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659-700)四川人,陈子昂出生于射洪的一个普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宽裕他年少的时候常使剑斗气,直到18岁的时候还不知道读书用功,直到因为拿剑伤了人,才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埋头书海。不出几年时间,便学习诸子百家经典,25岁时取得科举进士。古代三四十岁的人没有考取进士的人多的是,让人不难免感慨,读书固然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要下苦功夫,习得方法。

1

相传陈子昂读书后不久就去当时的京城长安,看到路上有人卖胡琴,价格非常昂贵,要卖一百贯。这么多钱对于一般人家节省使用可以花费十年了。陈子昂当着众人的面反其道而行之,反向砍价,花了十倍的价格把琴买下来。众人惊讶不已,陈子昂说明天约好在长安最出名的酒楼给大家表演胡琴。

众人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于是第二天把酒楼围的水泄不通。没想到更为差异的事情发生了,陈子昂,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我叫陈子昂,来自四川,做了百篇诗文,拿给大家欣赏。弹琴是普通的技艺,我怎么能够表演?”当下把胡琴砸碎,分发诗文给众人。周围的文人墨客们一见到他的作品,纷纷大为佩服,从此陈子昂扬名长安。

陈子昂最出名的一首诗(一诗可令史留名)(1)

2

唐朝初年有许多的诗人,比如说有沈佺期宋之问等等,但是他们的诗作大都继承齐梁的浮艳诗风。而陈子昂的作品都是内容深厚、古朴有力的,所以他当时深感寂寞,没有找到一个内心志同道合的朋友。

陈子昂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出诗歌革新理论。文章虽短,但是在唐诗的发展史上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朝也有很多诗人反对雕琢浮艳的诗风,后来王勃也明确地提出反对不明所以的宫廷诗风,可王勃早逝,未能引起重大的诗风变革影响。

陈子昂继承前人的诗歌主张,提出了诗歌创作要“兴寄”和“风骨”。意思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现实内容,不能言而无物,浮于表面。

3

在武则天时期对契丹李尽忠用兵,当时陈子昂在幕府担任参谋一职。当时主帅武攸宜不通军事,陈子昂请求率军奔赴沙场,可武攸宜看他是个书生,并没有允许。可后来战事不顺,陈子昂再次进谏,这次武攸宜将他从参谋变为军曹。这时候陈子昂他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他登上北平附近的幽州台,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天地,此时他独自一人,身影寂寞。随后他高声吟诵出一首诗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的一生放在时空的长河里何其短暂,过去的触摸不到,而未来的也渺茫不见。独自一人登上高台,面对宇宙之大,一下子觉得在空间和时间上陈子昂觉得自己渺小的可怜,又怎么不会怆然涕下呢?

后世有人认为“前不见”和“后不见”指的是重用贤才的君主,因为陈子昂此时是在幽州,想起以前在燕地燕昭王筑高台招揽天下名士,所以前不见应该是再也不会见到像燕昭王这样的贤主。

但也有人认为此两者不见应该指陈子昂自己,想到自己死后,高古的诗风将断绝,再无人继响。

而我认为其中最让人感伤的是个“独”字,独自登上高楼,只身倡导革新诗风,独自诉说心声。而余音袅袅,千年后仍触发人们内心的感动。

3

陈子昂一生的创作诗歌不仅仅只有《登幽州台歌》一首,还有其他许多的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作还有《感遇诗三十八首》,有感而发,随遇而作。一方面他继承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左思的《咏史八首》的抒情言志的诗歌创作传统,

另一方面对张九龄的《感遇诗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的组诗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陈子昂成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所以后来宋朝的欧阳修、刘克庄都先后评价过陈子昂的成就,说到唐代掌有天下二百余年,而诗歌文风有三次变化,最初是从陈子昂开始的。

陈子昂因为父亲年老于是辞官回乡,父亲去世后不久,由于以前得罪勋贵,被武三思指使县令诬陷罪名,冤死大牢之中。那时候,陈子昂才4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