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孙唯

实习生 洪佳恂 马秀岩 冯婷婷

图/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供图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

同处湾区,广州天河、深圳南山均属中国经济百强区。“双城”联动,会产生怎样的对话?12月6日,第二届“山河对话”2021大湾区中小学德育“双城”论坛在广州天河举行,大咖专题演讲、德育公开课等活动丰富多样,教育者、德育人畅谈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小学分会场在华阳小学天河东校区举行,师生同上班会课、名校长名师德育沙龙……聚焦小学德育,“双城”德育未来可期!

德育公开课:团体合作、角色扮演,上有温度的班会课

“鱼群钻洞”“头脑风暴”,合作让我们更快乐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基于此,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李加佐老师为四年级12班的学生带来《合作让我们更快乐》主题班会课。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2)

“鲨鱼来了,快躲进洞里!”“小鱼”们一个接一个紧张地钻进呼啦圈……课程伊始,李加佐老师组织同学们玩“鱼群钻洞”游戏,同学们扮演的“小鱼”要在老师扮演的“鲨鱼”到来的10秒内,同时钻进呼啦圈里,才能算“逃生”成功。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3)

在“头脑风暴”环节,李加佐老师设置了导游解说、拍照摄影、卫生清洁等六个任务,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接待外校老师的工作。同学们分组热烈讨论、细化任务:主持、表演、编辑设计、扫地清洁、泡茶送水……各项工作安排有条不紊,每组的代表介绍起来头头是道。

同学们在分享环节表示——“只有合作力量大,才能克服困难”“合作需要谦让、团结、默契、包容、信任、尊重……”“这次的模拟分工合作给我们带来了新奇体验”。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小学生缺少集体生活的经验,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在教师课后反思环节,李加佐老师总结道,“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学习合作方法、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运用合作的实践能力。”

角色扮演,“长颈鹿语言”促进亲子沟通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个人独立意识大大增强,对父母不再一味顺从,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吴必娴老师为五年级4班的同学们设计了《魔法语言——让我们更会沟通》主题班会课。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4)

“妈妈下班推开房间门,看到本应在做作业的小美正拿着手机……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吴必娴老师抛出问题请同学们进行情景模拟——“你又不好好写作业,又在玩手机!”“刚刚有同学给我发消息,我没有玩手机!”……

“不要烦我!不用你们操心!你们有没有在生气的时候对父母说出过这样的话呢?”吴必娴老师进一步提出,“既然我们和父母之间彼此关心,那为什么我们要用‘带刺的玫瑰’来伤害对方呢?”为此,她为同学们介绍了“长颈鹿语言”这一新概念,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完成“知需求”“说事实”“谈感受”“诉请求”四个环节的任务。她让同学们轮流扮演“亲子”,体会如何用有效的语言和包容的情感进行沟通。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5)

吴必娴老师说,“每个人都需要爱、被爱、理解与尊重,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分享环节,同学们表示收获满满:“如果以后和爸爸妈妈闹矛盾的话,我会用‘长颈鹿语言’来交流。”

在教师课后反思环节,吴必娴老师表示:“这节班会课的结束并不能代表亲子关系的矛盾从此化解,还需要我们不断践行后续的班会课。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能够鼓励学生们主动走出沟通的一小步,探索适合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方法,让爱和温暖融入亲子生活。”

穿越时空,长征精神助我成长

学生每人一个冰袋,双手握住冰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静静地体验。一分钟里,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隆峰老师带着学生感受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老师带同学们运用想象穿越时空之旅体验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真实的故事,一个跟严冬雪山和棉衣有关的故事。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设想长征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进入到长征路的艰难情境当中。

另一个体验活动中,军需处长给发棉衣,但只剩下一件棉衣,这时该怎么办呢?老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劝说小战士接受棉衣,另一组劝说军需处长留下棉衣,学生依次上场。每个孩子让棉衣的理由温暖又可爱,“军需处长,您年纪大,会得病的,您留着吧。”“小战士,你别看我这么老,我可壮实着,你是祖国的未来,你留着吧。”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7)

隆峰老师推进场景继续。小战士接受了棉衣,继续前进。突然,有个小战士发现军需处长不见了,这时有人看到了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学生演绎军需处长最后的生命时刻,再一个接着一个用诚挚的语言向他告别。

在课堂的最后,隆峰老师让学生分享了自己身边“最后一件棉衣”的事例,并祝愿他们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成功翻越成长路上的各种雪山,茁壮成长。

“这节课我总共设置了5个体验活动,层层递进,将同学带入故事,体验冰冻、定格困境,从两难选择到生命最后时刻的演绎,再以另外的身份和烈士告别。之后将故事和自己现在的生活连接起来,找到身边的榜样。”隆峰总结道,现在的青少年不缺信息来源,但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的经历,一节课不足以让长征精神在孩子心目中扎根,后续还应该有一系列活动。

绘制彩虹图,学会和“情绪君”做朋友

在《你好,情绪君》班会课正式开始前,天河区天英小学的冯纬怡老师组织学生玩一个名叫“鸡蛋变凤凰”的热身小游戏。“我输了,很伤心。”“我两轮都赢了,成为了凤凰,很开心。”在游戏环节中,冯纬怡通过游戏输赢来引导学生认识情绪,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8)

“如果用颜色来代表你们的情绪,你会用哪些颜色呢?”冯纬怡问。她用彩虹图展示了自己一天的情绪并让学生们画出自己的。孩子们纷纷拿出画笔,在小板凳上认真地绘制情绪彩虹图。

冯纬怡通过讲解“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引导学生理解任何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都是值得珍惜的。一位同学说,“每当我上台,一恐惧就会念错词。”老师及时指出,害怕也会起到提醒作用,引导学生面对恐惧时要勇敢。同时,冯纬怡教导同学们,伤心有时也是有好处的,“流完眼泪会使我们整个人都舒服很多”。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9)

冯纬怡通过展示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并拿出“情绪百宝箱”——一张画着不同颜色的图,向学生抛出“如何面对一天中众多情绪”的问题。同学们各出奇招,大胆地分享调节情绪的方法。有的会进行情绪归类,有的会用数字记录开心和不开心的次数。

“我们要学会与情绪君做朋友,可以通过画画记录心情,也可以与朋友、老师或家人倾诉,还可以在集体中玩小游戏来获得快乐。”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总结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我觉得他们缺少一次表达的机会。所以这节课主要由认识情绪、接纳情绪和调整情绪三大部分来引导孩子们。”冯纬怡表示,调节情绪的方法一直渗透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通过老师的及时引导,孩子们明白了调控、缓解情绪可以通过游戏、画图、倾诉和在集体中寻找温暖等方式。

主题分享:用“看得见”的班会课,点燃唤醒教育的本质

深圳南山区教师代表郎丰颖带来《跨越山河只为看见——“看得见”的班会课》主题分享。郎丰颖是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老师,已有26年教龄,实施“看得见”的班会课已有19年。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0)

班会课是唯一没有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课。但班会课上并不缺少“教材”,而是缺少发现“教材”的眼睛。如何发现教材呢?郎丰颖指出,老师要根据年段不同、学生不同、所需不同,因班施教。

她认为,“看得见”的班会课是有情的,教育事业是有情怀的事业,而情怀最难以估量,因为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又起到最重大的推力。“一个孩子小学6年,每学年要上40节班会课,6年要上240节班会课,240节班会课合成一本沉甸甸的成长记录袋。里面有我们对孩子的情,也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见证,让孩子看到最好的窗口。”

“看得见”的班会课是有章法的。在班会课中,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功在平时。凡事要先预见,预见了问题才能避免出现烦心事。另外一种功能是妙在应急。班主任老师就如同救火队员,要有处理应急的防御能力。郎丰颖强调:“我的课件上有‘反复上’三个字。很多时候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反复教、反复抓而形成的。”

“看得见”的班会课是有心的。郎丰颖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校园十礼”的童谣班会课,每个小朋友人手一本册子,所有内容都是师生共同完成。郎丰颖分享道,“我们把学校、家里的事情编成100首童谣,建立我们的教育体系。班会课应该没有训斥、没有评判,而是讲道理,激活孩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教育发声的时候。其实孩子们个个都是潜力无穷的小巨人。”

“看得见”的班会课很简单。“其实看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人是不需要被教育的,只需要被点燃、唤醒。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要分四步:外塑、内化、内生和外化。”郎丰颖表示,老师会引导学生遇到事情解决心情,再解决问题,通过转化思路、寻找方法、精神唤醒、强化巩固、点燃内需,最后完成自我构建。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点燃和唤醒。”郎丰颖说,“看得见”的班会课是有意义的。因为看得见,为孩子的成长留痕,为老师的职业留念。“看得见”的班会课温暖了家长、成就了老师、看到了孩子。 “看得见”的班会课也永远在路上。

德育沙龙:关注成长需求,助力自主成长,校长名师畅谈德育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1)

“当下的‘双减’背景下,关注学生需求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在德育沙龙环节,主持人、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提出问题。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2)

“能看得见学生的喜怒哀乐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要研究、关注儿童的差异,还要包容、尊重差异。”天河区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表示,学校、老师应该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儿童的潜能得到挖掘,优势技能得到发挥。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表示:“我们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因为这是我们采取教育行为的依据。教师要看见孩子的喜怒哀乐背后隐藏的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比如当孩子对校园有分离感和焦虑时,就帮他建立校园生活的安全感。”

“‘双减’之后我们老师做得最多的是想尽办法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让他的学习更加轻松,才能培养更多的学习兴趣。”天河区岭南中英文学校德育主任温欣分享道,社会实践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家校社三方面的教育氛围越来越和谐,孩子们可自主规划的时间和兴趣培养的方向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孩子成长的需求来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3)

有哪些需求是曾经被我们忽视过的呢?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周洁表示,孩子们的心灵需求是容易被忽视的。学校曾经发现一个总是跟同学们产生冲突、不懂得跟他人相处的孩子,但有一天老师发现居然有三个小朋友在班会课上感谢这个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原来,这个孩子跟别人起冲突可能是不懂得表达,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孩子。于是老师就安排他去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管理服务,结果这个孩子特别开心、认真、负责,服务得特别好,他的成长状态也随之变好了。

我们如何在关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做了5次心脏手术,因为身体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参与学校的活动不多,同学们的认同度也不高。后来有位老师很睿智,给学生每人设置一个岗位,让他也参与其中。在老师的鼓励、帮助、支持和教育下,他坚持了下来。经过那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他变得阳光起来,参与其他的学习活动也更加积极。”郭文峰分享道,老师们在平时也会采用设置岗位的方法,当一个孩子对能够为他人、为集体做一些事感到快乐和自豪时,他当下的生活是得到满足的,满足了他内心被尊重、被认同的需求,他会展现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更大的能力、更好的才华,把自己和服务社会、国家连接起来。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4)

“我们学校每个老师为学生讲一个‘温暖而智慧的小故事’;每周三晚上进行教师读书分享会,以促进师生踏入正面教育领域,教师们几乎全员参与;在这学期我们也全面开展家长读书分享会,让每一个班级的家长代表都进行分享,通过正面教育的学习,落实到各自的家庭教育当中。”天河区岭南中英文学校德育主任温欣分享道。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校长姚晓英提出,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三个原则:“一是多元——主题多元、形式多元、途径多元;二是开放,即所有课、所有人都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成长路径当中来。三是融合。当班会课、德育课,心理课、艺术课、阅读课,甚至数学课、科学课等课程都融入到德育成长的路径,教育的力量会变得无比强大。”

昌乐小学德育主任潘秀琼分享了天河区的创新做法——一是多个学校携手研究,做了大量不同学段的建构。二是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确立班会课的主题。比如一二年级可以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习惯的养成,中年段可以关注孩子们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更高学段可以关注青春期困惑。三是班会课中有很多共性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教师董海超分享道,“我做了30多年一线班主任,发现孩子们生气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很多小孩子偷偷溜到角落里,有的会把自己关在厕所里等等,那当孩子很愤怒的时候应如何表达他的愤怒?”对此,董海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在班级里设置了情绪暂停区,告诉孩子情绪是怎么来的,当情绪来了怎么解决,教孩子们使用暂停区,当有情绪的时候可以自己进去,慢慢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修复好了再出来,那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

总结点评:见证改变、看见美好,双城德育未来可期

周洁表示,“今天的班会课真正满足了孩子们成长的需求,也让我看到了天河区在落实德育的常态。相信在老师们的坚持下,班会课会越做越好,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5)

“见证改变、看见美好”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清平对“双城”论坛小学分会场的评价。“正面教育和立志教育双轮驱动,带来了天河教育新的教育生态。越来越多的学校德育特色与品牌形成;越来越多的老师变得更专业;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学校的同盟军和合伙人;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2020年《天河幸福标杆行动计划》提出的‘校园有品质、老师有活力、孩子有笑容、家长有好评’的教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王清平为德育班会课的设置提出了三点建议:系统地设计班会课,充分发挥班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因班制宜实施班会,真正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站在班会课的中央;让班会课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舞台。她分享道:“祝福我们的德育人永远都年轻,因为我们德育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有一种不断向前的内在动力。”

家校协同助力幼小衔接(山河对话双城联动)(16)

“作为‘天河区正面教育校际联盟’牵头校,我校德育工作是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引领,正面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两翼协同赋能的德育新生态。”分会场主持人、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分享该校德育成果及成功经验时介绍,该校积极构建完整天府“追梦”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天府“和雅”德育活动;建设校级德育工作室,推动教师德育专业发展,多项活动助力德育发展。

“我们期待在德育关注学生需求的同时,学生能更自主地成长,我们更期待‘山河对话’双城德育论坛这一平台能持续携手、相互借鉴,共同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欧阳琪提出展望与期许。(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许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