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日。自北京史家胡同56号院成立至今,北京人艺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新中国话剧艺术殿堂的代名词,也成了北京乃至全国一道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景。从《茶馆》里的众生百象到《天下第一楼》的百味人生,从《雷雨》里的极致爱憎到《家》的青春赞歌,从《哈姆雷特》直抵人心的叩问到《蔡文姬》里韵味悠长的《胡笳十八拍》,70年来北京人艺上演了300多部剧目,串联起一幅幅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人生画卷。院庆日当晚,1999年第二代演出阵容再度齐聚首都剧场,演绎70周年纪念版《茶馆》,并进行8K录制和实时直播,场外观众首次可以线上同步观赏这部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

北京人艺直播68周年院庆(庆贺北京人艺70岁生日)(1)

院庆日演出《茶馆》已成了北京人艺的一大传统。6月12日晚,观众跟随直播镜头到了《茶馆》的后台,工作人员正忙着布置八仙桌、橱柜等道具,在演员化妆室,梁冠华、何冰、吴刚、岳秀清等演员正在补妆,确认着每一处服化道细节。晚7点半,伴随清脆的铃声响起,直播屏上大幕拉开,大傻杨唱着数来宝登场,跌宕起伏的茶馆众生相就此展开。“有生之年系列!”“致敬经典!”“旷世之作!”“全是角儿,可饱眼福了!”弹幕和留言区的观众纷纷留言。截至6月12日22:10谢幕时,已有133.7万人在北京人艺官方视频号收看了《茶馆》,点赞348.6万次。

北京人艺直播68周年院庆(庆贺北京人艺70岁生日)(2)

小小一座《茶馆》,方寸之地映照着世间百态、历史变迁,成就了中国话剧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3月29日,焦菊隐、夏淳联合导演的《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并引起轰动,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对老舍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1980年《茶馆》剧组受邀赴德国演出,开启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之路。于是之饰演的王掌柜、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郑榕饰演的常四爷、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英若诚饰演的刘麻子等成了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1992年,《茶馆》第一代阵容在首都剧场做了告别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几个年轻人甚至跳上台展开了一开始备好的横幅,上面写着——“戏魂国粹”,这让于是之忍不住落下泪来。

北京人艺直播68周年院庆(庆贺北京人艺70岁生日)(3)

《茶馆》剧照。(李春光/摄)

1999年北京人艺重排《茶馆》,那些曾在台下看戏或曾在剧中跑龙套的年轻人接过了传承经典的接力棒,这让他们忐忑不已。“1999年我们刚开始演的时候,并没受到多少表扬。”饰演常四爷的濮存昕说道,“我当时邀请黄宗洛老师来看戏,想在他那儿讨一个意见,讨声好,可他就是不提,我问得多了,他就说了一句:‘不容易’。”如今20多年过去,濮存昕等人也演了300多场《茶馆》,这20年里演员不停打磨自己的表演,也在观众的意见和反馈中不断丰富着这部经典剧目。“《茶馆》走到今天也是观众一步步养育出来的,如果那些老前辈在天之灵能看到今天的《茶馆》,相信他们也会评价一句‘有意思’的。”

“我们一开始对《茶馆》做了些改动,而观众对老的版本印象太深刻。我们大概花了三四年时间,才让观众们一点点接受我们的表演。”王利发的饰演者梁冠华说。当初因为长相“讨喜”,梁冠华被林兆华导演看中出演了《茶馆》中戏份最重的王掌柜,这个角色胆小怕事,从不敢得罪有钱有势的人,不得不在一干茶客间卑躬屈膝、奉承施礼,同时他也是个善良的人,并没有损人利己的心思,梁冠华凭借精湛的演技演出了这个人物的讨喜和悲剧之处,逐渐也成了许多观众心中的经典“王掌柜”。“茶馆是一个丰碑,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是我个人的幸运,必须全力以赴,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人艺精神传承下去。”梁冠华说道。

北京人艺直播68周年院庆(庆贺北京人艺70岁生日)(4)

《茶馆》剧照。(李春光/摄)

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场,始终挂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前辈们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精益求精也始终激励着后辈从艺者。当初演员黄宗洛用了一辈子心力演尽了各类小角色,近乎着魔研究角色的他演活了“松二爷”,如今在舞台上, 何冰、吴刚等人也认认真真饰演着刘麻子、唐铁嘴这些哪怕并不讨喜的角色。甚至那些没有台词的角色,也都有演员为他们写下了人物小传、做足了考据,“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一棵菜”精神让众演员们一起构成了舞台上的众生百态,也成就着这出源远流长的《茶馆》。

据悉,本轮《茶馆》演出将持续至6月14日。

作者:彭丹

图片:除署名外均截图自北京人艺官方视频号

编辑:陆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