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如今老人全都在广场
现在的重阳节
已与古代登高望远习俗有所不同
主要讲究关爱老人
那么
如果给你个机会穿越到过去
你想去哪个朝代养老呢?
(场外观众:如果能穿越,为什么我不去古代做王妃,而要去养老?
正经小编:看看你不孝顺的样子,难道你年纪轻轻就要抛下父母去做王妃吗)(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周文王
“尊老尚齿”在周代
成为整个社会的优良传统
西周为养老设立了专门的财政
敬老养老的酒食均由政府提供
下面介绍一下
五十岁的时候
乡里养着,吃的是细粮
六十岁的时候
在诸侯国里的学校里养着,每餐都要吃肉
如果子女懂点事
差不多要给你准备葬具了
没办法,那时候活到六十岁很不容易
驾鹤西游这事
可能你还没准备好
就一飞冲天了
七十岁
在大学里待着
吃饭什么的不仅要有肉
还要吃副食品
周代还最早建立了
免费医疗制度
政府会派专人三天来一次
过问你的身体状况
要是生活在山东(齐国地界)
你一个儿子的徭役杂税还能取消
八十岁
就要吃珍馐玉食了
身体状况的问候更加频繁
每两天一次
要是在齐国
有两个儿子的话
他们的徭役和赋税,都能cancel
▲我是山东人,我骄傲!
九十岁更了不得
饮食什么的
要随时有人在床前伺候着
每天都有人过来问:
大娘,还认识我吗?
如果病重
按照礼仪,国君要来看望您的啊
(不过不要抱太大希望,
这个制度后来名存实亡了)
如果生活在齐国
家里的赋税徭役,全免
But,以上针对的是贤能的老者
如果你是平民老百姓
同样是九十岁
政府安排专人五天慰问一次
对大部分平民老年人的优待政策是:
五十岁的时候
不再征你去做苦力
六十岁的时候
不用上战场
七十岁的时候
可以不参加宾客应酬
但遇丧事,仍须穿丧服服丧
八十岁,待遇更宽
即使有丧事,也不用穿丧服参加了
汉代:终于有了老年人保护法!
相比先秦的养老
到汉代儒家地位上升
推行“以孝治天下”
政府特别研究制定了
《老年人保护法》
汉律规定:
不赡养老人者
处以“弃市之刑”
把你拖出去斩了
还要暴尸街头
去市场做买卖
孤寡老人
不需缴纳租税
国家专卖的酒
也允许孤寡老人开店售卖
保护法还积极推行救济制度
西汉初年
80岁老人
可以享受国家赐米
一人一月一石
也就是27斤粮食
肉二十斤
酒五斗
九十岁的老人
还加赠每人二匹帛、三斤絮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人,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
南北朝时期:养老院来不?免费的
养老这事
到南北朝又出新花样
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如果你是个光棍
不小心犯了罪
按规定是要被抓走判刑的
碰巧,家里还有八十岁老母
把你抓走就没人照顾了
政府就会网开一面
减刑或者缓期执行
即使坐牢
也是在你们老家附近坐牢
这就是“存留养亲”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
晚年政绩不怎么样
但在养老事业上别开生面:盖养老院
养老院名字也很好
成功渲染了主人公的悲凉心态
——“孤独园”
▲梁武帝开创了中国的“养老院”。“孤独园”的一小步,是中国养老院的一大步
这名字要是放到现在
能让养老院赔死
“孤独园”只对难以谋生的
孤寡老人开放
管足衣食直到终老
终老之后还
“厚加料理”
唐宋:养老的黄金时代
唐代养老
明显超越了温饱阶段
开始向精神层面发展
特别注重家庭养老
这时候有个名词叫“色养”
(不是你想的那个“色”啦)
就是对待老人的脸色一定要好
泰戈尔不是说过嘛
世界上最容易给别人的颜色
就是“脸色”
▲泰戈尔:我的原话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是羞色
盛唐时期
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
就因为老婆“脸色”不好
把她休掉了
除此之外
唐朝政府对于空巢老人还特别关心
唐律规定
如果你祖父母和父母还在
你要是分家、攒私房钱、远走他乡
先流放你个三年再说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徙三年。”——《唐律疏议》
▲所以为什么李白能够云游四海呢?
到了宋代
家庭养老更加完善
宋太祖一上台
就颁布诏令
如果父母都在
子女必须与父母同住
那……
如果不想和祖辈住一块怎么办?
不好意思
宋代不是流放那么简单了
很可能被以死罪论处
“癸亥,诏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八月,诏令川峡诸州察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宋史》
除了家庭养老
宋朝政府将源于唐代的
侍丁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一制度是协助家庭养老的
如果家里有老人
就需要专人照顾
那么这一人丁的赋税徭役
就可以免除
清朝:康熙乾隆爱张罗“千叟宴”
明清两代养老
在前人基础上更加完善
但并无明显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
乾隆皇帝
爱好之一就是讲排场
喜欢开party
对于老年人
他最喜欢的就是开“千叟宴”
这个party
虽然是故宫style引领者康熙首创
但在乾隆这里发扬光大
▲没错,是朕先开的“千叟宴”
乙巳年,他曾在乾清宫开宴
有3900多人参与
到丙辰年再开一次
六十岁以上的有5900多人
还有几个百岁老人参加呢
“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丙辰春,圣寿跻登九旬,适逢内禅礼成,开千叟宴于皇极殿,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啸亭杂录续录》
延伸>>:重阳节是怎么变成老人节的?
重阳节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东汉九月九已有采菊习俗。“九”是阳之极,“九月九”两个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代重阳习俗有“登高野宴”、“赏菊”、“佩戴茱萸”,主要意义是消灾避邪、祈寿求吉、娱乐身心和感恩祖先神灵。1942 年曾被命名为体育节。1953 年,台湾规定重阳节为“老人节”。1987年北京市确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北京市的敬老日,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文/新媒体编辑李凡宗 实习生 邱佳欣 校对 陆爱英
参考文献:
1. 廖保平,古代养老毫不含糊
2. 刘洪清,古代养老礼制趣谈
3. 张璐,古代养老那些事儿
4. 薄磊,简论宋代民间养老
5. 周留建,论先秦时期敬老养老思想的发展
6. 梁盼,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如何养老
7. 王志芬,浅析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体制
8. 陶慧慧,浅析中国古代养老思想与制度
9. 闫文晟,我国古代养老思想及其启示
10. 玲子,五花八门的古代养老政策
11. 山峰,孝文化——古代的养老保险
12. 王定璋,中国古代的敬老养老
13. 陈琛,清代社会养老制度研究
14. 汤建华,浅析明代养老制度及现代启示
15. 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16. 张勃 王改凌,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基于重阳节当代变迁的思考
17. 中国政府网,重阳节简介,http://www.gov.cn/test/2006-06/06/content_301721.htm
值班编辑:一鸣 张一对儿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