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辛丑读书録之一

范振绪的“雨”字

雨水之日,见陇上大家范振绪写的“雨”字,一眼就难忘。这字,再现了晚清进士的风采!

朋友雷玉石在圈里晒了一组:雨水之日,游览武山水帘洞祈福圣地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陇上大家范振绪写的匾,正中一个"雨"字。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1)

初看,以为是单字匾额。随手翻阅资料,发现此为范振绪于1949年写的,看落款应是武山未解放之前所书。资料介绍说,内容为“西山暮雨”。按理说,应该为四字匾额,看照片又是单字,难道是四字四面匾!我有些弄不清楚了。武山的朋友看到后,请留言解惑。

武山水帘洞是丝绸之路上著名洞窟之一,以前去过多次,都是匆匆去,匆匆返,未能细看。水帘洞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是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这些年,当地政府全力将此地打造为祈福圣地。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2)

水帘洞的石窟亭宇,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经过后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等著名景观,尤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等最为珍贵。该石窟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大的佛像下面,石雕的风格非常有特色,保存佛教传入内地时的最初的样子,喜欢的朋友们值得一去。

范振绪的“雨”字,的确是首次看到。给我启发颇多。

大字难为!写字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大字榜书,难度不是一般。有多难!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韦诞,有这么一个故事。魏明帝曹睿曾修建了一座凌云阁,非常高峻。要在这个阁上题写匾额。那时匾额字不像现在,纸上写,然后放大。那时,直接写在石碑或匾额上的。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3)

韦诞站进一个筐里,用辘轳把他拉上去,在空中书写。匾额离地有二十五丈高。这个难度就大了。为韦诞站在筐里,写完了匾额上的。下来后,人们才发现,韦诞的头发胡须全白了。可见,写大字对技术和心理要求是心理要求是常的高。

大字难为!那么,究竟难在何处?我想无非是三点:其一装饰性,如何让字在纸上凸显出来;其二,正,即正大气象,这种大匾多悬挂在重要场所,或寺庙,或殿堂,或会场,没有正大气象,就无法彰显堂皇之气。没有颜柳的正大气象,就只能隐私舞弊的味道了。其三,难在紧密。古人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言下之意是写大字、小字要注重结构的疏密。大字密,要使密处密不透风;小字要疏疏朗,疏可走马。其实,这不难理解,小字写密了,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墨团团。大字疏朗了,笔画就细了,压不住纸,远处看,凸显不出字,只能看到匾额看了。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4)

年前,参加了二十多场写春联活动,福字至少写了五百个。写的过程中,专门练习了一下疏、密两种感觉,有的福字,以密为主,有的福字,则以疏为主,还是有所获。

范振绪(1872年——1960年),甘肃靖远人,末代进士,号东雪老人,又号太和山民。曾任甘肃议会副议长,在武威教书十年。和张大千等文化名流相熟。他书画兼善,书法擅长行书、草书,楷书自然不必说,用笔娴静流畅、刚柔相济,平和自然、从容洒脱,蕴正气于温雅之中,自书胸臆。绘画长于山水,偶作侠客、佛像,亦有士气,格调高迈。用笔刚中见柔,苍中带秀,深得文人山水画精髓。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5)

雨水之日,看到了范振绪写的“雨”。忽然,对写匾额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也算是陇上先贤的福荫吧!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6)

为什么有人说水帘洞是在庐山拍的(甘肃武山水帘洞)(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