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原创稿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1)

云雾之中星斗山。陈小林摄

高山云雾出好茶,云海之下是茶海。四月微雨,站在湖北利川毛坝镇大茅坡俯瞰,云海翻腾,薄雾缥缈。

位于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毛坝镇地处有“黄金产茶线”之称的神秘北纬30度区域,良好的生态造就了“利川红”的绿色禀赋。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2)

航拍星斗山茶园。李传书摄

2018年4月28日,“利川红”成为中印首脑东湖茶叙国事用茶。一夜间,“利川红”成为“网红”,蜚声大江南北。

2021年4月12日,在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现场,外交部蓝厅茶文化展示区上,“利川红”再次惊艳亮相。在以黄鹤楼为造型的“湖北珍品”专柜里,“利川红”作为精品茶之一,被摆在最上方向全球展示。

因茶而兴,因茶致富。近年来,湖北利川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优势日趋明显,一片片茶叶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金枝玉叶”,带领利川人走出脱贫之路。“东湖茶叙”后的三年里,利川市抢抓机遇,深耕品牌、提档升级,让“利川红”行稳致远,越来越红。

12任书记接力种茶

被称为“凉都”的利川,四月还保持着冬季的湿冷,进屋就要烤火取暖。毛坝镇镇政府的会议室中,却保持火热的气氛。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3)

春茶。陈小林摄

4月23日,茶长制工作大会在毛坝镇召开。作为“利川红”发源地和主产区,毛坝镇宣布,将在全镇推行四级茶长制。

“茶长制推行后,将从农残控制、清洁生产、茶园管理、宣讲政策、优化品种等方面履职等方面开展工作,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促进‘利川红’高质量发展。”毛坝镇党委书记谢意说。

“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就要站得稳、行得远。‘利川红’发展已取得斐然成绩,下一步必须巩固好,发展好。”

谢意告诉记者,全面推行“茶长制”,是为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有效、发展有力的茶产业管护长效机制,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唱好“六口茶”。“我们要做到绿色兴茶、质量立茶、品牌塑茶、科技强茶、文化润茶、全民护茶。”

现在以茶闻名的毛坝,以前是以穷闻名的地方。

时间回到30年前,当时的毛坝,因为缺少粮食,三四十岁的汉子佝偻着身子,像六七十岁的老人。去世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才49岁。每年需要国家调拨300吨返销粮,才能勉强熬过饥荒。

转机出现在1987年,时任毛坝区委书记的黄仕永决心要给农民找一条活路。和区领导班子充分研究后决定,在毛坝大力发展速生密植茶。

在全区茶叶发展动员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带领人民向敌人开战;在和平年代,我们要带领群众向贫穷开战!”

抽槽换土、积压青肥、调拨茶种、分发化肥,在区、乡、村干部带头干的劲头下,当年植造茶园11800亩,毛坝的茶产业初现规模。

茶产业建设的大幕一经拉开,前进的步伐便不再停歇。

从1987年到2021年,34年,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利川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成了毛坝镇。一连十二任党委书记,接力干好同一件事——种茶。

“从穷变富,关键在于确保了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谢意说。

党委书记来了又走了,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接力种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红茶出口基地和地方良种茶生产基地。

“利川宜红,功夫天下”。目前,利川市茶叶种植面积27.16万亩,茶叶年产量2.2085万吨,产值超过12.78亿元。建成国家级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新增省级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基地1万亩。

买好茶叶到利川

雨后的毛坝镇,茶香四溢。在毛坝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的茶园中,茶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茶叶。田云奇则站在一旁,不时与茶农们交流采茶经验。村里农闲的老人,没事就来茶园帮忙采鲜叶,现场过秤,收取报酬。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4)

春季采茶忙。牟联文摄

“喝过的茶就是出自这片茶园。”田云奇指着一片茶树骄傲地说。2018年,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东湖茶叙时,“利川红”茶为世人瞩目,楠木村就是高端茶“冷后浑”母本园所在地。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近年来,“利川红”声名远播,大放异彩。“兰花香、玛瑙红、冷后浑”等高端品种,独特的品质让“利川红”成为红茶中的翘楚。但这条品牌塑造之路,走的并没有那么容易。

早期茶园的粗放经营,造成各种乱象。一些茶农为了追求高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毛坝茶品质低、无特色。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终于在外地客商心中打下了“想买好茶叶就去利川”的好口碑。

作为省级龙头企业的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对质量立茶、品牌树茶感触颇深。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5)

星斗山茶园。李传书摄

“我们从90年代就出口茶叶,精制茶2.6万元-3万元一吨,到现在几十年都没涨价。一斤茶毛利润不到1元钱,做了22年红茶,却连年亏损。”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制茶师邱建红无奈地说。市场的困境,倒逼企业转变。

扩大茶园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全力推进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经过当地制茶人的努力,而今“利川红”已成为中国红茶的一个知名品牌。邱建红带领科研人员研制的“冷后浑”,茶汤色红艳明亮,冷后变浑浊,2014年在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一举成名。巴人红茶业推出的“巴语·利川红”,在去年举行的“中茶杯”茶王赛中获得红茶组金奖。

如今,楠木村家家户户都种有“冷后浑”。全村更是在2016年就成功实现整体脱贫。

利川成功推出“利川红”系列产品,其中,“星斗山”“云头山”“星斗绿屿”“富硒”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利川工夫红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严格的品控,让“利川红”系列产品远销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每年出口1500吨,实现经济收入3500万美元。

“以前种的普通茶叶一亩只能卖到3000元-4000元,品种改良后,平均一亩市场估值为10000元左右。”谢意说。

除了“冷后浑”,“黄金叶”“毛坝早”“梅赞”“金萱”等品种也已经在市场上闯出了名头,高端茶叶一斤可以卖到2万元以上,还供不应求。知名品牌的形成,为毛坝茶业闯荡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川红的底色是绿色

生态有机发展是必由之路。走进忠路杨家坡有机茶基地,沿着阶梯状的坡面向茶园深处看去,一垄垄葱郁茂盛的茶树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雨后,68岁的杨书香和邻居一起,采摘茶叶。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6)

杨家坡有机茶基地。陈小林摄

“老话说谷雨采茶,包治百病,雨后采的茶更鲜香。”杨书香说,“每天来采两斤茶,可以收入100多元。”

由于地势偏僻,产业发展不起来。以前的杨家坡村,1700多人中,有605名都是贫困户。杨家坡村村书记黄碧素说:“最初听说要建茶园,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村民都说,这么偏僻的地方,不可能做得起来。”

但嘉润茶业负责人谢文英,硬是在这里做起了国内最好的有机茶园。

“自己没有基地,品质无法把控。必须要转型,哪怕很痛。”价值200万元的出口茶叶因农残超标,被海关扣下了,让谢文英坚定了转型做有机茶的信念。随后,她转战杨家坡,专心发展有机茶。

10年间,投入4800万元,“死磕”产品品质。去年12月2日,杨家坡茶园获得世界最高有机标准德米特(Demeter)转换期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有机茶园。

在茶厂打工的杨家坡村十四组杨成洲,儿子和父亲都是残疾人,夫妻二人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只有靠在家种地为生,生活非常艰苦。家里三间木质房,房屋漏雨,院坝长满杂草。嘉润茶叶有限公司成立生耕农社专业合作社后,夫妻俩踊跃报名,一干便是四年之久。

现在,杨成洲家一切都焕然一新。木质房已装修好且盖上了琉璃瓦,院坝硬化,院内周围干净、整洁,原来的旱厕也变成了卫生厕所。

“发展茶产业,让我从贫困中走出来。现在女儿也出嫁了,年收入至少有6万元,手里存款也有十几万了。我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家门口就业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在茶产业的带动下,走上脱贫致富大道的,远远不止杨成洲一人。

晚上11点,毛坝镇巴人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制茶师傅胡正印和胡明开带领员工对白天收来的茶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

来自毛坝镇和平村3组的胡明开,妻子外出外务工时左手四指被机器切断,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无法再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的张平只能长期在家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困难。

在胡正印的带领下,他学会了制茶技术,月薪达到了10000元。尝到依托茶叶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甜头后,胡明开还开导和鼓励妻子,将家里4亩责任地全部种上了茶叶。2020年就实现了2万多元的种茶收入,在村里新建了小洋房。

“都说产业致富,这是真的。小小的一片茶叶,更像是金枝玉叶。我从对生活的茫然,到学了制茶技术以后的重拾信心,看上去不起眼的叶子,彻底帮助我改变了家庭情况。”胡明开满怀感动地说。

近年来,利川大力推进茶产业扶贫,共7024户贫困户发展茶叶13811亩,人平增收1600元以上。

茶旅融合迈出新步伐

绿水绕青山,入眼都是画,茶园变景区、茶山变金山。为了实现茶产业更高收益,近年来,利川市转变思路,依托自然生态禀赋,走出茶旅融合新步伐,开启了以有机茶种植、加工为主体,集观光、休闲及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路子。

利川水质含硒的地方(湖北利川绿色崛起)(7)

游客在体验炒茶乐趣。牟联文摄

全域旅游,民宿先行。来利川,喝喝红茶,赏赏风景,景观养眼,文化养心。

走进位于利川白鹊山村5组的利川龙船调湖居民宿,石墙瓦屋、绿树成荫、山居惬意、隐秘清净,浓浓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五一假期还没到,民宿的房间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

随着利川市全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毛坝镇的不少村落成为“网红”。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这里看翠绿茶园、尝利川红茶、品采摘乐趣、赏非遗表演、听土家民歌、住茶乡民宿。许多村民在茶旅融合上尝到了甜头。

飞檐翘角,黄墙灰瓦,位于名茶“利川红”核心产区楠木村的“博航民宿”吸引了不少往来茶商和游客。

“博航民宿”老板陈红章、田凤菊夫妇以前都在外地打工。家中母亲身患重病后,不得不回家照顾老人。老人看病要花钱,孩子要读书,家里欠下10多万元债务。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看到村里经常出入的茶商,夫妻二人决定将房屋改造成民宿。

“现在旺季每天有3至5桌客人就餐,10多位客人住宿,年收入15万元左右,彻底改善了家里的生活。”老板陈红章高兴地说。

随着茶旅融合发展,利川逐步形成了“中国利川红第一村”、“星斗山红茶谷”、“郁江画廊茶产业带”、谋道大兴茶旅融合等示范点。打造出大茅坡云海摄影、五二村茶海体验、星斗山林海揽胜、新茶园竹海感悟、新河村歌海互动等景观。

目前,利川市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已涉及到80多个村,民宿经营户近1500户,客房12000间,床位22000多张,创造直接就业岗位6000多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就业700余人,间接带动30000多农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间接就业4000余人,实现贫困户增收近亿元,民宿旅游已经成为利川市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的新动能。

湖北利川,奋力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让“绿叶子”转化为“白银子”,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茶旅融合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歇。绿色崛起之路,正沿着星斗山蜿蜒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