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租赁行业整体发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租赁行业整体发展(7万亿租赁业服务实体)

租赁行业整体发展

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截至目前,全国金融租赁公司68家,融资租赁公司1万余家,将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合并计算,整个行业的资产规模超过7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租赁行业经历了高质量发展期,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秘书长聂伟柱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租赁作为全球第二大的间接融资工具,在中国落地生根已有4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年来,融资租赁已经被广大实体企业所认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变大。融资租赁不仅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培育、促进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聂伟柱认为,前一个阶段过度强调“融资”,下一个阶段,方向盘该往“融物”转向。

服务实体经济

在不少从事租赁行业的人看来,由于早期发展租赁业务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部分租赁公司曾存在主体责任不清以及风险管理上的问题。不过,随着2007年银监会出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租赁公司开始走向高速发展阶段。

《办法》规定,银行可以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随后,第一批试点的五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伴随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彼时,融资租赁行业实现新的发展面貌。

2015年,租赁业再获利好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等文件。聂伟柱认为,该文件充分肯定了融资租赁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融资租赁行业得以再次升温,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截至目前,全国金融租赁公司68家,融资租赁公司1万余家,把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合并计算,整个行业的资产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行业看来,融资租赁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业态,在国外也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间接融资渠道。

聂伟柱告诉记者,回顾近10年的发展,融资租赁不仅仅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培育、促进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产大飞机C919所处的航空领域为例,2007年时,中国的飞机租赁市场几乎完全由外资垄断。据统计,2010年以前,中国民航机队规模约1900架,其中约1200架飞机是通过爱尔兰等外国的租赁公司引进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中资租赁公司不仅完全占领了国内的飞机租赁市场,同时,在中东欧等地区也有一席之地。对于国产大飞机C919来讲,中资租赁公司扮演了关键的启动用户角色。目前,800余架的订单中,超过六成来自中资租赁公司,前10大订单用户也几乎全是中资租赁公司。

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严监管也让行业在合规的路上行稳致远。

2020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万余家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步入正轨。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地方金融组织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条例》将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7类机构统一归为地方金融组织,并禁止7类机构跨省展业。

对于出台的相关文件,聂伟柱认为,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由银保监会监管,融资租赁公司由银保监会出台管理办法,各个地方金融局负责辖内企业的具体监管。从关联度、集中度、租赁物要求等基本的监管框架来看,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监管的指标类似。再深一层的指标,例如资本充足率、拨贷比、反洗钱等要求,乃至窗口指导,金融租赁公司相对更为严格。由于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实际从事的是同一类业务,聂伟柱认为,对二者的监管也将呈现一个趋同的过程。

聂伟柱同时建议,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其业务特点之一就是全国展业。“比如说一些从事工程机械厂商,它的工程机械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其中,大量的工程机械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出去的。如果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一个省内展业,融资租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大大削弱。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台法律,禁止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跨省(州)展业。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底下发的《条例》还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修改之后的《条例》预计将在跨省展业这方面,做出既防控风险又符合业务逻辑的制度性安排。”

从融资向融物打通

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期,融资租赁普遍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类信贷特征较为明显。在行业中,呼吁融资租赁“回归本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聂伟柱表示,在前一阶段,融资租赁公司大量从事售后回租业务,在客户选择上以政信类客户为主,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整个行业的市场影响力也得以增强。但反过来看,过度依赖类信贷业务,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化能力迟迟没有建立起来。“租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还有着很强的活力,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融资租赁具有‘融资 融物’的功能,很多场景是通过‘融物’来实现‘融资’的目的。现代意义的融资租赁,‘融物’是本源,‘融资’同样也是本源。前一个阶段过度强调‘融资’,下一个阶段,方向盘该往‘融物’方向打一打。从现阶段来看,也已有部分公司做出了尝试。例如,狮桥租赁专注从事商用车金融业务,累计拥有57万个卡车司机客群,支持客户购买卡车新车和二手车数量就超过60万台。”

除了要打通“融物”环节,近年来,租赁行业转型升级也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采访中,不少行业人士都在寻找“租赁投什么”的答案。对此,聂伟柱认为,“资产荒”是当前债权类金融机构的痛点,处在转型之中的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感受尤其明显。“选择什么行业来配置资产,应从这三个维度来考量。第一,天花板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例如,飞机、船舶、汽车等行业规模庞大,又有成熟的二手市场,适合租赁的介入。第二,租赁物要合规。租赁物是融资租赁交易结构的核心,模式的创新围绕租赁物展开,合规则是前提和底线。第三,最好能借助到股东的资源禀赋。”

未来租赁行业该如何走向下一步?聂伟柱认为,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未来要坚定信心。“租赁公司要压缩政信类业务,租赁物合规要加强管理,这些并不能动摇融资租赁存在的根基,相反,会倒逼租赁公司实现良性健康发展。融资租赁公司要和以往类信贷、类城投的发展方式告别,更多从事直租、经营性租赁等复杂度更高的业务。专业度和资产管理能力是未来融资租赁企业转型的两个关键词,这其实也是融资租赁区别于银行信贷的关键所在。银行信贷的评审逻辑是基于主体信用,倚重强抵押担保,这一逻辑下,中小企业主体信用较差,又缺乏抵质押物,自然很难拿到银行的贷款。融资租赁由于加入了租赁物的元素,其评审逻辑的构建应该更多基于租赁物,租赁公司要对租赁物有把控能力,而不是紧盯企业的主体信用。未来,打造成熟的租赁物二手市场,加之全流程的资产管理能力,融资租赁完全有条件走出一条区别于银行信贷的发展道路。”

对于租赁行业未来发展格局,聂伟柱展望说,“未来还会陆续有一批租赁公司进入千亿之列,但是,融资租赁行业头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将不会出现变化。更多值得期待的精彩场景将来自细分市场,例如乘用车、商用车、电脑、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将逐渐诞生若干家小而美的融资租赁公司,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于实体经济,打造中国租赁行业新名片。”

(编辑:何莎莎 校对:彭玉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