姜(鲁庄公的妾)的儿子为国君,于是联合庆父搞了第一次宫廷政变,杀死了太子般。

叔姜的儿子公子启方继位为鲁闵公。两年后,庆父想自立为君,于是他联合哀姜搞起了第二次宫廷政变,杀死了鲁闵公,叔姜不知所踪。

庆父做了国君后,国人不服,引起暴乱,当时还流行一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8)

这时,逃往国外的公子们也来到鲁国边境,准备反攻,鲁国内忧外患让庆父害怕,于是逃往莒国,后在遣返鲁国的路上自缢而死。

哀姜则逃往邾国,她还希望自己的弟弟齐桓公能救自己,没想到齐桓公觉得她辱没家门,不但没有救她,反而派人把她暗杀,尸体送回鲁国。

齐襄公还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因此而导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齐襄公吕诸儿于公元前698年即位时,正值春秋小霸郑国走向衰落,齐襄公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齐襄公联合几个诸侯小国出兵干预卫国内乱。周王室带兵阻止齐国联军,被击败。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9)

周王室虽败,但影响力不容小觑。齐襄公担心周王室有朝一日进行报复,于是派军队长年驻扎齐国西南的一个叫葵丘(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一带)的地方,以加强对边疆的防守。

这支边防军的首领是齐国两个大夫,一个叫连称(其妹是襄公妃子),另一个叫管至父(姬姓管氏,管仲族叔)。

为了让两个人安心驻守边疆,齐襄公立下约定,明年瓜熟之时换防(成语及瓜而代来源于此)。可到了第二年瓜熟之时,齐襄公却不兑现承诺,让两人继续领兵驻守。

堂堂齐国国君怎能说话不算数?两个大夫愤怒了。于是他们找到一直想篡位的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三人一拍即合,密谋杀死齐襄公,欲取而代之。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10)

连称的一个妹妹是齐襄公的偏妃,一直得不到宠幸而心生怨气,她向三人集团提供了齐襄公在宫内的准确信息。

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领兵闯入齐王宫,路上还遇到一个因为没有为齐襄公找到一只丢失的鞋(打猎时受到野猪的惊吓而丢的鞋),而被鞭打的小吏,小吏也成为他们的帮手,杀死了躲在门后的齐襄公(有个叫孟阳的替身先被杀死)。

可怜一个国家的国君因不守诺言而惨死在自己的臣子手下。

《左传·庄公八年》中记载: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史记论语易经(论语史鉴齐襄公)(11)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叛乱,自立为国君,史称齐前废公。这件事也导致了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出逃,公子纠带着管仲和召忽逃往鲁国找姐夫去了。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去了莒国(今山东省莒县)。

公孙无知做了国君后,得不到人们的拥护,由于他树敌太多,对待大夫很暴虐,有个叫雍廪的大夫非常怨恨公孙无知。 齐桓公元年(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春天,公孙无知在游玩的途中,雍廪趁机袭击并杀死公孙无知。

公孙无知死后,齐僖公之子、公孙无知堂兄弟、齐襄公亲弟弟公子小白返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