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宏

浙江山区26县跨越发展(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1)

今天已阅君要继续聊浙江的县级两会。

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少不了这些目标指标:比如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多少,增速为多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达到多少之类的。

但有的地方,除了这些之外,还确定了一些“小目标”。见微知著,从浙江一些县的“小目标”,不难看出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

已阅君今天要聊两个最常见的“小目标”。

出境水的水质、空气质量指数当作“小目标”,上了政府工作报告,听说过没?

浙江这两个县就列入了。

开化县政府工作报告,就有这样的“小目标”:I、II类出境水占比保持在97%以上,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PM2.5年均值控制在23微克∕立方米以下。

淳安县的类别更多: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县域内35条主要入湖溪流水质优秀率、市控以上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比例均保持100%,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2微克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95%以上。

淳安县还有这么一个“小目标”: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这两个县列出这些“小目标”,背后有原因:

开化位于钱江源头,这些年在生态上做了很多文章,曾经获得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公园、国家生态公园、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等多个试点。

千岛湖是长三角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是钱塘江乃至整个杭州水系的重要源头,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为此杭州市还专门制订了《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采取特别的管理体制,来实施严格保护举措,保护好千岛湖一湖秀水。

其他不少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类似内容,像象山县称要“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精心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武义县称要“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持久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浙江山区26县跨越发展(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2)

另一个“小目标”则是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它也被称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近期,很多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它。

慈溪市是浙江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的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专门提到了这个指标,不是一处,而是两处:2021年,慈溪市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2%,2022年慈溪市这方面的“小目标”是:3.4%。

2021年,余姚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84亿元。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2016至2021年这5年间,该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76%增长到3.92%,位居全省第5,2022年准备提高到3.93%。

余杭、嘉善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余杭区的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小目标”是4.15%;嘉善县则是展望未来,提出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要达到4%以上。

曾经有专家经研究后发现: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如果小于GDP的1%,一般会跟不上世界尖端科技的发展进程;大于2%,则能齐头并进;如果大于3%,则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有产生突破、领先世界的可能。

现在世界主要国家中,韩国、以色列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日本、德国在3%左右,美国则为2.9%。拿来作个简单对比,就会发现浙江有部分县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日本、德国,余杭区甚至达到了韩国、以色列的水平。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毫不逊色!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它们的研发投入强度是在逐年提高的。这就更值得期待了。

那么,从浙江县级两会提出的这些“小目标”,能看出什么来呢?第一是浙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要更优美;第二是浙江人对高质量发展的向往,对标国际先进,把握发展规律,激发创造性张力,以创新来催生发展新动能;第三是浙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对标国际先进。

也许,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