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对历史古迹有浓厚兴趣的游客,南京确实值得花上几天时间慢慢去品味,但对于我们这些更关注效率,只喜欢用最短时间探索最多区域的自驾游客来说,南京城只适合作为江南自驾旅行的起航地。这就如同清晨时我们还在南京秦淮河边享用着美味的点心,而中午时已身在太湖之滨的宜兴市丁蜀镇(距太湖6公里)。
从南京出发,驾车沿长深高速南下150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兴市丁蜀镇,这里所说的“大名鼎鼎”是相对于传统饮茶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而言。因为这座太湖之滨的小镇盛产一种特殊的紫色砂泥,它是中国自北宋年间开始,至今传承了千年的宜兴紫砂陶产地(中国四大紫砂陶产地之首)。到此一游,对于我们这些爱茶的游客而言,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
一般来说,传统饮茶爱好者至少都有一把质地上乘的紫砂壶。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有好水和好茶却没有一把称心如意的好壶,只能说是一件憾事。此时此刻,我们这些从北方长途自驾而来的游客,正全神贯注地审视着小店里琳琅满目的精品紫砂壶。
与年轻的紫砂制壶师“营豪”结识纯属偶然。丁蜀镇的陶都市场里,大多数店铺顾客寥寥。我们找了一家装饰考究的门店走了进去,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带着老式黑框眼镜,正专心制作一把小壶的年轻制壶工匠。我们这些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的游客见有“专业表演”,立即举着相机围了过去。突然而来的围观,让年轻的制壶师拘谨起来。
问明来意之后,工匠自我介绍名叫营豪,平时和自己的舅母一起打理这家紫砂壶店,采取“前店后厂”的制售形式,因为平时大客户下单都是通过网上沟通,所以直接过来店里的客人并不多,所以我们在陶都商城没看见多少“买卖兴隆”的场面。但由于丁蜀镇临近著名的太湖旅游区,所以来这里参观购物的游客反而更多一些。
制壶师营豪从展柜里取出了几把造型各异的紫砂壶,让我们凭感觉判断其价位的高低。我们不专业,没有全部说对。据说一把纯手工打造的紫砂壶,会根据矿泥的品质、壶的外观造型、做工的精细度以及制壶师的资深程度来确定壶的价格,而这仅仅是新壶的价值(Tips:这里普通紫砂壶价格在100元出头,优质壶的价位在五六百元上下,精品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定制款另说)。
在和制壶师营豪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不仅是一位心细的制壶技师,还是一位深谙游客心理需求的精明宜兴人。据他说,宜兴当地有两样东西是最吸引外地游客的,一是传统紫砂壶,来的游客一般会带上一两件走;二是距丁蜀镇不远有个竹海景观旅游区,那里也是游客必打卡之地。二者同为宜兴文化旅游的特色“代表”之物。他的推荐和我们的行程计划不谋而合,毕竟宜兴的著名紫砂壶和万亩竹海都具有“高雅和清幽”的特性,是文化旅行者的心理期待。
从位于太湖之滨的丁蜀镇朝西南方向行驶20公里,就是宜兴市的湖滏镇,竹海风景区(门票80元/人)就位于镇区南部的山区当中。整个竹海风景区地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这里生长着数十万亩竹林,并拥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据说还是无锡地区著名的“旅游十八景”之一。(Tips:丁蜀镇去湖滏镇,推荐走县道206,沿线可经过张公洞、玉女山庄景区、阳泉村、灵谷洞等一系列人文景区,可以顺道游玩,县道的尽头就是竹海景区。)
我们北方地区气候并不适合生长竹子,所以初到竹海景区,着实让人惊讶。当汽车沿着景区公路驶入漫山遍野的竹林中时,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欢油然而生。路边山林里的竹子有的像小腿一样粗壮,高达二三十米,且生长十分密集。加之林顶部竹叶茂密,即使正午的阳光都无法穿透竹林。此时我们被包裹在清凉翠绿的竹林当中,就连呼吸的空气都带有幽幽竹香。
在中国文人的眼里,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爱竹咏竹者众多,这在崇尚竹文化的江南地区尤甚。如果说紫砂已经让宜兴这座城市大名远扬,那么竹子就是它盛名之下的另一个迷人产物。正是二者的结合,才成就了宜兴之美。
对于喜欢各地美食的游客来说,一听到“竹子”两字,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岁寒三友”,而是新鲜可口的竹笋。众所周知,竹子有着非常惊人的生长速度(夏季每天最快可拔节生长30~40厘米),所以如果你想吃到最鲜嫩的竹笋,就必须守在有竹林的地方,就如同此时此刻的我们。
在离竹海风景区不远,有许多卫生环境不错的农家乐,我们如愿以偿地在这里吃到了农家大姐当天早上刚刚采来的新鲜竹笋。它被配以当地腌制的特色腊猪肉,以汤菜的形式上了我们的饭桌,吃起来别有一番鲜香滋味。除此之外,这里的农家乐还能吃到一种竹林里的副产品——竹鸡,肉质同样非常鲜嫩。当然,最地道的吃法还要配上一碗当地特有的乌米饭才能称之为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