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一词的意思,几乎人人都懂,指的是还没有婚嫁的女子。

从另一种意义上看,也就是现在的处女。

而“婚姻”二字在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在古代婚礼中,南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方家迎亲,而女方随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

黄花闺女在古代指什么(古代的黄花闺女)(1)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上,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是用花粉制成的黄色粉料,再用云母片、薄芝片等剪成花、鸟、鱼等形状,沾上黄粉后贴于额头、鬓边、嘴角等处,是古时少女常见的妆容,后来“黄花闺女”一词就演变成未婚女子的专有称谓了。

我们所熟知的北朝名歌《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句,可见贴花黄这一风俗有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黄花闺女在古代指什么(古代的黄花闺女)(2)

“贴黄花”的习俗直到金、元的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后,才慢慢消失。未婚少女们虽然从此不再贴黄花,但“黄花闺女”一词作为未出嫁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词语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有些词从贬义变成褒义,有些则从单义变成多义。例如“盗”和“贼”两个字,古代和现在的意思是相反的(中国古代贼是抢人的,盗是偷东西的,现在则相反);“风流”两个字在古代是褒义词,李白诗中就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放到现在,“风流”二字就变成贬义词了。

,