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桓公十二年,盟:就是盟约,和约。意思是敌军已攻到城外了,只好被迫订立和约。

有关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成语故事城下之盟)(1)

清〕唐岱、孙祜等绘庆丰图轴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诸侯国互相征战,恃强凌弱。

有一次,楚国攻打隔壁的小国家绞国,一直打到了绞国的南门。

楚国大臣屈瑕对楚武王说:「绞国虽然小但却很轻狂,轻狂的人就缺少谋略。我们故意不派人保护砍柴的樵夫,以此来引诱绞国人出城。」

楚武王同意了。

第二天,绞国人发现楚国人在山上砍柴,又没有军队保护,就出城追击,结果捉到了30个楚国人,绞国人很高兴。次日,绞国官兵争先恐后从城里冲出来,到山里追砍柴的楚国人。

这时在山上埋伏的楚兵一齐冲下来,绞国大败。

有关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成语故事城下之盟)(2)

春秋时期楚国争霸中原形势图

楚国迫使绞国在绞国城下签订了屈辱的盟约,然后才离去。

后来,人们就用「城下之盟」来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例如:

我方将士宁可奋力一战,也不愿和敌人订立「城下之盟」。

我们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既然谈合并就要公平,怎能签下城下之盟,受制于对方呢?

这就是「城下之盟」这个成语的典故及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