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崇尚仁义,待人讲究将心比心。如果别人有恩于我们,那就要感念在心,知恩图报,做人但求问心无愧。如果知恩不报,反而以怨报德,那会被人瞧不起,以后也会失去别人的帮助。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1)

道德是一种智慧,仁义是王者之道,能够赢得人心。以怨报德,恩将仇报,自以为能一时得利,其实却往往不得人心,结局很惨。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家之间有时也是如此。

战国时期,晋国和秦国之间就曾经发生了一段以怨报德的故事。晋国自作聪明,却走了下坡路,秦国奉行仁义,却能不断发展壮大。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2)

秦国得贤臣

缪公(即秦穆公)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贤臣,叫百里傒。百里傒被称为“五羖(gu)大夫”,因为是秦缪公花了五张黑羊皮,把他从楚人手中换来的。羖,就是黑色公羊的意思。

百里傒原来是虞国大臣。虞国被晋国假途灭虢(guo),灭完虢之后回来路上也给灭掉了。但是,秦缪公却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国不把百里傒当亡国之臣,反而认为虞国灭亡正是因为没能任用百里傒这样的贤臣。

用一个贤人则会带来更多贤人。百里傒又推荐了他的好朋友蹇(jian)叔,并且说,蹇叔是高人,一般人还不知道他有多厉害。百里傒知道蹇叔的贤明,还现身说法,凡是听蹇叔劝告的都活了下来,一次不听蹇叔的建议,就随着虞国灭亡被抓了。这说明蹇叔能掐会算,很有先见之明。买东西有“买一送一”的,用人也是如此,结识一个高人,就能认识更多高人。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3)

晋国生祸乱

假途灭虢的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她儿子奚齐成为接班人,开始作乱,导致太子被逼自杀,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和夷吾(后来的晋惠公)逃出国外。但晋献公死后,骊姬没有如愿,晋国大臣里克先后杀死了奚齐及其弟弟卓子。剩下的晋国大臣分成了拥护重耳的一派(里克、丕郑)和拥护夷吾的一派(吕甥、卻芮)。

夷吾请求秦国帮忙,许诺事成后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秦缪公就派百里傒带兵送夷吾回晋国了。结果夷吾当上国君,成为晋惠公,之后却背信弃义,不愿意割让河西八城了。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4)

晋惠公让拥护重耳的大臣丕郑出使秦国,丕郑到了秦国,回头一看,发现晋惠公这是让自己送死啊,十分害怕。丕郑就跟秦缪公说,晋国人其实很想拥立重耳,晋国人之所以背约,都是晋惠公手下大臣吕甥、卻(xi)芮的主意,不如以利诱吕、卻二人过来,然后拥立公子重耳回到晋国。

秦缪公答应了丕郑,让他回晋国按计划行事。不曾想吕、卻二人很警觉,让晋惠公夷吾直接杀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秦国来,劝缪公说:晋国不行了,百姓不拥护晋惠公,你去攻打晋国算了。秦缪公却说:百姓要是不拥护晋惠公,他又怎么能诛杀大臣里克呢?这说明他们内部还是很协调的。于是,就不听,但是却悄悄起用了丕豹。秦缪公之聪明敏捷,由此可见一斑。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5)

秦国帮晋国

晋国有一年发生大旱,过来请求粮食援助。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天赐良机,不如趁晋国人饥饿,去攻打他们。秦缪公又问公孙支和百里傒什么意见?两人都主张给粮食。

百里傒还说:“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以仁义慈悲之心,把晋国国君与晋国百姓区别对待,虽然晋惠公很不地道,但是晋国的老百姓并没有错,应该救济他们。

秦缪公最终采纳了百里傒的意见,送了很多粮食给晋国,从秦国都城到晋国都城,运粮食的车船连绵不绝。晋国老百姓从此也对秦国感恩戴德。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6)

晋国坑秦国

过了两年,风水轮流转,秦国发生了饥荒,只好向晋国求助。晋惠公夷吾召集谋臣开会,他舅舅说:“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这个舅舅只看利害,不讲道义,而晋惠公却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

前面秦国刚帮助过晋国,此时晋国这些人不知报恩,却想着趁人之危,害秦国人,真是恩将仇报。

等到秦国在饥荒中挣扎了一年后,晋惠公就开始兴兵攻秦。在战斗中,晋惠公脱离了大部队,秦缪公就与麾下奔驰来追,结果没有抓住晋君,反而被晋军围住了。秦缪公也被打伤了。

就在这时,岐山下冲出三百人,奋勇杀来解救秦缪公。最后他们不仅把秦缪公救了出来,还把晋惠公生擒了。至此,剧情发生了神奇的反转。那这三百人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7)

秦国擒晋君

这就要说行善积德,必有天佑人助了。原来,秦缪公曾丢失一匹好马。岐山下的乡野村夫,把这匹好马抓住杀吃了。一起干这事的有三百多人,都被官吏抓到了,准备绳之于法。

秦缪公得知此事,却说:“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不能因为牲畜财产害人,听说吃好马的肉不喝酒会让人受伤,还赐了美酒给这三百人,把他们都赦免了。秦缪公的举动,把这三百人感动得无以复加。

后来,这三百人听说秦晋打仗了,都主动要求跟着来,见秦缪公陷入窘境,也都“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这样,秦缪公就把晋惠公生擒活捉,带回了秦国。后来,周天子求情,秦缪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也自责,秦国就把晋惠公放了,但是,秦国从此取得干涉晋国的优势,两国结盟,晋国太子圉作为人质送往秦国。晋惠公死后,太子圉私自逃跑,秦国就迎接公子重耳,扶持他回到晋国,成立了晋文公。

秦国被晋国在崤山打败(以怨报德易招灾祸)(8)

从历史轮回之中,可以看到,兴衰不仅取决于利益争夺,也取决于做事是否符合道义。晋惠公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看似聪明,占了一些便宜,最后却落得被生擒活捉的下场。秦缪公宽厚仁义,虽然一时吃亏,却赢得了人心,最终转败为胜,为秦国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国家如此,人也是如此。那些投机取巧占便宜的人,自以为得到些好处,却失掉了人心,路越走越窄。宽厚仁义待人处事,也许一时会吃亏上当,但自然会有人帮助,最终往往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