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1)

朝鲜王宫

历来认为19世纪的朝鲜王朝深陷党争冲突,俨然明朝灭亡前夕的景象。危机(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压顶,朝鲜王朝显示了一时的振作,进行了甲午更张。甲午更张的时间定义不同,有说法认为就是甲午战争当年的朝鲜改革;有的则认为不仅包括甲午战争当年的改革,还应包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主导朝鲜的改革。无论哪种说法,甲午更张的结局是差强人意的,不仅没有挽救朝鲜的危机,反而促使朝鲜提前灭亡,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可谓殊途同归。

一、背景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成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因为日本基础薄弱,无力和列强宰割世界其他地区,所以只好将矛头指向临近自己的弱国朝鲜,借助地缘优势,取得宰割朝鲜的优先权。

1884年,朝鲜发生了甲申政变,开化党在日本的极力支持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企图建立亲日政府。此时的朝鲜还是清廷的藩属国,因此清廷派袁世凯出兵镇压,日本建立朝鲜亲日政府的算盘失败,开化党被封,但开化党的思想却在朝鲜保存下来。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2)

《建党伟业》中的袁世凯

在善后过程中,中日签订了《天津条约》,日本讹得了和朝鲜宗主国中国“平等”的地位。换言之,日本君临朝鲜之上。而日朝的《汉城条约》则加速了日本在朝鲜军事实力的扩张,日本得以在以后的阴谋中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更加肆无忌惮。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挑起甲午战争,朝鲜王廷遂沦于日军之手,中国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但是,日本征韩侵华路上出现了新的一只拦路虎,中国势力退出朝鲜后,沙俄马上跟进,成了日本新的阻碍。俄国苦于远东缺乏良港,难与英国争夺霸主,所以迫切需要在东北亚占领新领土,弱国朝鲜成了沙俄嘴边的肥肉。英国出于压制沙俄的目的,除了在中亚和俄国正面交锋,在东北亚,英国也扶植小弟日本,进而干涉朝鲜事务,意图牵制沙俄。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3)

甲午战争

因列强的虎视眈眈,传统宗主国中国的全面败退,李朝的统治面临史上最大危机;而内部的民变起义又让衰弱不堪的朝鲜王朝雪上加霜。种种衰败迹象,促使朝鲜王朝有识之士进行改革,其代表就是接受开化党思想的朝廷开化派。

二、开化党及其思想

开化党似乎名声不佳,只因他和中朝人民最大最凶恶的敌人日本扯上了关系。但是若从开化党成立的宗旨来看,它是受资本主义影响的朝鲜统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以思想开化、改革朝鲜、实现国家近代化为目标,以建立富强、独立、民主的新朝鲜为目的。

但是在这里“独立”二字作何解释?

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条约上明确写了清政府对朝鲜拥有“宗主权”;当朝鲜和列强签订通商贸易协定时,朝鲜王明令(完全自觉地)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列强对朝鲜是中国藩国的地位也表示尊重,“(列强都)委派他们的驻北京公使以各种不同的名义,兼充驻汉城的代表”(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如此看来,朝鲜要“独立”就是要“独立”于中国,而脱离中国的手段只能是求助于日本,因此开化党必然和日本扯上关系。加上日本花言巧语,鼓吹民族独立,日本的成果又是朝鲜的榜样,朝鲜资产阶级处于幼年难免被蒙蔽,上了贼船。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4)

清王朝

开化党因受日本蛊惑发动了甲申政变,失败后即被查封,开化党的骨干逃亡日本或中国,但是其意图开化自强的思想保留了下来,朝鲜王朝的有识之士接受其思想,从而成为开化派。开化派无疑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有异曲同工之处,主张改革自强,成为甲午更张的主角。

三、改革

甲午战后之后,日本近一步勒索朝鲜,索要更多在朝特权,从前鼓吹的朝鲜“独立”完全被日本抛之脑后,朝鲜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朝鲜无力正面对抗日本只得委曲求全,一方面以婉转的方式拒绝日本近一步扩大驻朝日军的规模,一方面吸收开化派等亲日派进入政府,意图讨好日本。但是,这种近乎跪地求饶式的哀求根本无法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1894年末,完全占领朝鲜的日本军,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领率下,攻入了朝鲜王宫。日军挟持了朝鲜王高宗和闵妃,逼迫高宗命令开化派金弘集组织政府,设立军国机务处主导朝鲜改革,史称“甲午更张”。日本积极“帮助”甚至动粗“帮助”朝鲜改革的原因还是企图建立符合日本利益的朝鲜新政府。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5)

闵妃剧照

甲午更张涉及的范围极广,大有改天换地之势。

政治上:先废除中国光绪年号,改光绪二十年为开国五百二年,表示独立。改革官职,意图设立资产阶级式的新官僚,将中央六部(六曹)改为八大衙门,衙门长官称大臣,政府首脑称总理大臣;改革了警察系统,设立近代的警察厅;将王宫和政府分离,政府权力皆在军国机务处,意图君主立宪。同时废除汉字改用国文,废除科举兴人才。

经济上:改革货币,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家统一财政,仿效西方设立近代金融经济制度,设立近代化的会计财务审计系统审查院。军国机务处规定全国财政政策、税赋皆归度支衙门;废除王室私财;废除实物赋税,改为用钱;设立银行。鼓励近代企业发展。

社会文化上:废除旧有陋习,将等级制度、两班贵族逐步取消,对人才的录用不拘出身;废除奴隶部曲、门第嫡庶之别;允许女子改嫁,移风易俗,甚至可以宣传西方思想;等等。

甲午更张有其自身的弱点,如经济改革一项,要发行新货币,但是朝鲜当时尚无力大规模制造新式货币,所以日本就“友情提示”朝鲜可以将日元与新货币同时流通。而民众赋税让缴纳货币,这就是说日元成了朝鲜基础货币、官方货币。原本只在贸易口岸流通的日元,遍及朝鲜全国,朝鲜经济命脉完全受到了日本的控制。

四、失败

这种资产阶级的改革必然受到顽固派的抵制,金弘集出于压力曾多次辞职,但是高宗没有允许。从改革内容来看,这是符合朝鲜利益的改革,是使朝鲜走上富强的一条途径,但是朝鲜现在有一个“太上皇”日本。日本的本意是让朝鲜改革建立符合日本利益的政府,但朝鲜的改革明显和日本利益不符,若放任朝鲜肆意更张,局势必然不可控制。于是,1894年11月,日本让井上馨赴朝鲜对甲午更张进行破坏。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6)

袁世凯与井上馨

首先井上馨纵横裨益,拉拢朝鲜内部派系,将“顽固”的反日派代表高宗父亲大院君踢出政坛,这样井上馨只需控制一个高宗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12月,在井上馨的操纵下,高宗发表了井上馨和大鸟圭介合作撰写的《洪范十四条》,这是完全符合日本利益,废除从前改革条款的改革案,《十四条》的发表标志着朝鲜甲午更张的失败。

朝鲜王朝最后几年称帝(朝鲜王朝维新变法失败了)(7)

大院君住的云岘宫

文史君说

甲午更张仓促失败,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简直如出一辙,但是二者有个小区别,即甲午更张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破坏,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慈禧等清廷内部人员的破坏。人们不禁疑问,仅仅是日本一纸替换的新改革案就能彻底终止朝鲜一次深彻的变法吗?其实是的。甲午更张是朝鲜近代化改革,但改革若要成功,得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朝鲜能独立自主。可现在朝鲜受日本控制,任何事情都受日本左右,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朴真奭等著:《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唐烈:《浅析甲午更张和戊戌变法的殊途同归》,《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期。

王贤钟:《韩国的甲午战争研究——日本侵略主义、甲午改革及亚洲民众的视角》,《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