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二: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

_________《大秦帝国之纵横》影视评析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

第二部的《大秦帝国之纵横》真的让我很纠结,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评价这部电视剧。与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相比,整部电视剧的制作班底都发生了变化,导演由黄健中变成了丁黑。就实事求是的来说,作为以海岩都市情感剧成名丁黑首次指导如此规模宏大的历史剧来说总体上略感青涩,也许以正史为题材和载体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很难体现出他的导演功底,但是相比于第一部黄健中的《大秦帝国之裂变》来说,丁黑指导的《大秦帝国之纵横》确实还欠缺火候。即便如此,作为第一次执导历史剧的丁黑:能将《大秦帝国之纵横》拍摄成我们看到的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毕竟不是那个导演都能将历史剧拍摄成黄健中导演那个水准的,就我个人看来,除过大陆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吴子牛在历史剧上能够和黄健中一较高下之外,其他无论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乃至正在摸索成长中的第七代导演,就历史剧来说他们真的还拍不出黄健中与吴子牛的这种感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丁黑执导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已经难能可贵了。

《大秦帝国之纵横》与《大秦帝国之裂变》相比较来说确实逊色不少,尤其是在气势、场面调度、选角与台词设计、服装与拍摄场地、细节考究等等方面都略显粗糙,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大秦帝国之纵横》缺少了《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厚重与沧桑,看起来有一种虚幻飘渺的迷离之感。但就剧情本身与人物演绎方面倒还说得过去,尤其是今年开春央视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上映之后,这种认可感与肯定感逐渐加深。也许是《大秦帝国之纵横》确实有可取之处,也许是《大秦帝国之崛起》拍摄制作的太过令人失望,到目前为止我个人感觉《大秦帝国之纵横》虽然逊色于第一部黄健中导演的《裂变》,但是却远远的优异于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尤其是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上映后的大背景下,《大秦帝国之纵横》愈加显得是一部优秀的古装历史剧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2)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只要进行了比较,就难免存在着差异,也许是第一部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太过优秀,掩盖了《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光芒;也许是《大秦帝国之崛起》太过垃圾,反而成全了《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地位。不管是那种原因,《大秦帝国之纵横》本身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当然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既然不可避免,那就不妨坦然接受,然后实事求是的来分析这部作品,所有的优劣得所自然一目了然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3)

《大秦帝国之纵横》是丁黑对于古装历史剧的初次尝试,虽然与作为前辈的黄健中相比较还有差距,但是能够将《大秦帝国之纵横》拍摄成我们看到的水准,这已经很值得肯定和赞赏了。古装历史剧无论是人物形象、服装造型、凭借处理、场面调度、细节修饰等等方面来说,与海岩都市情感剧有着明显的差别,古装历史剧的气势更加宏大、人物更加复杂、服饰更加考究、台词更加绕口、演绎更加困难、制作更加精深等等,但是丁黑面临这诸多问题还是将古装历史剧的处女作执导到了如此水准,可见他为了这部戏确实下了功夫,做了准备,所以就作为这部戏大脑的导演来说,他确实是值得尊敬和感佩的,那就《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成功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4)

就《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剧情来说还是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虽然在时间和某些细节上面做了改编和搭配,但是却在历史史实的框架与观众的接受范围之内。《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剧情衔接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剧情的结尾,也符合历史史实与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虽然在人物设计和细节设置上小有瑕疵,但是就整体剧情来说却是无可挑剔。就选角来说也算成功: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华表奖、金鸡奖三料影帝富大龙饰演男主角秦惠文王嬴驷;百花、金鸡双料影后饰演女主角芈八子;实力派演员喻恩泰饰演秦国丞相张仪、傅淼饰演惠文后、周波饰演樗里疾等等,一应主角配角全部是实力派与演技派,而且演员外形形象都比较符合书中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像秦惠文王少年老成的稳健、芈八子的狂野洒脱、张仪的能言善辩,这几个主演的本身形象就特别符合历史中的人物形象,甚至可以看作是本色出演,更何况他们的演技几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整部电视剧存在着不少瑕疵,却被演员的演技掩盖了这些小瑕疵,所以看起来也不伤大雅,这就不得不佩服丁黑选角的本事了,他的眼睛确实毒,选角选准了,这部电视剧也就成功了一半了,也可以说是导演选角的成功,直接掩盖了他对古装历史剧掌控不到位的缺点,所以《大秦帝国之纵横》也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良心之作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5)

《大秦帝国之纵横》开篇剧情就承接了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结局: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面对老世族气势汹汹的复辟浪潮,不得不顺势车裂了变法权臣商鞅。然后便隐匿深宫三载不出,也不问政事,也许秦惠文王隐匿不出是在面壁思过,也许是在思谋破局之策、也许是在寻欢作乐、美人歌舞等等,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年之后他开始走出深宫、理政治国就行了,这时候他与秦国老世族的矛盾也就到了爆发的临界点,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至于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究竟会采取什么政治手段来化解或者消除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这都将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一一呈现,也留给了观众无尽的猜测。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6)

就我个人而言,将《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剧情分为四个阶段或者部分来看比较容易理解。第一部分的剧情承接《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结尾,内部秦惠文王嬴驷车裂了商鞅,然后隐居深宫蛰伏三载,出宫理政之后在朝堂正式宣布商君之法是国家根本,是秦国富强之法,秦国仍然坚持商君之法治国,由此面临和老世族发生激烈碰撞的局面。外部魏国为维持即将衰落的霸权,魏惠王拉拢齐宣王一起在彭城互尊对方为王,想通过与齐国结盟的方式来阻挡秦国东出函谷关。秦惠文王洞悉了魏惠王的意图,坚持自己也去彭城相王,由此老世族想通过秦惠文王离开都城咸阳去彭城相王的机会推翻秦惠文王的统治,结果少年老成的秦惠文王内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通过后发制人的方式一举铲除了以甘龙、杜挚为首的老世族复辟势力,也彻底瓦解了甘龙杜挚等企图依靠义渠来颠覆秦国的阴谋,将政权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外部由氏族将领赢华护送,直接去彭城相王,虽然由于魏惠王派遣魏军死士半路劫杀,致使秦惠文王嬴驷失去了相王的机会,但是秦惠文王由此结识了名震天下的犀首公孙衍和后来的秦惠文后,秦惠文王向天下宣示了秦国东出争霸的决心。第二部分主要讲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时刻以东出函谷关争霸天下为目标,先是重用犀首大败魏军收复河西。然后拜张仪为相,连横破局,纵横外交,频频突破国家困局,然后灭义渠、败楚国、退齐国、逐步实现东出目标,秦惠文王开始称王。第三阶段是秦国东出函谷关成为和山东六国一样的强国,但是秦惠文王却精神混沌,多疑刻薄,开始亲近宗室佞臣公子壮,贬斥芈八子和赢稷去燕国为质,逐步疏远张仪与魏章,造成了朝野混乱。第四部分是秦惠文王在秦国风雨飘摇的朝野危局中溘然长逝,秦武王赢荡即位,罢黜相国张仪和将军魏章,重用甘茂、樗里疾为左右丞相,然后开始了大举东出的征程,先是派遣甘茂攻破了韩国的宜阳重镇,打通了通往周王室的道路,最够秦武王驾临东周周王機,问鼎天下,却在举鼎的过程中重伤身亡,传位于远在燕国为质的异母弟公子赢稷,而后秦武王身亡,丞相甘茂等大臣开始着手安排秦武王遗命,准备秘密接赢稷回朝继承秦王位。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7)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剧情大体如此,凡是认真观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可能都有体会,这部电视剧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在第二部分:即张仪拜相后连续开展连横机变之术,通过阳谋与阴谋相辅相成的手法纵横捭阖,一次又一次巧妙拆解了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合纵之术,让秦国一次次在邦交中占的了先机化解了危机,通过十余年纵横捭阖的纵横邦交破局,秦惠文王终于以绝对实力赢得了头顶的王冠,开始真正称王,秦国也真正东出函谷关,实现了争霸天下的可能。这部分内容占到了全剧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他三部分剧情总共才占据了该剧的三分之一,这也就可以说明这部戏的重心是在纵横捭阖的邦交谋划,贴合本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题目。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8)

就选角来说,《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演员普遍要比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演员年轻的多,虽然年轻,但是实力与演技发挥却比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演员相比不是很大。也许《大秦帝国之纵横》继承了《大秦帝国之裂变》的选角原则,清一色都选择了真正的实力派和演技派演员。也许有的演员因为低调和娱乐圈当下浮躁炒作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知名度和热度远远低于现在的偶像明星,但是就演技与角色塑造来说,这些并不是很有知名度的配角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远远的甩开了现在的偶像派演员几条街,对于本剧的主角来说,他们对于角色的塑造和把握、还有自身的演技实力来说,已经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把握到骨子里和灵魂中央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9)

作为《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绝对男一号秦惠文王的扮演者富大龙来说,作为百花、金鸡、亚洲电影大奖三料影帝在本剧中的表现确实值得令人惊艳,演技派加实力派的表演方式让他在秦惠文王的角色塑造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的称帝之作《天狗》早就将他的演技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隋唐演义》中出演过隋炀帝杨广,有丰富的帝王角色塑造经验,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心路历程都能够有准确的把握。在本剧中,影帝富大龙用他那不冷不热的表演向观众展示出了青年秦惠文王车裂商鞅隐居深宫时的隐忍与蛰伏,这种隐忍与蛰伏也就预示着后面他铲除秦国老世族时的雷厉风行和凌厉铁血,更预示着他在大争之世的战国舞台上带领秦国军民厚积薄发,东出争霸,这一切在前期青年秦惠文王隐忍不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富大龙老师不仅演绎出了秦惠文王年轻时的隐忍,也将秦惠文王壮年和中年时的雄才大略和文韬武略向观众演绎的令人难以忘怀,对于敌国敌人的坚韧,对于大秦未来的清醒认识,对于张仪的相知相惜,这一切在富大龙游刃有余的表演中间都有精彩呈现。例如在张仪为了秦国用自己的六里封地戏弄楚国之后,秦国与楚国在丹阳、商淤、蓝田等地展开了拼死决战,楚军年轻的统帅景翠胆气过人,不仅敢于分兵去解丹阳之围,更亲自带领楚军攻占蓝田,进逼咸阳,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咸阳城内只有不足一万守军。秦惠文王只得自己披甲上阵,动员和激励咸阳城内的秦国人民全部投入了预备役部队,全城备战、全民备战,准备与楚军做最后的拼死一战。在动员咸阳臣民的这场戏中,富大龙将自己的演技发挥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爆棚:他身着铠甲、肩批战袍、手握三尺长剑、站在咸阳城外,张开双臂,半躬身躯,对他的秦国子民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诸位父老乡亲,可知咸阳已告急,秦国已告急,我大秦的锐士们皆在过境与敌征战,疾驰不及了。寡人要第一个冲上战场,你们可知道为何寡人要第一个冲上战场?现在国境线上那敌国的虎狼之军正在屠杀你们的儿子、孙子,你们的丈夫,你们的兄长,我们的父子,现在他们还要来屠杀我们的爷娘,我们的妻子,我们能答应吗”?“你们不是平民,也不是奴隶,我也不是寡人,我们是一个人:秦人。我们有一个秦国,我们的祖祖辈辈,我们祖辈的坟冢都埋葬在这里,我们能退让吗?我们要不要杀敌”?“我请求诸位,拿起你们耕地的犁具;抽出你们闩门的门闩,拿起你们宰肉的屠刀,跟着寡人一起杀敌,大秦万年,绝不退让!”这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直接点燃了秦人血液中燥热的好战因子,让咸阳都城的秦人都进入了打了鸡血的备战状态,其结果自然就是秦军出奇兵烧毁了楚军的粮草,咸阳保卫战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年和壮年的秦惠文王意气风发的状态,一代王者的形象就这么跃然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富大龙以其精湛的演技不仅演绎出了中壮年秦惠文王的风姿俊采,对于秦惠文王晚年的悲惨境遇也刻画的令人心痛,从丹阳之战秦军猛将公子华战死殉国,也因为王储之位的难以确立,秦惠文王就因为悲伤过度与神经质陷入了思想意识混沌的状态,不仅晚上噩梦连连、多忌猜疑,而且白天一直沉浸在似睡非醒的状态,一直在回忆与想象中踯躅徘徊,时常一个人披头散发、跌跌撞撞的乱闯乱撞,完全看不出一个王者的贵气与霸气,犹如一个乞丐或者行尸走肉般乱闯乱撞,看到这里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心疼,肯定也会有和我相同感触的观众在这一刻泪流满面。例如秦惠文王一个晚上坐在咸阳宫的栏杆上面,头顶着明月在独自吹奏着曲子,此刻的他神情恍惚,容貌孱弱,鬓发斑白,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个人静静的吹奏着笛子,看到这个镜头我不禁潸然泪下,这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大秦王者吗?是,又或者不是,是的,他确实是那个纵横捭阖的大秦王者,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王者的霸气也黯然凋零,此刻蜕化成了一个孤凄老人的本来面貌,这也许就是他本来的面貌吧。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0)

富大龙老师的演技爆表,举手投足之间都是霸气侧漏的王者之气。有人说秦惠文王嬴驷有少年触犯秦法,被秦孝公贬黜到秦国民间流放的经历,登基之后主要性格是深沉压抑,不像富大龙老师演绎的这么霸气十足。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历史中的秦惠文王确实是个浪子回头的鲜活实例,而且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后蛰伏深宫三载,他通过自己在秦国民间的游历与蛰伏深宫的思考真正的明白了秦国的病症,也明白了自己该做一个怎么样的王者,他更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大争之世的战国格局,要么步步蚕食敌国壮大自己,要么裹足不前被别的国家给打压蚕食乃至灭国毁政,这就是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登基之后面临的内外局势,这也是造就他霸气侧漏与深沉凌厉的内外因素。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1)

富大龙饰演的秦惠文王总体上是成功的,无论是作为一个王者的雄才大略,还是作为一个丈夫的封建社会初期的大男子主义,亦或者是作为一个与朝臣相知相惜的英睿君王,直至最后作为一个纠结矛盾却又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富大龙将这几个角色的细微转变都通过他那细致入微的表演向我们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待敌国或者敌人时霸气侧漏的宣言和强硬,对于相国张仪的暖心和相知相遇,对于长子赢荡的纠结与恨铁不成钢,甚至为了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自己扇自己巴掌,这些细节性的动作融入影片直接给人物形象注入了血液,让整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逼真。但是也不能不说富大龙塑造的这版秦惠文王没有缺点,这版秦惠文王唯一的缺点个人感觉富大龙老师太入戏了,将这个角色塑造的用力过猛了,让人看起来这个秦惠文王不是那么的真实,有种刻意去表现秦惠文王作为君王的霸气与上位之气,缺少了点人物的随性感与违和感。无论一个影视角色的如何塑造,我们都只能按照历史残存的点滴人物形象印象与编剧和导演构造的人物形象去表演,说白了就是无论什么样的角色都要看起来有血有肉,看起来真实可信,让人感觉到顺其自然的舒服,从这一点来说富大龙老师塑造的秦惠文王有些许瑕疵,他将秦惠文王这个角色塑造的太过刻意,太过僵硬和框架感,缺少了塑造影视人物人物随心所欲的洒脱与自然,这就给人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其实秦惠文王这个角色可以通过心理活动与细节塑造的方法来展现人物,可以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来塑造,而没有必要刻意拉着脸,提着嗓子通过底气十足的声音来塑造秦惠文王的霸气,这样塑造出来的秦惠文王就如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有点做作和空虚,甚至通过刻意的霸气十足的台词来塑造人物形象让人感觉到是演员的自卑,演员可能觉得自己驾驭不了这个角色所以才故意用中气十足的对话和台词来呈现人物形象,这样的表演方式往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影响整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乃至整部影视剧的质量。但是不管怎么来说,富大龙版的秦惠文王都是成功的,虽然小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这版秦惠文王的成功是不能否认的。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2)

女主角实力派演员宁静更不用说,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晚期一直都是国内的一线女星,在大荧幕和影视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各有特色。宁静这个女演员是中国女演员中的一个独特的另类,她不仅有一双漂亮深沉的大眼睛,身上有一股火热叛逆的野性气质,她在《炮打双灯》、《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辫子的诱惑》、《黄河绝恋》、《我很丑客气我很温柔》、《辛亥革命》《红河谷》、《乐翻天》等大荧幕、大制作的电影中都有出彩的表演,并且通过独特的火热叛逆的气质蜚声国际影坛。而且在后来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乱世英雄吕不韦》、《杨门女将》、《红槐花》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她在电影《红河谷》中塑造的藏族少女丹珠和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塑造的大玉儿早已成为一代经典角色,也成为了不少人回味的情感迸发点。至于丁黑挑选宁静来饰演《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女主角芈八子确实是一针见血,首先具有火热叛逆气质的宁静很贴合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女儿的野性和火热,这首先在形象与气质上有了共鸣。其次宁静在《乱世英雄吕不韦》和《孝庄秘史》中饰演过太后,有饰演和塑造这种角色的经验和体会,对于芈八子这个角色的把握更加得心应手。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3)

最后宁静的演技和实力也是有目共睹,将各种女性性格、尤其是这种带有野性的热情女孩的形象塑造上更加具有张力。有这三点,宁静的芈八子这个角色已经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其他的只要稍微精雕细琢下这个人性形象也就圆满了。宁静也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她确实将芈八子的狂野、热情、反叛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颦颦蹙蹙的闪动之间都是戏。宁静的芈八子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首先出场就是在和义渠王子义渠骇在楚国的云梦泽沉浸在少男少女干柴烈火的热恋之中,青梅竹马的芈八子和义渠骇在楚国广阔的山野间自由的疾驰,自由的恋爱,自由的憧憬着未来。可是后来义渠国反秦被秦军绞杀,义渠骇被自己的叔叔接回义渠复国立业,芈八子也因为救了命悬一线的寒门之士张仪而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她不得不舍弃了与义渠骇的长子芈琰,最后进入了秦王咸阳宫,成为了秦惠文王嬴驷的八子夫人,接着生下了他与秦惠文王的儿子,即后来的秦昭襄王赢稷,并且在秦国咸阳宫一直陪伴秦惠文王,教导儿子赢稷。不仅从整部影视剧看芈八子的人生轨迹起落很大,而且她的这种起落的人生轨迹更是充满了很多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如她与义渠王义渠骇的感情纠葛,与秦惠文王的夫妻情分,与从小舍弃的长子芈琰的母子之情,与身边的赢稷的相处之道,与秦惠文后的关系转变,针锋相对。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将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放在芈八子这个女人身上来说,这个人物形象可就复杂的多了。她从义渠骇从亲密无间的情人向君臣向仇人的转变;她与秦惠文王由夫妻之情向秦惠文王猜疑她于是贬黜她与赢稷去燕国为质的转变;她与惠文后由情同姐妹向为了各自儿子的储君之位相互倾伐的转变,乃至最后她与自己的儿子因为理念与信仰的矛盾母子关系由温暖向冷淡再向温馨的转变等等。这一切一切的转变都需要宁静用实力去演绎,她可以是在云梦泽茅草屋与义渠骇在床上翻云覆雨的热情似火,也可以是在秦王深宫为秦惠文王揉肩捏背的体贴温馨,还可以是与惠文后针锋相对的咄咄逼人,更可以是与年轻的儿子被贬黜到遥远的北方燕国为质的心酸背影等等,这些都是角色,都是故事,也都是历史,更是这边电视剧的所有花絮,看这千变万化的芈八子的人物形象,看这宁静令人眼花缭乱的演技,这就是实力派演员的魅力。如果说宁静塑造的这个芈八子有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的话,那我觉得就是宁静的真实年龄稍微有点偏大,超过了饰演花季少女的阶段,演绎的入咸阳宫后的芈八子很令人舒服,而饰演在楚国时还未入咸阳宫的芈八子时确实有点为难她了,要让她以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再去扮演一段时间的二八年华的楚国少女,确实有点为难她了。不过宁静本身保养的不错,重要的是她演技精彩,虽然扮演的二八年华时的楚国芈八子看起来有点别扭,不过总体来说还可以让人接受,这也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了。说到用宁静开饰演芈八子,我确实不得不佩服导演丁黑选角的本事。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4)

张仪的饰演者喻恩泰虽然也是个实力派演员,但是他个人所得的荣誉与富大龙与宁静相比就逊色的多了。提到他,很多观众可能想死的就是他在《武林外传》中饰演的吕秀才吕轻候,其他的作品可能很少有观众注意。但是喻恩泰也是个影帝,他凭借电影《做次有钱人》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的影帝,并且在电影《李可乐寻人记》、《擦枪走火》等几部影片中都有精彩演出,也怪当初他在《武林外史》中塑造的吕秀才太深入人心,所以到今天为止提到他观众都会不由自主的给他打上吕秀才的标签,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演员的成功之处了。很多演员淹了一辈子戏没有一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他仅仅用一个角色就让观众记住了他,那说明他的演技也不是很差。除过这些,喻恩泰本身满腹诗书,是个地地道道的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知识理论水平远远强于其他同类演员。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5)

张仪锦心绣口,满腹经纶,不仅能够口吐莲花,而且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右天下战国的局势,为秦国东出纵横捭阖,机变百出,终于与秦惠文王等人君臣携手,真正的让秦国大出于天下。历史记载中的张仪的相貌一般,也不是张居正和屈原、宋玉那样的大帅哥,喻恩泰本人也不是很帅气,黝黑面庞上配着一对细眼折射出狡黠的智慧,就我对历史中张仪的了解来说,喻恩泰真的很符合史实中的张仪,有点猥琐又不失其大才,有国士之风却又不掩盖名利之徒的真心,历史中的张仪活的很真实,《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喻恩泰饰演的张仪演绎的很真实,演绎的很潇洒,其他喻恩泰版的张仪符合我心中的张仪形象。如果用唐国强或者陈道明、陈宝国、张国立这类帝王专业户开饰演张仪,那他饰演的再好,演技再爆棚我也认为他是个失败的角色,演戏是需要演技,但是有的东西是演技表现不出来的,那是一种知识与生活的阅历,还有环境与教育的积淀,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有的人身上有那种痞气,有的人的身上有那种亦正亦邪的气质,有的人生来就有上位者的气质,这可是通过演技表演不出来的。例如,有一场戏中: 张仪站在当殿,手中那支细亮的铁杖竟是直指孟子:“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 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惟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这些话赤裸裸的将儒家披着道德的外衣与打着复礼的幌子行使着对自己有机的事的虚伪嘴脸揭露的清清楚楚,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句句切中要害,让所有以道德和正统自诩的儒家哑口无言。张仪在大殿一阵嘻笑怒骂,大殿中确是鸦雀无声,唯闻张仪那激越的声音在绕梁游走:“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这就是张仪,说他尖酸刻薄也罢,嫌他两面三刀也行,但是这就是张仪,这就是历史中的张仪,也是喻恩泰版的张仪,是一个真正的讲求实用性的纵横捭阖的名利之徒、倾危之士。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6)

除过一众主演,其他的配角虽然也都不是当下得偶像红星,但是也都是清一色的演技派来为《大秦帝国之纵横》保驾护航。周波饰演的文武双全的的秦国宗室名臣宿将樗里疾;这个角色选角不错,就是将樗里疾的滑稽多智表现的不够明显。我记忆中唯一的一次滑稽之处就是张仪欺楚返秦之后假装摔伤躲避上朝,而楚使逢侯丑跟随张仪来秦,准备交割商淤郡六百里的土地,张仪明知自己理亏,假装下车摔伤躲着楚使逢侯丑不愿意上朝,秦惠文王与樗里疾私下拜访张仪时说到楚使逢侯丑,樗里疾提议给逢侯丑在秦国找一房夫人,让逢侯丑也留在秦国不要回楚国去了,虽然是个玩笑话,但是这个玩笑话如果实现确是让楚国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这个层面看樗里疾不仅是个滑稽的人,这个滑稽的背后更是他的深谋远虑与凌厉多智。除过这段戏,全剧中表现樗里疾幽默多智的戏份很少,这不得不说给观众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7)

傅淼饰演的惠文后是个悲苦人物,从一开始就被魏惠王操控着刺杀秦惠文王,却最后阴差阳错的爱上了秦惠文王嬴驷,并且嫁给了他成为了秦国王后。后来生了个长公子却是和不喜欢治国理政偏偏喜欢战场征战的奇葩儿子,惠文后好不容易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盼望着儿子赢荡被立为了太子,丈夫秦惠文王却疯癫辞世,刚摆脱失去丈夫的悲痛,儿子秦武王赢荡却兵出三川,窥饲东周,兵下宜阳后跑到周王畿去问鼎天下,结果在举鼎的过程中绝膑而亡。失去丈夫和儿子的秦惠文后逐渐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成了阴险狡诈、毒辣阴狠的公子壮的利用掩体,公子壮妄图利用惠文后消灭芈八子与赢稷集团,然后取而代之在大秦称王,却没想到芈八子与魏冉早有准备,举兵翦灭了公子壮的造反派集团,惠文后也被杀。惠文后是个悲剧色彩的女人,而傅淼本身就身材瘦弱,楚楚动人,一颦一笑之间都令人心疼,用她来饰演一生悲苦的惠文后更能带动观众的泪点,也为本剧增色添彩不少。荆浩饰演的公子华是秦国第一猛将。这个人物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病不妨碍这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因为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所有贵族包括王族没有军功是不可以封爵赏官的,所以秦国无论是宗室还是王室的公子都有从小送到军中培养,亲自上战场搏杀,并且成为名将猛将的也不少,虽然历史中对于这些秦国的宗室和王室出身的依靠军功起家的将军没有明确的姓名记载,但是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的政治特色和政治制度在历史中记载的可是很明确的,所以虚构的这个大秦第一悍勇猛将是秦国宗室公子也有根有据,也合情合理。就前面提到的名臣宿将樗里疾就是秦国宗室公子,他是秦孝公的少子,秦惠文王的同父异母弟,姓赢名疾,后因为军功被秦惠文王封君于樗里的严道,所以世人称为樗里疾、或者公子疾、严君疾。赢华作为大秦第一猛将出身秦国宗室也是有可能的,此公子悍勇无敌,雄烈勇武,对秦惠文王和大秦忠心耿耿,一生专打猛仗,硬仗。一战打的义渠奔狼突兀的是他;函谷关外打破四国联军围攻的是他,追歼匡章、攻下丹阳的是他,回兵救护咸阳在丹阳之战壮烈殉国的还是他。他作为大秦宗室公子,从小投身军旅,依靠军功起家,战功赫赫,对于兄长秦惠文王和大秦忠心不二,尤其是和秦惠文王兄弟情深,乃至最后他在丹阳之战殉国后秦惠文王的精神逐渐开始恍惚,并且最后直接因为思念成疾和多疑猜忌最后变得疯疯癫癫,死的不明不白。除过这个人物,赫子铭饰演的秦武王赢荡同样好勇斗狠,雄烈过人,不仅能够力压烈马,而且万人莫敌,赫子铭这个年轻演员身上有一股彪悍的野性,他将秦武王的霸气与勇力过人演绎的入木三分。当然,这也为他后来在周王畿举鼎绝膑而亡埋下了伏笔。还有就是杨志刚的屈原也可以,杨志刚饰演屈原略显稚嫩,虽然演绎出了屈原的张狂和忧国忧民,却为了刻意凸现屈原卓尔不群的性格将屈原的狂放演绎的太过明显。历史中的屈原是首先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无处实现,面对君昏臣奸的朝局中的排挤,性格才一步步转变成忧国伤时,狂傲不羁的,这个有一个转变。但是杨志刚塑造的屈原我更多的是感觉到的是他的狂傲,他的不甘,他的怨天尤人,根本很难感觉的到他的忧国忧民和他的一腔无奈,由此看来,作为年轻演员的杨志刚还得继续修炼演技和领会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也许未来塑造的角色会更有张性。还有张振华饰演的魏冉的莽,孙霆饰演的白起的精等等,这些配角都各有特色,也成为了本剧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8)

其实作为我个人来说,《大秦帝国之纵横》嘴成功的地方就是将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历史放到了当时的整个战国历史中去凸现,这样的表现方式才是本剧最为成功的关键。因为秦国无论如何纵横捭阖,如何邦交破局,它总是在和山东六国相互阴谋阳谋的进行正面和侧面的交锋,如果将秦国的历史隔离了整个战国的大环境,像《大秦帝国之崛起》一样单纯的运用秦国的故事来呈现电视剧情,这样的电视剧不仅是无骨感的,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影视闹剧,尤其是古装历史剧,必须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体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影视风云,在这一点上来说,《大秦帝国之纵横》确实表现的可圈可点。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昔日的东方霸主魏国已经被秦国和秦国接连打击的失去了霸主的宝座,天下呈现出了齐、楚、秦三强并立的鼎足之势。而这三足鼎立之势之中,秦楚两个国家的矛盾与冲突构成了《大秦帝国之纵横》的主要冲突与线索,很多剧情也都是根据这两个国家展开叙述。如果说这部电视剧中秦国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主角,那楚国就是最为主要的配角,因为秦国纵横的很多戏份都是楚国来配合完成的,如果离开了楚国陪皇太子读书的特殊作用,那秦国的纵横和破局也就变得苍白无力了,所以《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它的成功首先在着眼点与大局观上已经牢牢的占据了主动,所以《大秦帝国之纵横》也就注定是一部精品之作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19)

从整体上来看《大秦帝国之纵横》确实缺少了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厚重与激情,也缺少了大秦帝国铁血文明下的传说与信仰。但是这也不应该成为影响《大秦帝国之纵横》这部电视剧的不利因素,因为无论是从台词、音乐、人物设置、战场场景、场面调度、细节等方面来说这部电视剧都有值得称颂之处。作为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来说,里面的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老秦战歌成为了最令观众热血澎湃的情感沦陷点,同样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也有这么一首厚重热血的军歌令观众潸然泪下,那便是本剧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出自诗经中的秦风战歌无衣不仅风格苍凉,而且曲调雄浑,听着让人热血飞扬,却又怅然若失。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在本剧中,当司马错率领的伐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向战场时电视剧中想起了这首《秦风•无衣》的战歌,当摄影师的镜头对准马上的司马错、魏冉、白起等依次前进的秦军将领时,当摄影机的镜头对准整整齐齐的排列着队伍横戈操剑的黑衣黑甲的秦军兵士时,当摄影机的镜头对准苍茫的田野,凛冽的风雪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战歌想起时,一种悲壮决绝的气势从这支军队的灵魂深处喷薄而出,直冲霄汉,这也就注定了这支军队一定会平定巴蜀,也在暗示此次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这是音乐的暗示,也是导演刻意的安排与设置。除过音乐设置的巧妙合理之外,本剧的细节、台词、场面调度、人物设置等方面也是各具特色,至于台词和细节还有人物设置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很多了,例如张仪抨击儒家那段话的台词不仅精妙绝伦,而且空前绝后,这些在这里我们就不做具体赘述了,至于场景调度当年来说,什么宫廷礼仪、君臣礼仪、舞乐场面等等就不说了,我们就来说说最难调度的战争戏。众所周知,拍战争戏难,拍古装战争戏更难,要将千军万马的混战和厮杀用镜头不仅要捕捉的精准,而且还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真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求要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不能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记录在镜头里面,也不能只记录几个双方主帅斗智斗勇、派兵布阵的镜头,而忽略真正的战场厮杀与千军万马雷霆万钧而过的战争场面,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摄影记录时花费大力气做最充足的准备,这也是考验一个摄影师基本功的关键,更是凸现导演对于整个场面调度的具体体现。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20)

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若有的大型战争戏确实不少,但是导演很聪明,前面提到过一个人,秦军宗室猛将公子华,导演丁黑将所有战争戏的细节和具体的战斗场面都体现在了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我们在导演的场面调度下不仅看到了秦军与敌军双方气吞万里如虎的搏杀场景,将整个战场的那种拼杀的惨烈与壮烈用镜头向观众呈现的清晰异常,而且还有适当的双方君王战略筹谋,丞相与谋士的邦交定策,朝臣的争论等镜头,再配上以公子赢华这个猛将为载体的战场之上的一刀一枪的真实搏杀,将整个战争场面从上层建筑的君王庙堂筹谋,臣子建言献策,千军万马奔驰拼杀,贫民百姓的反应议论,战场猛将骁勇善战都通过镜头呈现了出来,不仅呈现出了战争的全部场景,而且更加真实可感,这无疑大大的增强了本剧的含金量。有人说其实没有必要刻意突出公子华的悍勇来呈现战争场面,其实我个人看来完全有必要,因为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说法,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军横勇无敌,骁勇善战,试问,如此骁勇善战的秦军的统兵将领难道不应该更加横勇无敌,因为只有什么样的将领和传统才能造就什么样的军队,这只有以公子华这样悍勇的将领才能真正驾驭大秦帝国的虎狼之军,这样的安排难道不合理吗?除过这个因素,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双方摆开阵势交战,然后交战双方都会派出各自军营最为骁勇的将领在士兵拼杀前进行阵前斗将,这样也是一种提高军队士气与作战欲望的方法,如斗将的一方获胜,则他们的军队则会势如破竹,勇猛无敌,一鼓作气将敌军斩杀殆尽,如果斗将失败,则会被对方的军队压住士气,直接打的丢盔弃甲。所以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导演丁黑不仅安排了赢华这么一员横勇无敌的秦军宗室猛将,而且运用很多细节和镜头展现他在战场上的勇猛无敌和骁勇善战,这也是对于历史中秦军勇猛善战所做的一个说明和暗示。在丹阳之战赢华殉国这场戏中,赢华率军血战优势楚军,最后血染征袍,力尽而亡,这是悲壮,也是必然,因为丹阳之战狗秦军连横破局已成,秦军也已经完成了东出函谷关,争霸天下的战略意图,作为虚构的秦军第一猛将的赢华的使命已经完成,所以在丹阳之战中他是不得不死,不殉国也得殉国,因为这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这个虚构的大秦第一猛将不殉国,那当时作为秦军下级基层军官的魏冉、白起、王龁等将领那里有出头之日,那里会在历史中留下赫赫威名,了解到这些,对于这部电视剧应该可以说才是看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了。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21)

我一直感觉《大秦帝国之纵横》之纵横虽然也是一部优秀影视剧,但是总感觉与第一部的《大秦帝国之裂变》有差距,尤其是缺少了那股古朴厚重的氛围,虽然第一部裂变时秦国积贫积弱,而且都城是在偏僻的栎阳,到了《大秦帝国纵横》秦国已经成为了西方强国,都城也已经从栎阳迁移到了繁华富庶的咸阳,所以给人的感觉缺少了第一部里面的厚重和古朴,也缺少了些铁血沉重的压抑,我一直是这么一种感觉,但是却找不出真正的原因所在,最后才发现造成这一切认知差异的完全来自于秦军的服饰。我是个比较较真的人,因为历史中记载的秦军都是乌衣黑甲,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导演黄健中给我们呈现的变法后的秦军也是黑衣黑甲的形象,这与历史中记载的秦军也是完全贴合的。可是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却有了部分改变,所以才会让人觉得缺少了秦军的厚重与深沉,在本剧中秦军虽然有部分将领和士兵也是乌衣黑甲,例如成为了百夫长和千夫长的魏冉、白起、冯高等人的服饰就是黑衣黑甲,这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就在于其他很多秦军爵位更高的将领和很多基层士兵的服饰与历史都有出入,爵位更高的将领和基层士兵都是白衣灰甲,黑色与白色给人的感觉太极端了,乌衣直接改成了白衣,这确确实实太难以让我接受,即使是灰色的盔甲也行,但是白色的战衣与历史中记载的乌衣的差别太大了,实在不行让服装和道具师给秦军安排成绯衣黑甲也行,或者是蓝衣也行,可是为什么偏偏要安排成与黑色截然相反的白色战衣呢?这真正是《大秦帝国之纵横》最大的一个败笔(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虽然我不否认《大秦帝国之纵横》确确实实存在这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但是其他的问题和瑕疵都可以忽略甚至不去理会,因为其他的问题真正的无伤大雅,但是这个白衣服饰的问题直接让观众对于秦军的形象产生了与实际形象相反的认知,这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对于古装历史剧来说,一切的出发点都要立足于去向观众还原和描绘真正的历史,而不能因为个人喜好的问题胡编乱改,这会让观众产误解,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来说,这还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还是必须要慎重和严肃对待的。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22)

《大秦帝国之纵横》为我们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战国岁月,向观众呈现了一副秦国纵横捭阖的破局之策,也向世人重新展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图腾。这部电视剧虽然褒贬不一,虽然也存在这这样或者那样令人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他对于秦国纵横捭阖,连横破局,东出函谷,争霸天下还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部分内容作为《大秦帝国之纵横》的主要剧情在本剧中是值得肯定和称颂的,因为他确实做到了对观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的态度。所以对于《大秦帝国之纵横》这部戏来说,我还是应该为他点赞,也期待以后中国能够多拍出这样真还原历史的影视剧来充实中国的电视剧市场。

大国崛起全集总结(纵横捭阖之中的权谋)(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