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九嶷山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永州市何文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永州市何文艺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九嶷山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这个地名来源于舜帝南巡的传说故事。清嘉庆《一统志》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辞海》称:“相传古代舜帝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生长于斯,毛泽东从小就受到舜文化熏陶。
位于永州市境内的九嶷山是舜帝南巡的最后一站。汉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帝魂归九嶷山,“只为苍生不为身”。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舜帝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他希望“六亿神州尽尧舜”。他追求“天下为公”,践行“为人民服务”,与舜帝“勤民事”“苦忧人”、以德化民的大爱奉献一脉相承。高山仰止,毛泽东对舜帝安息之地九嶷山怀有崇敬之心。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也与九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泽东的早年好友,有多位来自九嶷山地区,其中有何宝珍、李达、乐天宇等。革命烈士何宝珍出生在距九嶷山不远的道县梅花镇,早年受毛泽东影响参加湘南学联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前往长沙在毛泽东主持的自修大学学习,与毛泽东、杨开慧同住清水塘。后受毛泽东指派,往萍乡煤矿协助刘少奇开展工人运动,并与刘少奇结为革命伴侣,两人育有二子一女。李达出生于因“舜葬九疑”而得名的零陵地区(今永州市)冷水滩蔡家铺,与毛泽东一同参加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著名农业科学家乐天宇的老家就在九嶷山下,早年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因常去导师杨昌济家求教,从而与毛泽东、杨开慧结为好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开展武装斗争。毛泽东、卢德铭领导湖南东部与江西西部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攻打省会长沙受挫,曾有退向湘南阳明山、九嶷山一带开展斗争的计划。后根据当时情势,转向井冈山挺进,并在井冈山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时过六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此前派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先遣向西探路,准备到九嶷山、阳明山开辟新的根据地。毛泽东随中央红军一道转移,从九嶷山经过。红军渡过潇水,进驻道州城。由于军情紧急,毛泽东未能到九嶷山舜帝陵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乐天宇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后调中国科学院,主持华南热带作物研究。1960年秋,他带领一个考察小组回到九嶷山考察香杉和斑竹的生长、分布情况,特意挑选了两根斑痕分明的成竹,截成四段,带回北京。除留下一段自己做纪念外,其他三段分赠老友,其中一段就赠给毛泽东。
乐天宇感到,仅送一段斑竹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咏三分石》:“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驰田虹。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为谋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于今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落款“九嶷山人”,将诗歌和斑竹一起送给了毛泽东。
当时,一同从湖南考察赴京去见毛泽东的友人,还有周世钊、李达。周世钊送给毛泽东一幅东汉文学家蔡邕撰写的《九疑山铭》墨刻拓片。李达送了两支斑竹毛笔和一首咏九嶷山的诗。周世钊也是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同窗好友,湖南宁乡人。毛泽东睹物思乡,感物生情,心驰神往,难以自已,不久便回赠了一首《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同志》: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是一首友谊之歌、怀乡之曲、感奋之作。开篇从九嶷山写起,青山巍巍,白云缥缈,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女英依傍着清风祥云徐徐降临。她们缘何而来?自然是为情而来!接着写斑竹、写泪痕,写红霞、写仙女的衣裙。也或许联想到了年轻时爱侣的英灵,寄托着对杨开慧烈士刻骨铭心的思念。英烈的牺牲是壮烈的、绚丽的,已幻化为朵朵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然后,又从忆念之情转入到对祖国欣欣向荣的感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澎湃汹涌,在湖湘大地谱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最后两行,再度缅怀故乡,放眼世界,激励家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有如朝霞般灿烂的辉煌事业。
毛泽东一生家乡情结和家国情怀,酝酿出了这一首瑰丽斑斓、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1963年,毛泽东七十寿诞时,筹划将自己的诗词结集出版。他让秘书田家英将诗词分送当时一些著名诗人,请他们校核。郭沫若收到诗稿后,找到乐天宇,要他看一看这首《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同志》。乐天宇看后想了想,觉得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毛主席正式出版的诗词集里不太合适,建议把自己的名字划掉。郭沫若觉得也有道理,就说:那也好,不如改为“友人”吧,友人表示多数的意思。后来,毛泽东采纳了这个意见。因此,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里,这首诗的题目就变成了《七律·答友人》。
伟人歌咏九嶷山的华章,赋予这一处江南名山簇新的文化内涵和超拔的审美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