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为什么要叫文登(你先有文登还是先有威海)(1)

文登昆嵛山三瓣石

据历史文献记载,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划牟平县、观阳县设文登县,因县治东侧有文登山而名文登县。另一说为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设县,1400多年来,文登从未撤销,治所从未改变,这在山东是罕见的,在胶东是唯一的。

文登为什么要叫文登(你先有文登还是先有威海)(2)

关于文登设县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书·地理志》。该书于“文登”下注道:“后齐置。有石桥(指成山头伸进海中的“石桥”)、文登山、斥(赤)山、芝罘山”。由此可知文登初建时幅员之大,福山以东至成山头、石岛,皆为其管辖,与秦代在此所设的腄县相当。唐代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高齐后帝分牟平县置文登县”。后帝,即北(后)齐武成帝高湛之子高纬,称“后主”、“后帝”。后帝第一个年号就是“天统”。北宋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高齐天保七年,废东牟郡,自今昌阳县东五十三里长广故城,移长广郡,理中郎城”。又说:“高齐后主天统四年,分牟平,置文登,属长广郡”。可见,天保七年废东牟郡时,当时并未设置文登县。金大定年间任宫庭秘书长监、文登人郭长倩在其所撰写的《文登县学记》谓:“至高齐天统间,析牟平置文登县,以山为名。考诸传记,县东二里有山,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之,因号为文登山,后,遂为县名”。

据清代徐文范考证,北齐境内共有 128州、289郡、492县,文登属光州长广郡。公元577年,北周建德六年北齐灭亡,文登改属北周。时北周有215州、552郡、1056县。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当年,隋文登守将淳于难降唐,唐朝在文登设登州,亦称文登郡,淳于难为刺使。此时文登县隶属于河南道登州。当时唐朝共划分为10道,设358州、41都督府、1551县。武德六年(623年),文登一分为二,设清阳、廓定二县。贞观元年(627年),登州撤治,清阳、廓定二县合并为文登县,隶属于莱州。如意元年(692年),在牟平设登州;神龙三年(707年),登州移至蓬莱,文登县均为其属。唐麟德二年(665年),分文登县一部设牟平县,文登县所辖止于昆嵛山以东至海。这一局面保持了1000余年,直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文登一部设荣成县为止。

文登为什么要叫文登(你先有文登还是先有威海)(3)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原相继建立梁、唐、晋、汉、周各朝,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称“五代”,共8姓14王54年,文登均为其属下的登州管辖。与此同时,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闽、楚、南汉、荆南(南平)、吴越、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称帝,建立宋朝。文登属京东东路登州。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全国分24路、18府、252州、49军、3监、1285县。公元1127年,金人掳去徽钦二宗,北宋亡;同年十二月,金兵攻占山东,文登属金朝山东东路宁海州。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文登初属益都路宁海州;至元九年(1272年),直属于都省山东宁海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立小明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大将毛贵攻占莱州,占据山东3年,文登县为其属。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登州府,文登属于登州府宁海州。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县北境设威海卫,东北境设成山卫,县南境设靖海卫。三卫均由山东都司管辖。明时全国设165府、247州、135卫、161所、2镇、1119县、46土司。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建立清朝,文登属于山东省登莱青道登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文登东境设荣成县。

文登为什么要叫文登(你先有文登还是先有威海)(4)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4年,文登县属于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4年,属山东省鲁东区。1940年6月,中共领导的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胶东区。1942年初,为抗日需要,分文登西部、牟平东部设文西县,文登(东)、文西两县均属于山东省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1945年,改文西县为昆嵛县。

文登为什么要叫文登(你先有文登还是先有威海)(5)

1950年6月,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均驻文城),昆嵛、文登二县属于山东省文登专区。1956年3月,文、昆二县合并仍称文登县。与此同时,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文登县为其管辖。1958年11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又改为烟台地区,文登县均为其属。1983年11月,文登县属烟台市管辖。1987年6月,地级威海市成立,文登县为其属。现在,是威海市文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