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陆续对滇池水质明显改善进行报道,文中指出,今年1月至6月,昆明滇池外海与草海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到现在的Ⅴ类。在昆明市重点整治的36条主要出入滇河道中,西山区占了11条。有人说“只要西山区的河水清了,滇池水变清就有希望。”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治理,滇池边的湿地多了,入滇河道的水清了,漫步船房河边,绿草青青,白鹭沾水,倒影成景。西山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建水玉龙湖景区(西山区建水清人和)(1)

清水

白鹭沾水倒影成景

富善社区大咀子底泥处置场,3根又黑又粗的管子伸入滇池。这是抽取滇池淤泥的管子,最远的延伸9公里多。西山缆车场附近和海埂公园也有淤泥抽取点。过去湖水水质恶化严重时,水体污染物会缓慢深入底泥,而随着水质不断改善、湖泊水动力条件改变时,底泥中积蓄的污染物会缓慢释放,成为湖水的重要污染源。

绿肺

滇池西岸湿地绽放

被形容为绿肺的湿地近年来在滇池边被大力建设。从2008年开展“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工作开始,西山区便通过“退塘还湿、退田还林”的湖滨生态带建设,建成了起于福海街道办事处新河社区船房河口,止于海口街道办事处海丰芦柴湾的环湖生态带21778亩,其中生态林14322亩,湖滨湿地3280亩,河口湿地576亩,湖内湿地3600亩。

为推进滇池湖滨生态治理,西山区建设了王家堆生态湿地公园,打造了滇池湖滨生态旅游休闲带,已完成368亩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还开展了滇池草海湖滨带扩增保育与湖内生态修复及草海片区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程。经过多年的提升改造,海口湿地公园现在已变成一处有林有水、林水相依的休闲度假好去处。

滇池西岸湖滨生态带不仅有一个个漂亮的湿地公园,还有许多河湾沟,这些河湾沟不仅是鱼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多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植物已重新繁盛起来,消失多年的水禽也逐渐增多。未来,西山区将规划建设观音山南、观音山北、王家堆、龙门、大咀子等6个湿地公园,让滇池西岸美丽的湖滨生态带绽放光彩。

建水玉龙湖景区(西山区建水清人和)(2)

目标

水质改善生态循环

在加强源头治理的同时,西山区还加强滇池草海精准治污建档立卡工作。截至目前,西山区环境监察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04人次,执法车辆69台次,严格按照每月不少于3次的要求,对辖区内的西坝河、船房河、大观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王家堆渠及支流岔沟周边52家企业进行日常巡查、督察和后督察工作,严厉查处环保违法行为。

在巩固已有治水成效的基础上,西山区还将分“三步走”继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滇池治理科学化水平。

强化源头管控,提高排污截污处置能力,完善河道管理制度化、科技化、常态化机制,稳步提升入滇河道及滇池水体水质。加快环滇池湿地林地、螳螂川等生态带建设,推进环山、环湖、道路、河道四类绿道建设,着力建好生态屏障,构建独具特色的都市生态景观。

在西山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到2020年,将确保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到2020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20年要实现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创新

人民生活跃上台阶

5年来,西山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动员和带领全区1071个基层党组织、20045名党员、70余万各族群众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山水园林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西山区创新建立星级为民服务中心(站)星级管理制度,将120余项服务事项一并纳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目前,该区共建立“五星级”为民服务中心1个,“四星级”为民服务中心4个,50%的社区为民服务站达到“四星级”以上。

西山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投入3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城乡全覆盖,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上移到平台,下移到社区,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的身边,累计为群众办理审批事项2500余件,发布“三会一课”、民情速递及党务政务公开信息50余万条。

来源: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