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学的好不好,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方面。一年级上期教材的解决问题教学,是从直观的《看图列式计算》逐步过渡到有抽象性的图文结合问题,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感悟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看图列式计算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起点,贯穿一年级上册整本教材,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讲数学故事

图画相对于文字来说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理解。一年级教材对于加法的意义和减法的意义是通过图画体现出来的。在一幅图中,表示“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计算,表示“去掉” 就用减法计算。

让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图片表示的意思,是孩子理解加法意义和减法意义的关键。先讲故事,然后将情境图的意思用抽象的数学算式表示出来。讲故事的过程不仅让孩子理解了题意,而且还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看图列式计算》的故事要经历以下过程: 加减法的故事---连环画故事(0的故事)---讲出信息和问题的故事(大括号和问号)---连加连减故事。

二、画图表示题意

一年级孩子都喜欢画画,把题意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也是孩子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要画图表示题意,就要孩子理解数学符号表示的意思。

在数学上,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也通常用符号表示出来。

1、用实线圈起来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加法计算。如果用虚线圈起来就表示“去掉”的意思,用减法计算。

2、斜线划掉表示“去掉”的意思,用减法计算。

3、有的用两幅图表示一个数学故事。通常在两幅图片中间用“→”连接起来,箭头表示“接着”的意思,说明两幅图画有直接的联系。也有的用多幅图片表示,在图片下面用“小圆点”表示图片的顺序。

4、大括号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表示要求的问题。如果大括号下面有“?”,表示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如果“?”在大括号的上面,表示求部分数,用减法。

5、加法表示把几个部分数合在一起,表示部分数时,通常在两部分之间留出一点距离。

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要经过多种形式活动的练习,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除了看着图画讲故事和画图表示题意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吃饭、购物、做家务、体育锻炼等都可以讲出加法和减法的故事,要有意识的把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2、动手操作摆小棒。 小棒操作是孩子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的中间桥梁,在小棒操作过程中孩子更容易理解“合起来”和“去掉”的意思。也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一图四式”。

3、根据算式编故事。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讲出数学童话故事,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具有生命力。

附:《看图列式计算》分类练习及答案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2)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3)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4)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5)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6)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7)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8)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9)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0)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1)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2)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3)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4)

一年级看图列式计算方法的讲解(怎样引导一年级孩子复习看图列式计算)(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